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在朱由检的铁腕之下,正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高速运转着。
曾经困扰大明多年的九边欠饷问题,在抄没了晋王、潞王等一众藩王巨蠹之后,得到了彻底解决。
海量的金银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换来的是军心的大幅稳定和边防的日益巩固。
城内,宏伟的规划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宽阔笔直的“长安街”已经初具雏形,巨大的地下管网如同城市的动脉,在数十万建设兵团的劳作下,一寸寸地向前延伸。
新颁布的《大明日报》成了百姓们最追捧的读物,上面不仅有皇帝对国策的解读,还有各种来自《天工开物》的科普知识,比如如何用“圣灰”加固自家院墙,如何区分不同的农作物等等。
整个京师,乃至整个北直隶,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百姓们脸上的麻木与愁苦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未来的期盼与希望。
他们发自内心地拥戴这位手段虽酷烈、却真正为他们带来好日子的皇帝。
而在这股革新的浪潮中,工部尚书宋应星无疑是风头最劲的朝堂新贵。
他主持修建了坚不可摧的圣灰城墙,编撰了被誉为圣道之书的《天工开物》,更是在皇帝的亲自指导下,着手一个足以改变世界的神秘项目。
一时间,宋府门前车水马龙,无数官员想要结交这位深得圣眷的实干派领袖。
人人都敬仰他,羡慕他,认为他是皇帝意志在人间的最佳执行者。
然而,就在这片高歌猛进的氛围中,一声沉闷而剧烈的巨响,如同一道惊雷,在晴朗的午后炸响。
“轰!!!”
巨响的源头,来自京城西郊的皇家格物院。
一朵巨大而丑陋的黑色蘑菇云,夹杂着猩红的火光,冲天而起,半个京城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工部衙门内,正在与几名下属讨论新式水力锻锤图纸的宋应星,在听到响声的瞬间,身体猛地一僵。
他脸上的血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瞳孔骤然收缩。
他丢下手中的图纸,撞开围上来的同僚,不顾一切地冲出衙门,抢过一匹驿马,发疯似的向西山方向狂奔而去。
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在疯狂嘶吼:“不!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马匹被他催得口吐白沫,当他冲到皇家格物院外围时,刺鼻的硝烟味和一股令人作呕的血腥味,混合着焦炭的气息,扑面而来。
格物院那座为了最高机密项目而特意建造的独立院落,此刻已经成了一片废墟。
院墙被炸塌了大半,屋顶被完全掀飞,只剩下几根焦黑的梁柱歪歪斜斜地戳着天空。
爆炸的中心,那个由最坚固的砖石和圣灰砌成的实验台上,只剩下一个巨大的、不规则的坑洞。
而那台他倾注了无数心血、被他视为毕生最高杰作、寄托了整个大明工业革命希望的第一台蒸汽机原型机,此刻已经变成了一堆扭曲、破碎、还在冒着青烟的废铁。
锅炉的碎片像锋利的刀片,深深地插进了四周的墙壁和地面。
更让他肝胆俱裂的,是散落在废墟中的几具残缺不全的尸体。
那是他从全国工匠中精挑细选出的三名最顶尖的大师,他们是整个大明在机械、锻造和铆接领域最宝贵的财富。
可现在,他们已经成了一堆无法分辨的血肉模糊。
“啊!”
宋应星发出一声不似人声的凄厉长嚎。
他踉踉跄跄地冲进废墟,双腿一软,重重地跪倒在那堆废铁前。
这个一向以坚韧、严谨着称的老人,此刻精神防线彻底崩溃。
他用手刨着滚烫的泥土和碎片,试图找到些什么,却只抓到一把混着血肉的焦土。
浑浊的老泪从他布满血丝的眼中狂涌而出,与脸上的烟灰混在一起,划出两道泥泞的沟壑。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他喃喃自语,声音嘶哑得如同破旧的风箱。
这是他主持的第一个神授项目。
皇帝亲口讲述原理,亲手绘制图纸,将那超越时代想象的蒸汽之力的秘密,托付给了他。
他本以为,这是自己光宗耀祖、名垂青史的开始,是实现《天工开物》中那些伟大构想的起点。
可现在,一切都毁了。
神授的项目,在他手中以一场惨烈无比的失败告终。
三条活生生的人命,三个国宝级的工匠,就这么没了。
他不仅辜负了陛下的信任,更成了一个害死同僚的罪人!
这股巨大的羞愧、自责与绝望,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死死地扼住了他的心脏。
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回了紫禁城,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整个朝堂为之剧烈震动。
早朝之上,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兵部尚书张缙彦第一个站了出来,他手持象牙笏板,脸色铁青,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怒和一丝不易察测的快意。
“陛下!西山之祸,臣闻之痛心疾首!此非寻常工坊之失事,此乃上天示警啊!”
上次陛下强硬的不让出兵后金,已让他十分不解,举全力在这关键时刻去做什么研究,更让他觉得陛下有些不知轻重。
他声色俱厉地说道,“自古圣君治国,敬天法祖,以农为本。”
“而今陛下重用工匠,痴迷于所谓格物,此乃舍本逐末!西山一声巨响,黑烟冲天,死伤惨重,这正是上天对我大明的严厉警告!”
他的话音刚落,立刻有十几名守旧派的官员跪倒在地,哭天抢地。
“陛下,张尚书所言极是!奇技淫巧,乱人心,惑君主,自古便是取乱之道啊!”
“请陛下罢黜工部,重归圣贤之道,以安天心,以慰民意!”
就在此时,以京营总戎赵武为首的一众将领,也集体出列,单膝跪地。
“陛下!”赵武声如洪钟,满脸焦灼,“臣等亦闻西山之事。但臣等以为,眼下最要紧的,非是追究工部之责,而是北境之危!”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龙椅上沉默不语的皇帝。
“陛下,后金正在盛京日夜仿制我军火器,他们整合漠南蒙古,兵力大增,狼子野心,路人皆知!”
“时间,不在我们这边!与其将国运寄托于那不知何时才能响的喷气铁疙瘩,不如立刻交予我等将士,用手中的刀剑与火枪,为大明搏一个未来!”
“请陛下即刻下旨,发动北伐!臣等愿为前驱,马革裹尸,万死不辞!”
“请陛下下旨北伐!”数十名将领齐声怒吼,声震殿瓦。
一时间,整个太和殿群情激奋,文官要求回归祖制,武将要求立即出兵,两股截然不同却同样猛烈的声浪,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压力,齐齐涌向那高踞于龙椅之上的孤单身影。
然而,面对这一切,朱由检异常沉默。
他仿佛没有听到任何声音,只是让太监王承恩取来了锦衣卫刚刚呈上的、关于爆炸现场的第一份勘验报告。
他修长的手指在报告上缓缓划过,另一只手,则在龙椅的紫檀木扶手上,无意识地、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冰冷、精密、不带一丝情感的二进制码,在喧嚣的大殿中,构成了一片绝对安静的领域。
朝臣们看着皇帝这副模样,心中愈发不安。
他们看不透,也猜不透。
这沉默,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就在大殿内的气氛紧张到仿佛一根弦即将绷断的时刻,在最喧嚣的时刻,朱由检缓缓地站起了身。
一个简单的动作,却仿佛带着无穷的魔力。
刹那间,整个太和殿,死寂。
所有争吵、请战的声音,都在他起身的瞬间,戛然而止。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呼吸都为之停滞。
朱由检没有发怒,甚至脸上都没有任何表情。
他冰冷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了那个从西山赶回后,就一直跪在殿中,失魂落魄,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精气神的宋应星身上。
他问了一个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问题。
“爆炸残骸,是否全部收集?”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宋应星猛地一颤,从无尽的绝望中惊醒。
他下意识地抬起头,茫然地看着皇帝,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嘶哑地回答:“回…回陛下…臣已下令,所有碎片,无论大小,皆已封存看管。”
“好。”朱由检点了点头。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环视着殿下那一张张写满了困惑、惊惧、不解的脸,下达了一个更加出人意料的决定。
“明日辰时,所有在京三品以上文武官员,随朕亲赴西山炼钢厂。”
“上一堂格物课。”
此言一出,百官们全都懵了。
他们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巨大的问号。
上课?
国家重器爆炸,功勋匠师惨死,边境危机四伏,朝野人心惶惶……在这么一个节骨眼上,皇帝不追责,不议战,却要带着满朝文武,去炼钢厂上课?
这是什么操作?
宋应星更是如遭雷击。
他带着无尽的羞愧与绝望,重重地叩首领旨:“臣……遵旨。”
他不知道皇帝究竟要做什么。
喜欢崇祯一拳歼八百,全大明跪喊真神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崇祯一拳歼八百,全大明跪喊真神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