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浪潮文化”林薇的会面,像一阵突如其来的风,吹皱了“玄革咨询”这一方小池塘。虽然合作尚在未定之天,但那种与正规商业世界接触带来的冲击感,以及朱革在会谈中运用相术技巧初显锋芒的体验,都让他心潮起伏,难以迅速平复。
孙勇则持续处于亢奋状态,每天抱着手机,恨不得每隔一小时就刷新一次邮箱,看看有没有林薇发来的合作方案。他甚至已经开始规划拿到第一笔合作款后,是先去换个更拉风的座驾,还是给“玄革咨询”租个像样的门面。
然而,还没等来林薇的正式方案,一个意想不到的、更具挑战性的委托,通过公众号的后台留言,辗转找到了他们。
留言者自称姓韩,是一家初创科技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他的留言措辞谨慎而恳切:
“关注贵号已久,对朱老师将传统智慧与现代洞察结合的能力深感钦佩。鄙公司初创不久,核心团队五人,近期在融资和产品方向决策上遇到一些瓶颈,团队内部也偶有摩擦。不知朱老师是否方便,能为我们团队做个简单的‘诊断’?非关鬼神,只希望能借助您独特的观察视角,为我们提供一些关于团队气场、协作状态方面的外部参考。费用可议。”
孙勇看到这条留言,眼睛都直了:“我靠!为企业看相?!判断团队气数?!这业务档次一下就上去了啊革子!”
朱革也是心头一震。为个人看相、分析情感问题,他已经逐渐摸索出一些门道。但为一个企业、一个团队“看相”?这完全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团队有“气场”吗?如何判断一个组织的“气数”?他毫无头绪。
他下意识地看向玄微子,眼神中带着求助。
玄微子今天没有捣鼓代码,而是在擦拭那个从古玩市场捡漏来的明代官造砝码,动作轻柔而专注。听完朱革的转述,他放下砝码,那纯粹厚重的气场似乎让房间都安静了几分。
“企业如人,亦有面相,有气场,有运势。”玄微子缓缓开口,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其‘面相’,在于办公环境、logo标识、宣传文案;其‘气场’,源于核心团队的精神面貌、协作状态、共同愿景;其‘运势’,则与行业趋势、市场环境、决策时机息息相关。”
他看向朱革:“此次委托,是个难得的机缘。你可将之前所学,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观其办公场所之布局气机,察其核心成员之面相神态,听其言语交锋之虚实缓急,感受其团队整体能量之聚散流向。综合判断,可见其兴衰成败之兆。”
这番话为朱革指明了方向,但实际操作起来,依然感觉如同雾里看花。他硬着头皮,让孙勇回复韩先生,表示可以尝试,并约定了拜访时间。
韩先生的公司在高新区的一栋共享办公大楼里。按照约定时间,朱革和孙勇(玄微子依旧不愿露面)来到了这家名为“灵犀科技”的初创公司。
公司占据了一层共享办公楼的半个区域,装修是常见的科技公司风格,开放、简洁,带着点刻意营造的“酷”感。前台LoGo设计得颇有巧思,但朱革敏锐地感觉到,那LoGo的气场似乎有些“浮”,不够沉稳,与那枚明代砝码的厚重感相去甚远。
韩先生是个三十五六岁的男子,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穿着程序员常见的格子衬衫,面相斯文,眼神中带着技术人员的专注,但也掩藏不住一丝焦虑和疲惫。他的印堂略显狭窄,山根有细微的横纹,主近期思虑过度,事业上遇到阻碍。
他将朱革和孙勇引到一间小型会议室。很快,另外四位核心成员也陆续到来。
朱革立刻打起精神,进入高度专注的观察状态。
cEo是一位姓王的年轻人,看起来不到三十岁,充满激情,语速很快,眼神明亮有神,但眉宇间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急”气,说话时手势丰富,略显浮躁。他的气场是“扩张”的,“向上”的,但根基似乎有些不稳。
cto是位稍年长的男性,表情严肃,话不多,但眼神锐利,偶尔开口,直指技术核心问题。他的气场“内敛”而“坚实”,是团队的技术压舱石,但似乎与cEo那“扩张”的气场存在某种微妙的张力。
负责市场的是一位干练的女性,妆容精致,言辞流利,善于调动气氛,但朱革注意到,她在附和cEo时,眼神偶尔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或“保留”。她的气场是“流动”的,“适应性强”,但似乎缺乏坚定的内核。
负责产品的成员则显得有些“虚”,眼神不够聚焦,在讨论产品方向时,更多地是附和cEo或cto,缺乏自己的主见,气场“弱”而“散”。
韩先生作为联合创始人兼运营负责人,则像是个“粘合剂”和“救火队员”,不断地在几位成员之间协调、解释、打圆场,气场“疲惫”而“滞涩”。
朱革静静地听着他们讨论一个关于产品功能优先级的争议。cEo王先生坚持要快速上线一个他认为很“酷”、能吸引眼球但开发难度大的新功能;cto则认为应该先夯实基础,优化现有功能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市场女总监左右逢源,既肯定cEo的“前瞻性”,也理解cto的“稳健”;产品负责人模棱两可;韩先生则焦头烂额地试图寻找折中方案。
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朱革不仅听其内容,更观察其神态、微表情、肢体语言,感受整个会议室能量场的流动与碰撞。
他感觉到,这个团队的整体“气场”是“紊乱”的,“内耗”的。cEo的“急气”与cto的“稳气”在相互冲撞,市场总监的“浮气”未能有效弥合,产品负责人的“弱气”加剧了决策的困难,而韩先生的“涩气”则反映出协调的无力。虽然每个人单看都具备一定的能力,但能量没有形成合力,反而在内部相互抵消。
会议结束后,韩先生单独留下,期待地看着朱革:“朱老师,您看……我们团队怎么样?”
朱革沉吟片刻,没有直接给出吉凶判断,而是基于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尽量客观地描述:
“韩总,贵团队几位成员,各有千秋,能力是有的。但恕我直言,我感觉团队目前的‘气’有些乱,没有拧成一股绳。”
他具体分析道:“王总(cEo)有冲劲,有愿景,是团队的‘发动机’,但‘火气’稍旺,有时可能过于急切,忽略了脚下的路是否坚实。cto是团队的‘压舱石’,技术根基牢靠,但可能与王总的节奏存在一些脱节。市场总监善于沟通,但似乎在不同意见间有些摇摆,未能将市场需求清晰地转化为团队共识。产品负责人可能需要更清晰的定位和主见。而您自己……”
朱革看向韩先生:“您作为粘合剂,耗费了太多心力在内部协调上,自身的‘气’显得有些疲惫和滞涩,这反过来可能影响您的判断和执行力。”
他最后总结道:“这就像一艘船,发动机有力,船体坚固,但舵手之间对航向和速度有分歧,划桨的节奏也不一致,导致船在原地打转,甚至内部消耗动力。当务之急,或许不是争论某个具体功能,而是需要一次深入的沟通,统一思想,明确权责,让团队的‘气’能够顺畅地流动起来,指向同一个方向。”
朱革的这番话,没有涉及任何玄之又玄的命理,全是基于对人和团队状态的观察与描述,却精准地戳中了韩先生的痛点。他愣了片刻,脸上露出复杂的神色,有恍然,有苦涩,也有终于被点破的释然。
“朱老师……您说得太准了!”韩先生长长叹了口气,“就是这么个情况!大家都累,但劲儿没往一处使……谢谢您!您这‘诊断’,比我们开十次复盘会都管用!我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
离开“灵犀科技”,孙勇对朱革佩服得五体投地:“行啊革子!这企业看相,让你说得头头是道!我看咱们以后可以专门开个‘企业气场诊断’的业务线了!”
朱革却没有多少喜悦,反而感觉心情有些沉重。他看到了一个充满潜力的团队,因为内部气场的紊乱而陷入困境。相术,在这个时候,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组织管理中人性的复杂与微妙。
回到“道观”,他向玄微子复命。
玄微子听完,淡淡点评:“观局而非观人,察气而非察色。你能跳出个人面相,看到团队气场之聚散流通,已得三分真味。企业气数,首重‘和气’。气不和,则运不通。你此番点拨,若能助其理顺内气,或可扭转颓势,亦是功德。”
第一次为企业“看相”,在忐忑中开始,在沉重的感悟中结束。
朱革意识到,相术的应用边界,远比想象中更为广阔。
潜龙勿用,非是目光短浅。
于方寸办公间,亦可观企业气象,察兴衰之机。
他的视野,随着一次次实践,正被无限拓宽。而肩头那份源于“知”的责任感,也似乎愈发沉重起来。
喜欢失业后,我靠刷朋友圈成神棍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失业后,我靠刷朋友圈成神棍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