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阳民声呼应”平台在高效运转近一年后,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初步处理了大量城市肌体的“表层病症”。然而,林枫和他的团队敏锐地察觉到,平台数据的“病症图谱”正在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简单明了的单一部门诉求比例持续下降,而涉及多个部门权责交叉、历史遗留、甚至触及现有政策法规空白地带的“硬骨头”类诉求,比例显着上升。平台进入“深水区”。
一份由平台数据分析中心撰写的《“民声呼应”阶段性评估与趋势研判报告》摆在了林枫的案头。报告用详实的数据指出,当前未解决诉求中,超过60%涉及跨部门协调,近20%涉及政策衔接或空白,另有约10%则牵扯到复杂的利益调整和历史遗留问题。
“林书记,我们现在遇到的,才是真正的考验。”秘书长在汇报时坦言,“很多问题不是街道、甚至不是区里能够解决的,它们像一团乱麻,根子深,牵扯广。”
林枫仔细翻阅着报告,目光停留在几个典型案例上:
· 案例A:一个上世纪九十年代建成的老旧小区,居民强烈要求加装电梯。但涉及住建、规划、市场监管、消防等多个部门审批,低层与高层住户利益难以协调,资金筹措方案更是难题,街道协调数次无果。
· 案例b:城郊结合部的一个自然村,随着城市扩张,已被新建小区包围。村民的生活习惯(如堆放柴火、散养家禽)与周边城市居民要求的环境卫生、安静秩序产生剧烈冲突,基层治理体系在这里出现“真空”。
· 案例c:一批早期“下海”经商人员,因各种原因未能按时缴纳社保,如今临近退休,养老问题凸显,现有政策无法覆盖其特殊情况,群体性焦虑情绪滋生。
这些问题,每一个都是一道复杂的方程式,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担当和系统治理能力。
林枫没有犹豫,立即召集了涉及上述问题的主要部门负责人,召开“民声呼应”疑难问题攻坚专题会。
“同志们,平台运行到现在,容易解决的问题大都消化了。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必然要面对的‘硬骨头’。”林枫开门见山,“这些问题解决起来确实难,但正因为难,才更需要我们顶上去。如果我们都绕道走,那群众还能指望谁?”
他没有批评任何部门,而是引导大家聚焦问题本身:“我们今天不开扯皮会,只开‘诸葛亮会’。每个难题,成立一个由分管市领导牵头、相关部门骨干组成的专班,抛开部门界限,站在群众角度和城市发展全局,寻找解决方案的‘最大公约数’。”
针对加装电梯难题,专班在充分调研后,提出了“业主主体、社区主导、政府引导、多方支持”的总体思路,并配套制定了《北阳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实施细则》,明确了简化审批流程、探索“公积金+维修资金+社会资本”等多种筹资模式、建立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等具体措施。
针对城郊结合部治理真空,专班推动设立了“新型城市社区管委会”过渡机构,统筹管理和服务,同时加快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向该区域延伸覆盖,并引导村民逐步融入城市生活秩序。
针对历史遗留的社保问题,专班没有拘泥于现有条文,而是在深入研究政策沿革和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向省政府和中央相关部委提出了兼具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解决思路建议,为顶层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基层实践参考。
攻坚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每个方案的出台,都伴随着激烈的讨论、反复的测算和多方利益的博弈。林枫作为总协调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时,他需要在深夜单独与持不同意见的干部谈心,消除顾虑,凝聚共识;有时,他需要亲自向省委、省政府领导汇报,争取政策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民声呼应”平台本身也进行了升级。增设了“复杂问题攻坚”专栏,对纳入专班协调的问题,实时公布办理进度、责任单位和下一步计划,主动“揭短亮丑”,接受全社会监督。这种透明的姿态,反而赢得了群众更多的理解和耐心。
一天晚上,林枫回到家,看到沈明月正对着电脑屏幕上的全省土壤墒情分布图凝神思考。北阳今年也遇到了罕见的春旱。
“你们的‘深水区’攻坚怎么样了?”沈明月给他倒了杯水,问道。
“还在啃骨头。”林枫揉了揉太阳穴,“比想象中更难,每一个决策都牵扯甚广。有时候真觉得,坐在这个位置上,如履薄冰。”
沈明月理解地点点头:“我们农业厅现在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也一样。不仅要考虑资金和工程,还要考虑不同农户的意愿、后续管护机制,甚至气候变化的影响。治理的精细化,永无止境。”
她指了指屏幕上的地图:“你看,旱情分布不均,我们调配水资源,也要像你的‘民声呼应’一样,越来越精准,不能大水漫灌了。”
夫妻俩相视一笑,都在各自的领域体会着“深水攻坚”的艰辛与必要。
数月后,首批纳入攻坚的数十个“硬骨头”问题,超过八成得到了实质性推进或彻底解决。那个曾经三次投诉垃圾清理不彻底的红星街道,传来了老旧小区首部电梯成功加装、老人欢天喜地入住的消息。平台上的“点赞”和“感谢”再次迎来一波高峰,其中不乏对政府敢于触碰复杂问题、务实担当的由衷赞扬。
省委政策研究室的内部刊物,专门刊发了一篇题为《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再到“深水攻坚”——北阳市“民声呼应”平台的治理迭代与启示》的调研报告,肯定了北阳在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路径上的积极作为。
林枫看着这份报告,心中并无太多喜悦,反而更加沉静。他知道,解决旧问题的同时,新的、更复杂的问题必然还会涌现。治理能力的提升,永远在路上。但“民声呼应”平台以及由此催生的攻坚机制,就像一套不断升级的“免疫系统”,让这座城市在面对各种“疾病”时,拥有了更强的自愈能力和适应性。
静水流深,深水行舟。他这艘承载着数百万市民期望的航船,必须也必将,更有力地破浪前行。
喜欢当国委回首三十年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当国委回首三十年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