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委层面的无形阻力,如同缠在江东发展车轮上的藤蔓,虽未阻其前行,却实实在在地迟滞了速度。林枫深知,在这种层级的博弈中,硬碰硬并非上策,必须借助更高层面的共识和更巧妙的策略来破局。
机会很快到来。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为制定新一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将组织召开系列专家座谈会,听取部分重点省份的意见建议。江东省因其在要素市场化配置和产业链协同方面的探索,也在受邀之列。
林枫敏锐地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建言献策的场合,更是一个展示江东路径、争取国家层面认同、进而打破当前僵局的绝佳平台。他决定亲自带队参加。
赴京前,林枫做了极其充分的准备。他让赵建国、王健组织了精干团队,夜以继日,将江东省的实践提炼升华,形成了一份题为《以要素市场化改革和产业链韧性提升为核心,探索内陆省份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汇报材料。材料不仅有翔实的数据和案例支撑,更从理论层面阐述了在内陆地区,政府适度引导与市场决定性作用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针对当前改革中遇到的共性难题,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座谈会当天,会场内汇聚了国内顶尖的区域经济学家、政策研究专家以及多个省份的分管领导。轮到林枫发言时,他摒弃了照本宣科,而是以沉稳自信的姿态,脱稿进行了阐述。
他首先坦诚了江东作为内陆省份,在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上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异,巧妙地将“劣势”转化为“探索新路径”的必要性。随后,他重点介绍了要素平台如何在不取代市场的前提下,通过建立规则、提供信息、降低交易成本,有效激活了沉睡的要素资源,并以永川重工通过平台获得关键能耗指标、实现技术改造升级的具体案例,生动说明了改革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
在谈到“链长制”时,他特别强调了其与“政府指定技术路线”的本质区别:“我们的‘链长’,不是‘家长’,而是‘管家’和‘服务员’。核心作用是协调解决单靠市场和企业无法快速解决的系统性难题,比如共性技术攻关、标准互认、基础设施配套等,目的是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营造更好的产业生态,而非越俎代庖。”
他的发言逻辑清晰,论据扎实,既有实践深度,又有理论高度,更难得的是充满了一种务实、自信而又不咄咄逼人的气场。几位在场的经济学家听得频频点头,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在互动环节,一位与广东智库关系密切的专家,果然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林省长,您提到的政府作用,尺度如何把握?如何避免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或者产生新的寻租空间?毕竟,广东等地的经验似乎表明,减少政府直接干预,更能激发市场内生动力。”
这个问题,直指叶启雄方面对江东模式的核心质疑。
林枫似乎早有准备,他微微一笑,从容应答:“感谢这位老师的提问。这确实是改革中必须时刻警惕的核心问题。我们的体会是,关键在于‘度’的把握和‘规’的约束。政府的作用,必须严格限定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并且要通过制度设计,确保过程的透明和监管的有效。比如我们的要素平台,所有交易信息、规则、流程全部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链长’的协调事项和结果,也纳入政务公开范围。同时,我们建立了严格的问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我们认为,有效的市场+有为的政府,二者并非对立,而是互补。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区域条件下,其结合的方式和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江东的探索,正是试图找到适合内陆省份特点的‘有效+有为’的最佳结合点。”
他不仅正面回应了质疑,还巧妙地将问题提升到“不同发展路径适应性”的层面,避免了与广东模式的直接对立,展现了包容和辩证的思维。
他的回答,赢得了在场许多专家的认同。座谈会主持人,一位德高望重的经济学家在总结时,特别提到:“林枫同志的介绍,让我们看到了内陆省份不甘落后、勇于探索的锐气,也提供了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多样化路径选择的宝贵地方实践案例,很有启发意义!”
座谈会结束后,林枫主动与几位核心专家交换了联系方式,并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建立了初步的沟通渠道。
这次成功的亮相,效果立竿见影。几天后,国家发改委内部一份关于区域政策研究的简报中,大段引用了林枫在座谈会上的观点和江东的案例,并给予了积极评价。虽然这仍是非正式的文件,但其传递的信号,足以让之前那些在部委层面刻意“把关”的司局负责人重新掂量分量。
紧接着,之前卡在发改委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验区”方案,评审节奏明显加快,一些过于苛刻的修改意见也被更务实的讨论所取代。工信部那边对永川重工联合攻关项目的态度也有所缓和,表示将“重点研究支持”。
林枫借这次座谈会之力,不仅有效回应了外界的质疑,更在更高层面的政策研讨中,为江东路径争取到了话语权和合法性,初步打破了无形的封锁线。
回到江东后,林枫在省政府党组学习会上,专门分享了此次参会的体会。他告诫班子成员:“外部环境的复杂性、竞争的激烈性,要求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工作的策略性。我们要坚持‘干好再说,用事实说话’的原则,但同时也要学会‘边干边说’,善于在更高平台上展示我们的工作,争取更广泛的理解和支持。闭门造车,孤芳自赏,是无法在激烈的区域竞争和国家治理体系中赢得主动的。”
他指示政策研究室,要建立与国家级智库、部委研究机构的常态化交流机制,及时将江东的实践和思考输送出去,积极参与国家宏观政策的讨论和制定。
一场看似被动应对的危机,被林枫转化为了主动出击、提升格局的机遇。他不仅稳住了江东改革发展的阵脚,更借此机会,将江东省的探索实践,更深地嵌入了国家战略的讨论范畴。与叶启雄等潜在竞争者的博弈,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更为复杂的阶段——不再仅仅是暗中的掣肘,更是发展理念、政策影响力和政治智慧的全方位较量。林枫深知,前路依然挑战重重,但他对自己选择的道路,更加充满信心。
喜欢当国委回首三十年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当国委回首三十年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