Uhpc 的应用不仅提升了防御工事的性能,还带来了意外惊喜 —— 文档中提到,Uhpc 可与植物纤维复合,形成 “生态友好型” 结构。林舟团队尝试在防护沟的 Uhpc 沟壁上预留种植槽,填入改良土壤后种植沙棘幼苗,沙棘的根系能深入 Uhpc 的微小孔隙,与混凝土形成 “生物固持” 结构,既增强了沟壁的稳定性,又美化了工事环境,还能为基地提供额外的沙棘果资源。“以前觉得防御工事都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现在加上沙棘幼苗,一下子有了生机。” 老周看着防护沟里绿意盎然的沙棘苗,笑着说,“以后咱们的基地,既是安全堡垒,又是生态果园,这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 Uhpc 工事的逐步建成,基地防御能力迎来质的飞跃。国家网络安全中心的专家再次来到基地,用专业设备对 Uhpc 墙体进行抗冲击测试 ——12.7mm 穿甲弹击中墙体后,仅留下一个直径 5 厘米的浅坑,墙体内部结构完好无损;模拟 10 级大风冲击防护沟,沟壁纹丝不动,甚至没有出现细微裂缝。“用 Uhpc 建设防御工事,不仅性能达标,还实现了就地取材、成本可控,这在荒漠地区的国防工事建设中,是一次重要的技术突破。” 专家在测试报告中写道,“赤漠基地的实践,为全国类似地区的防御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材料解决方案’。”
夕阳下,林舟站在用 Uhpc 建成的应急避难区前,抚摸着光滑坚硬的墙体,心里满是成就感。从签到获得技术知识,到就地取材解决原料难题,再到创新应用形成 “防御 + 生态” 双效益,这次经历再次证明了技术创新对基地发展的重要性。他打开手机,看着签到系统的提示,期待着下一次签到能获得更多助力基地发展的关键技术 —— 或许是 “新型电磁防护材料”,或许是 “无人机反制技术”,无论是什么,林舟和团队都已做好准备,用不断迭代的技术,将赤漠基地打造成既安全坚固,又充满生机的 “技术堡垒”,为守护龙国粮食安全继续筑牢防线。
赤漠基地的 Uhpc 防御工事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可新的难题很快摆在团队面前 —— 除了核心的 Uhpc 构件,围栏支架的加固、应急避难区的门窗框架、仓库的屋顶支撑都需要大量木材;防护沟的垫层、道路的铺设则离不开石材;临时搭建的物资棚、人员通道的墙体还需用到砖块。若全部从外地采购,不仅运输成本高昂(从最近的建材市场运到基地,每吨木材运费就要 200 元),还可能因运输周期长影响建设进度。林舟在工事建设会议上提出:“咱们要充分利用周边资源,通过伐木、采石、烧砖实现‘就地取材’,既降低成本,又能灵活调配建材,确保建设按计划推进。”
距离基地 80 公里处有一片天然胡杨林,是赤漠周边为数不多的成材林区。林舟首先联系当地林业部门,申请了 “限额采伐许可”—— 根据工事建设需求,仅申请采伐 200 立方米木材(主要用于支架、框架等承重结构),且限定采伐树龄超过 30 年的成熟树木,严禁砍伐幼树和核心生态区树木。出发伐木前,林舟特意邀请林业专家对团队进行培训:“胡杨是沙漠生态的‘守护者’,每砍伐一棵树,都要在旁边补种三棵幼苗,确保生态不被破坏。伐木时还要注意,尽量保留树木的根系,为后续补种提供条件。”
伐木团队由小李带领,配备了油锯、起重机、运输卡车等设备。抵达胡杨林后,队员们首先用测树仪测量树木胸径和树龄,在符合采伐标准的树木上做标记(共标记了 120 棵,每棵成材木材约 1.8 立方米)。“咱们采用‘分段采伐法’,先锯断树干中部,让树木缓慢倾倒,避免砸伤周边幼苗;再将树干截成 2 米长的段材,用起重机吊到卡车上,减少木材损耗。” 小李一边示范油锯的使用技巧,一边叮嘱队员注意安全,“油锯要保持稳定,锯口要与树干垂直,避免木材开裂影响承重性能。”
喜欢让你荒野求生:你震惊了全世界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让你荒野求生:你震惊了全世界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