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信号的余波尚未平息,“南天门”基地已进入一种前所未有的超负荷运转状态。灯火彻夜不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步履匆匆,各种设备和物资的调度指令在通道内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机油、臭氧与紧迫感的特殊气味。
基地核心,代号“熔炉”的巨型实验舱内,万里正站在一个庞然大物面前。那是“鸾鸟”空天战机的初级动力核心——一台设计功率达到吉瓦级别的组合循环发动机原型机。此刻,它庞大的身躯被无数管线和高精度传感器包裹,如同一位等待进行心脏手术的巨人。
秦宇将军、陈院士以及动力部门的负责人赵伟,全都神情肃穆地站在观察廊上。他们面前的数据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这台发动机的“病历”:“模式转换效率损失:22.3%。最大持续推力:无法满足‘初等星际巡航’需求。瓶颈:传统聚变点火方式能量利用率过低,等离子体约束不稳定。”
“万工,‘鸾鸟’的躯体正在按照你的方案飞速改进,超导能源矩阵也即将投产。但现在,它的‘心脏’——动力系统,成了最短的那块木板。”秦宇将军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带着金属般的质感,“深空里的那个信号,不会等我们。我们必须抢时间。”
万里伸手触摸着发动机冰冷的合金外壳,感受着其中蕴含的、却未能完全释放的磅礴力量。脑海中,“文明火种”关于能源与推进的庞大知识库正在被激活、筛选、匹配。
“传统的磁约束托卡马克装置,体积庞大,能量转换步骤繁琐。而激光惯性约束,每次点火如同爆炸,难以持续稳定输出。”万里缓缓开口,像是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事实,“‘鸾鸟’需要的,是更直接、更暴力、更高效的能量释放方式。”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观察廊上的众人,最终定格在秦宇将军脸上。
“我们需要跳过这些过渡技术,”万里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石破天惊的力量,“直接上……‘场致共振聚变’。”
“场致共振聚变?”动力负责人赵伟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脸上写满了茫然,“这是什么原理?学术界从未……”
“原理很简单。”万里打断他,走向旁边的全息建模台。手指轻点,一个复杂的多维力场模型瞬间构建完成。核心是一个由超导线圈生成的、不断动态变化的复合磁场结构,其内部闪烁着代表氘氚等离子体的光点。
“我们不再追求用强大的磁场像‘笼子’一样蛮横地困住等离子体,或者用激光从外部暴力地将其‘压扁’。”万里一边操作,模型一边随之变化,“我们利用我设计的这个‘混沌场发生器’,在等离子体内部直接激发一种特定的时空涟漪——‘场致共振’。”
全息影像中,那变幻莫测的磁场仿佛拥有了生命,如同一位高明的按摩师,精准地“抚摸”着每一个等离子体粒子,引导它们自身的电磁场与外部力场产生完美的共振。
“看,当共振达成时……”万里放慢了演示速度。
只见影像中,那些原本躁动不安的等离子体光点,瞬间变得井然有序,仿佛列队的士兵。它们的运动轨迹从混乱的布朗运动,变成了高度协同的、围绕着一个无形核心的规律性振荡!在这种极致的秩序下,原子核之间的距离被强行拉近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程度!
“不需要极高的温度和压力,”万里的声音带着一种科学的美感,“在共振达到峰值的瞬间,利用超导矩阵提供的瞬时脉冲能量,进行‘催化点火’。”
嗡——!
模型中,代表能量的波纹以共振核心为原点,轰然爆发!一场完全受控的、持续而稳定的核聚变反应,如同被点燃的恒星内核,在力场的精确约束下,狂暴而温顺地燃烧起来!
直接利用物理法则的“共振”,撬开原子核的大门!
观察廊上,赵伟张大了嘴巴,眼睛几乎要瞪出眼眶。他是聚变领域的专家,太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了!这完全颠覆了现有的所有聚变理论!这已不是改进,这是革命!
“理论……理论能量增益因子(q值)预估是多少?”赵伟的声音因为极度的激动而变调。
“保守估计,稳态运行下,q值大于50。”万里轻描淡写地报出一个数字。
“五……五十?!”赵伟感觉自己快要窒息了。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托卡马克装置,q值达到1(盈亏平衡)都还是孜孜以求的目标!大于50?这已经不是汽车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的差距,这是火柴和太阳的差距!
秦宇将军虽然对具体技术参数不甚了然,但从赵伟那近乎癫狂的反应和万里那平静却毋庸置疑的语气中,他明白,又一个神话即将诞生。
“工程实现难度?”秦宇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核心在于‘混沌场发生器’的制造和超导脉冲能量的精准控制。场发生器的核心材料,可以用我们刚研发的超导材料进行蚀刻改造。控制算法,我来编写。”万里快速回答道,“如果基地工业母机全力配合,加工核心部件大约需要48小时。系统总装和调试,24小时。”
七十二小时!改造一台吉瓦级航空发动机!
这一次,连秦宇将军都感到一阵心悸。这速度,已经不是奇迹,而是神迹!
“你需要什么?”秦宇的声音斩钉截铁。
“基地最高权限的工业机器人控制链路,超导材料优先供应权,以及……”万里顿了顿,看向赵伟,“动力部门所有工程师的绝对服从。”
“没问题!”秦宇和赵伟几乎同时回答。
命令下达,“熔炉”实验舱变成了一个更加疯狂的战场。万里坐在主控台前,双眼紧盯着数十块分屏上传来的实时数据,双手在虚拟键盘和全息建模界面上化作两道残影,同时协调着上百个加工单元和装配机器人的工作。复杂的图纸、冗长的代码、精密的参数,如同瀑布般从他脑海中倾泻而出,又被精准地转化为现实。
赵伟和他的团队,此刻彻底沦为了学徒和助手,他们怀着无比敬畏的心情,执行着万里发出的每一个指令,哪怕那些指令在他们看来是如此匪夷所思。他们亲眼看着那些被万里改造过的加工设备,以超越设计极限的精度和速度,雕琢出一个个充满未来美感的奇异零件。
四十八小时,核心部件加工完毕。
六十小时,“混沌场发生器”总装完成。
七十小时,新型聚变核心与“鸾鸟”发动机原型机集成完毕。
最后的调试阶段,整个实验舱鸦雀无声,只剩下设备低沉的运行嗡鸣和人们紧张的心跳声。观察廊上,秦宇将军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陈院士不停地擦拭着眼镜,赵伟则死死盯着能量输出读数。
万里深吸一口气,按下了最后的启动序列。
【场致共振聚变核心 - 启动】
【混沌场发生器- 在线,场强稳定】
【超导脉冲矩阵- 充电完毕】
【共振校准……完成!】
【催化点火——!】
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没有地动山摇的震动。只有主屏幕上的能量输出曲线,如同挣脱了枷锁的巨龙,以一种近乎垂直的姿态,疯狂向上飙升!瞬间突破并远远超越了设计指标的红色警戒线,稳定在一个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前所未有的高位!
【能量输出:稳定!】
【q值:实时计算……58.7!】
【推力预估:提升450%!可满足初步星际机动需求!】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赵伟第一个吼了出来,激动得满脸通红,狠狠一拳砸在防弹玻璃上。
陈院士长舒一口气,差点虚脱般坐倒在地,老泪纵横。
秦宇将军紧绷的身体终于松弛下来,他看着主控台上那个年轻的背影,眼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和……希望。
万里缓缓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依旧明亮如星。他透过观察窗,看着那台仿佛被注入了灵魂、散发着幽蓝色力场光辉的新型聚变核心。
“将军,‘鸾鸟’的心脏问题,解决了。”他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现在,它拥有了一颗……属于自己的‘小太阳’。”
他顿了顿,目光似乎穿透了层层阻隔,望向了基地之外的无垠星空。
“这只是第一步。”
“下一步,我们该给这只‘鸾鸟’,插上能飞向群星的翅膀了。”
喜欢我的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我的南天门计划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