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巷事件”的舆论风波,在林枫系统而精准的应对下逐渐平息,但其引发的余波却在更高层面荡漾开来。这一次,交锋的焦点不再局限于具体事件,而是转向了更本质、也更残酷的维度——时间与年龄。
2016年,林枫46岁。在这个年纪担任省委常委、省会城市市委书记,放眼全国,亦是凤毛麟角,是名副其实的“少壮派”。他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对新生事物接受度高,推动改革的魄力与锐气,都带着鲜明的年龄特征。这份年轻,是他最大的资本,也是赵伯涛阵营最为忌惮又无法复制的优势。
而赵伯涛,时年58岁。在副部级岗位上已耕耘多年,距离正部级的“天花板”看似一步之遥,却也面临着“天花板效应”和退休年限的无形压力。他积累的人脉深厚,执政风格稳健(甚至可称为保守),更习惯于运用体制内的规则和潜规则来掌控局面。林枫的崛起,尤其是其不按常理出牌的改革风格,不仅挑战了他的权威,更仿佛在提醒他,时代正在悄然改变,而他,可能即将成为“过去式”。
这种源于年龄和时代认知的深层焦虑,使得赵伯涛的反击,在“白马巷事件”后,带上了一丝时不我待的急切和更浓的算计。
机会出现在一次关于全省干部队伍建设与年轻干部培养的省委专题会议上。这次会议原本是常规议题,旨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精神。
赵伯涛在发言中,首先高调肯定了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性,但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语重心长:“……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我们事业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但是,同志们,我们也要注意把握好‘度’的问题。培养不等于拔苗助长,使用不等于放手不管。年轻干部有干劲、有闯劲,这是好事,但往往也缺乏足够的复杂局面历练和沉稳心态。”
他没有点名,但目光若有若无地扫过林枫,继续说道:“尤其是一些关键岗位,一把手岗位,责任重大,关乎一方稳定和发展。对于这些岗位的干部,我们更要全面考察,不仅要看其开拓创新能力,更要看其政治定力、大局观念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要防止因为过分强调年龄优势,而忽视了经验积累和党性锤炼的极端重要性。有时候,稳扎稳打,循序渐进,才是对事业、对干部本人最大的负责。”
这番话,冠冕堂皇,站在了关心爱护干部和强调经验重要性的道德制高点上,但其潜台词无比清晰:林枫太年轻,经验不足,心态不够沉稳,需要“压担子”但也需要“控节奏”,不宜过快赋予更大重任。 这是试图从组织原则和干部成长规律的角度,为林枫未来的晋升设置无形的“年龄障碍”和“经验质疑”。
会场的气氛微妙起来。一些资历较老的常委微微颔首,似乎对赵伯涛的观点表示认同。毕竟,论资排辈和经验主义在体制内依然拥有广泛的市场。
林枫平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波澜。他深知,这是赵伯涛在无法从具体事务上击倒他后,转而试图从根本的政治生命长度上对他进行压制。
轮到林枫发言时,他没有直接反驳赵伯涛,而是换了一个角度,同样以沉稳有力的语气回应:
“赵省长的提醒非常重要,关心爱护干部,注重经验传承,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他首先肯定了对方观点的合理部分,体现了尊重和格局。
随即,他话锋一转:“同时,我认为,在理解和落实中央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精神时,我们或许可以更加深刻地领会其时代背景和战略意图。我们正处在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新技术、新业态、新挑战层出不穷。这个时代对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仅需要丰富的经验,同样需要拥抱变化的开放心态、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打破常规的创新勇气。”
他引用了北阳的实践:“在北阳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治理变革的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很多新问题没有先例可循,需要探索新路。这个时候,年轻干部所具有的知识结构优势、与新兴市场主体和年轻一代的天然亲近感,以及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的锐气,就成为了宝贵的执政资源。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政治历练和经验积累,恰恰相反,我们更应该在改革的实战中,加强对年轻干部的‘传帮带’,让他们在处理复杂问题、驾驭风险挑战中快速成长,而不是因为怕其经验不足就束缚住他们的手脚。”
林枫的发言,将“年轻”从可能被诟病的“缺点”,巧妙转化为了应对时代变革的“优势”,并且强调了在实战中培养干部的理念,既回应了质疑,又展现了更加开阔的视野和与中央精神的高度契合。
他最后总结道:“因此,我认为,对年轻干部,既要严格管理、加强历练,也要敢于放手、提供舞台。‘使用是最好的培养’,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中增长才干,是我们党培养干部一贯的成功经验。我们不能因为担心摔跤,就不让孩子学走路。”
这场关于“年龄与经验”的争论,没有赢家,也没有输家,但它清晰地标示出林枫与赵伯涛之间,那道因年龄和时代认知而产生的鸿沟。赵伯涛试图用“经验”来约束林枫的“锐气”,而林枫则用“时代需求”来为自己的“年轻”正名。
会议之后,林枫更加注重在工作中展现其沉稳老练的一面。他批示文件更加缜密,听取汇报更加耐心,在重大决策前,会更加主动地与省委主要领导、与班子里的老同志沟通请教,充分尊重组织程序。他用自己的行动,一点点消解着“年轻可能意味着毛躁”的潜在偏见。
同时,他也开始更有意识地布局和培养北阳市自己的年轻干部梯队,将一些思路活、有闯劲、经过“民声呼应”平台和重大项目锤炼的年轻干部,放到更重要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在常委会上的主张,也为北阳未来的持续发展积蓄力量。
赵伯涛感受到了林枫的这种变化,他发现自己赖以立足的“经验优势”和“资历壁垒”,在这个年轻的对手面前,效果正在递减。林枫不仅拥有年龄的绝对优势,更可怕的是,他还在快速地弥补着可能因年轻而存在的“经验短板”,其政治手腕日趋圆熟。
一种更深层次的无力感,开始侵蚀着赵伯涛。他知道,时间的流逝,对林枫是朋友,对他,却是敌人。这场“岁月之争”,他天生就处于下风。他必须在自己影响力尚存的时间内,找到更有效的办法。而林枫,则如同一位沉稳的棋手,一面应对着当下的攻势,一面已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他深知,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时间,他需要做的,就是在时间的河流中,稳健地积累,等待水到渠成的那一刻。
喜欢当国委回首三十年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当国委回首三十年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