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工的“意外”如同一声警钟,让齐昊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对手的肆无忌惮与狠辣。他强压下心头的愤怒与寒意,知道此刻任何情绪化的举动都无异于授人以柄。他一方面通过赵文斌,悄悄关注着陈工的救治情况(虽然希望渺茫),另一方面,更加快了与郑毅的联动,将调查重心聚焦于“老矿坑”项目和境外资金流向。
然而,就在齐昊试图从历史和经济的维度寻找突破时,对手的攻势却如同跗骨之蛆,紧贴着他当前的工作展开,目标直指他立足未稳的根基——凉山。
关于齐昊“工作方式粗暴”、“怀疑一切”、“凉山干部队伍人心惶惶”的议论尚未平息,一封来自凉山县、盖有数十个红色指印的“群众联名信”,被直接送到了省委主要领导和省纪委、省信访局。信中内容并非为齐昊叫屈,而是反过来,“强烈反映”齐昊书记在凉山调研期间,“偏听偏信个别对党委政府不满的刁民诬告”,“无视凉山县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中付出的艰辛努力”,“全盘否定凉山扶贫成果”,甚至“纵容身边工作人员私下接触不明身份人员,搜集黑材料”,严重挫伤了凉山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积极性,要求省委对齐昊书记的工作方式进行调查,并“给凉山干部群众一个说法”。
这封“群众联名信”的出现,时机刁钻,内容恶毒。它将齐昊置于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如果坚持调查,就是脱离群众,打压基层干部;如果退缩,则之前的所有努力和发现的问题都将被掩盖,威信扫地。
几乎与此同时,省扶贫办转来一份紧急报告:凉山县红旗村(就是齐昊之前徒步走访的那个最贫困村)发生“群体性事件”,部分村民因对扶贫资金发放不到位、扶贫羊死亡等问题不满,围堵了村委会,与村干部发生冲突,造成数人轻伤。报告隐晦地提到,村民情绪激动,矛头直指“省里来的大领导”调研之后承诺没有兑现。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金州传开。吴振邦在随后的省政府常务会议上,面色沉痛地指出:“扶贫工作一定要稳字当头,要注重工作方式方法,绝对不能因为我们的工作失误,激化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这对我们西山的形象是极大的损害!” 虽然没有点名,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在说谁。
齐昊立刻意识到,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围剿。那封“联名信”的真伪暂且不论,但红旗村的“群体性事件”绝对不简单。他刚刚离开不久,矛盾就如此激烈地爆发,背后定然有人煽风点火,目的就是把“破坏稳定”、“激化矛盾”的帽子扣死在他头上。
周明远也亲自打来电话,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齐昊同志,凉山的情况怎么回事?扶贫工作出现问题可以解决,但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底线!你必须妥善处理,尽快平息事态,绝对不能让事态扩大化!”
压力从四面八方涌来,如同潮水般要将齐昊淹没。他坐在办公室里,甚至可以想象到吴振邦等人此刻脸上可能露出的冷笑。
不能乱!齐昊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分析。对手选择在凉山、在红旗村发难,是因为那里确实存在问题,而且是他亲自调研发现并试图解决的问题。他们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基层百姓容易被人煽动的特点,将水搅浑,反过来将责任推到他这个发现问题的人身上。
他首先叫来秘书小李:“以省委办公厅的名义,立刻给凉山州委、州政府发函,要求他们立即核实红旗村事件具体情况,全力救治受伤人员,安抚群众情绪,依法依规处置,并将真实情况第一时间报省委。强调要分清性质,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人民内部矛盾制造事端。”
他必须抓住信息主导权,防止下面的人歪曲事实,蒙蔽省委。
接着,他直接拨通了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厅长由政法委书记王建国兼任)的电话。这位副厅长与他并无深交,但口碑尚可,是业务干部出身。
“李厅长,我是齐昊。凉山红旗村的事件,我怀疑背后有人组织操纵。请省厅立刻派出得力干警,会同州、县公安局,不仅调查冲突本身,更要深挖事件背后的组织者和煽动者。重点是查清,有没有外部势力介入,有没有资金流向不明人员。”
齐昊知道,公安这条线未必完全听他的,但他必须表明态度,施加影响,哪怕只能争取到一部分秉公执法的干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对手为所欲为。
处理完这些应急措施,齐昊看着桌上那封“群众联名信”,眼神冰冷。这封信漏洞百出,那些指印的真伪、签名者的真实性都值得怀疑。但他如果纠缠于这封信的真伪,就落入了对方的陷阱,只会陷入无休止的扯皮。
他拿起红色保密电话,接通了省纪委书记赵刚。
“赵刚同志,凉山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基层矛盾,很可能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反扑,目的是干扰省委对凉山问题的调查,掩盖更深层次的问题。我请求省纪委、省监察厅立刻派出工作组,直接进驻凉山县,一方面调查这起群体性事件的真相,另一方面,对之前掌握的扶贫资金问题,以及这封联名信反映的情况,进行并案调查,给省委和凉山群众一个清清楚楚的交代!”
齐昊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方用“群众反映”和“群体事件”来攻击他,他就要求纪委全面介入,将计就计,把调查的级别和范围扩大。他倒要看看,在纪委的正式调查下,那些躲在幕后的黑手还能不能藏得住。
赵刚在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显然在权衡。最终,他说道:“齐书记,你的建议有道理。群体性事件必须严肃处理,扶贫资金的问题也确实需要厘清。我会立刻向周书记汇报,建议由省纪委牵头,组成联合调查组进驻凉山。”
得到赵刚这个相对积极的回应,齐昊稍稍松了口气。但这还远远不够。他知道,调查组下去,能否查到真相,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带队的人和中坚力量。
他想到了审计厅那位王副厅长。在之前的协调会上,她表现出了一定的专业和原则性。他再次请王副厅长到办公室。
“王厅长,凉山的事情想必你已经知道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是问题的核心之一。省纪委即将牵头组成调查组进驻凉山,我希望审计厅能派出最专业、最可靠的骨干力量参加,特别是对资金流向进行彻查。无论涉及到谁,涉及到哪一级,都要一查到底,用翔实的审计数据说话。”齐昊目光炯炯地看着她,“审计工作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时候,审计人员必须扛起责任。”
王副厅长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也明白这是齐昊对她的信任和考验。她推了推眼镜,郑重回答:“齐书记放心,我们审计厅一定选派精兵强将,依法审计,如实报告。”
就在齐昊紧张部署,试图扭转凉山危局之时,又一个坏消息传来。那个之前向他匿名提供真实台账、随后神秘失踪的凉山县扶贫办小王,被发现在邻省一个小县城的一家小旅馆内“服毒自杀”,现场留有遗书,自称“因工作压力巨大,不堪重负”,并“忏悔”自己之前“因个人恩怨,伪造账册,诬告领导”。
消息传到齐昊这里,他手中的笔“啪”地一声掉在桌上。又一条线索,又一个可能的证人,被彻底掐断了!而且是以这种被扣上“诬告”罪名的方式!对手的手段之狠辣,布局之周密,令人不寒而栗。他们不仅要消灭物理上的证人,还要在政治上将其彻底搞臭,连带着将他齐昊质疑凉山问题的正当性也一并抹杀。
小王“自杀”的消息,如同最后一根稻草,让省委大院内的风向几乎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就连之前一些态度暧昧的常委,看齐昊的眼神也充满了同情……或者说,是看待一个“麻烦制造者”即将倒台时的疏离。
吴振邦甚至在一次小范围会议上,看似痛心疾首地说:“我们要深刻吸取教训啊!干部队伍管理一定要严格,思想工作一定要做细,否则,不仅害了干部本人,更会给党的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话,分明就是指向齐昊“逼死”了基层干部。
齐昊陷入了空前的孤立和被动。凉山的火在烧,身边的援手越来越少,关键的证人接连“意外”和“自杀”,所有的证据链似乎都在断裂。他感觉自己仿佛在泥潭中挣扎,越用力,陷得越深。
然而,就在这似乎一片漆黑的绝境中,郑毅那边再次传来了消息。这一次,消息更加简短,却带着一丝决定性的转机:
“已锁定关键中间人,掌控部分‘老矿坑’项目原始股权代持协议复印件及资金凭证,指向性明确。可择机启动。”
齐昊看着这条信息,眼中重新燃起火焰。对手可以在西山省内一手遮天,抹掉所有痕迹,但他们伸向境外的黑手,终究留下了无法完全擦除的尾巴。凉山的黑手企图遮天,但他手中,终于握住了一缕能够刺破这黑暗的光。
喜欢权利巅峰青云之路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权利巅峰青云之路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