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春天,林枫在永川市的任期即将届满。三年来,他推动的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老工业区焕发新生,全市经济质量显着提升。
四月的一个清晨,林枫接到省委组织部的电话,请他到省城谈话。走进组织部办公室,他意外地发现沈建国副省长也在座。
林枫同志,请坐。组织部长开门见山,你在永川的工作很出色,省委经过研究,决定给你压更重的担子。
沈建国接过话:清江市市长年龄到岗,省委认为你是合适的人选。
清江市是河阳县所在的市,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第四。这个任命意味着,林枫将在38岁的年纪,成为全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市长。
感谢组织的信任。林枫平静地说,我一定全力以赴。
清江的情况比永川更复杂。沈建国提醒道,既要加快发展,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你在河阳和永川的经验,正好可以用上。
谈话结束后,林枫在走廊遇见沈清云。她显然是特意等在这里。
恭喜。她微笑着,清江是个好地方。
压力很大。林枫实话实说。
我相信你能做好。沈清云递过一个文件袋,这是我整理的清江市基本情况,或许对你有帮助。
回到永川,林枫开始交接工作。离任审计、干部评议...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最让他欣慰的是,永川的干部队伍已经成长起来,能够接续他未完成的工作。
离任前一天,林枫独自走在永川的街道上。三年前刚来时,这里还是个略显破败的老工业城市;如今,新兴产业园区拔地而起,老城区改造初见成效,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在开发区,他遇到几位企业负责人。
林市长,听说您要走了?
舍不得您走啊!
林枫与他们一一握手:永川的发展要靠你们继续努力。
五月,林枫正式赴清江市上任。送行的队伍中,他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永川的同事、河阳的老部下,还有特意从省城赶来的沈清云。
保重。她轻声说。
你也是。
清江市的工作确实如沈建国所说,充满挑战。这里产业结构更重,环境压力更大,区域发展更不平衡。但有了在县市两级的主政经验,林枫显得从容许多。
到任第一周,他没有急于开会听汇报,而是带着相关部门负责人,跑遍了全市所有的县区。在调研中,他发现清江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南部几个县区发展较好,北部山区却依然贫困。
我们要下大力气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第一次市政府常务会上,林枫提出,特别是北部山区,要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新路子。
这个思路得到了多数人的赞同,但也有人私下议论: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得有点急。
就在这时,沈清云带领省发改委调研组来到清江。在调研反馈会上,她专业而犀利地指出:清江的产业结构偏重,环境容量接近极限。下一步发展,必须走转型升级之路。
她的意见与林枫不谋而合。借着省里的支持,林枫开始大力推进清江的产业转型。
然而,改革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在关停一家污染严重的化工厂时,林枫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该厂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关停会影响上千人的就业。
一天晚上,该厂负责人带着厚厚的材料找到林枫办公室:
林市长,给我们一个机会,我们一定整改。
整改方案我看过,治标不治本。林枫态度坚决,清江的环境容量已经不允许我们再走老路了。
那工人怎么办?
市里会妥善安置。
这次谈话不欢而散。随后,各种压力接踵而至。有老领导说情,有职工上访,还有人写匿名信举报。
面对重重压力,林枫没有退缩。他亲自到该厂召开职工座谈会,耐心解释政策,承诺妥善安置。同时,加快引进新项目,为下岗职工创造再就业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沈清云通过省里的渠道,为清江争取到了产业转型专项资金。更重要的是,她帮助引进了几家高科技企业,为清江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力。
谢谢你。在一次通话中,林枫由衷地说。
这是我分内的工作。沈清云回答,清江的转型对全省都有示范意义。
半年后,那家化工厂的旧址上,一家新能源企业破土动工。原厂职工经过培训,大部分在新企业找到了工作,工资还比原来高出不少。
这件事让清江的干部群众看到了林枫的决心和能力。就连最初持怀疑态度的人,也开始支持他的改革举措。
年底,清江市的经济数据出炉:在关停多家高污染企业的同时,地区生产总值反而增长了8.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了20天。
省委主要领导在视察清江时,充分肯定了林枫的工作:你们探索出了一条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站在办公室窗前,林枫望着清江的夜景。这座城市正经历着蜕变,而他自己,也在这一次次挑战中不断成长。
手机响起,是沈清云发来的短信:父亲说,你做得很好。
林枫回复:路还很长。
是的,路还很长。但有了明确的方向,有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再长的路也不觉得遥远。新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喜欢当国委回首三十年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当国委回首三十年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