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僎不敢有丝毫耽搁,亲自执笔,以最详尽的笔触,将抵达桂林后的所有经历。
从朝廷初次拒绝,到内阁强硬态度,再到那场震撼灵魂的阅兵。
原原本本写入密信。
他尤其着重描述了朝廷军队那严整的军容、精良的甲胄、以及那令人胆寒的燧发枪齐射和毁天灭地的炮火。
信中,他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劝诫语气写道:
“……朝廷军容之盛,火器之利,实非虚言。观其君臣,意志坚决,恐非可轻易胁迫之辈。望大帅慎思之。”
这封沉甸甸的密信,由王尚礼挑选的十余名最精锐亲信,携带干粮,换马不换人,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星夜兼程,直奔昆明而去。
数日后,昆明,孙可望的“大帅府”。
当孙可望展开这封由心腹们描述的密信时,他脸上的期待和倨傲瞬间凝固,随即转化为难以置信的惊怒!
“燧发枪?新式火炮?!军容严整,号令如一?!”
他猛地将信纸拍在案上,霍然起身,胸膛剧烈起伏,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朱由榔哪来的如此多精良火器?哪来的钱粮练出如此强兵?!”
他来回踱步,脸色铁青。
任僎等人描述的景象,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
他赖以威慑朝廷的最大资本——军事优势,似乎在桂林城下那场阅兵中,已荡然无存!
“二字王……还要调定国、能奇入桂……岂有此理!欺人太甚!”
他咆哮着,声音中充满了被冒犯的愤怒和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忌惮。
殿内的心腹王自奇、冯双礼等人皆屏息凝神,不敢言语。
他们从未见过孙可望如此失态。
在最初的狂暴之后,孙可望终究是一代枭雄,强行压下了沸腾的怒火,迫使自己冷静下来。
他重新坐回主位,捡起那封被揉皱的密信,再次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尤其是关于阅兵细节和任僎最后那几句劝诫之语。
王自奇见状,小心翼翼地开口:
“大帅,息怒。任僎等人虽或有夸大之处,但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朝廷态度骤变,底气十足,恐怕……确实有所倚仗。我等还需慎重。”
冯双礼也沉声道:
“大帅,若朝廷之火器真如信中所言那般犀利,我军虽勇,但正面攻坚,恐怕……伤亡难以预料。
且李定国将军一向主张联明,若强行与朝廷开战,内部恐生变故。”
这些话像冷水一样浇在孙可望心头。他闭上眼,脑海中激烈地权衡着利弊:
倾力一战? 胜算几何?就算凭借兵力优势惨胜,自己的核心力量必然损失惨重。
到那时,不仅清军会趁虚而入,就连内部那些表面服从的将领和各地土司,还会不会听命于一个实力大损的孙可望?这风险太大!
忍气吞声,接受条件?
那“二字王”如同施舍,更要调走李定国、艾能奇这两员最能打的大将和两万精锐,这无异于自断臂膀,威信扫地!
他孙可望岂能受此奇耻大辱?
拖延与试探?
这是目前看来最稳妥的策略。
既不立刻撕破脸,也不明确答应,为自己争取时间,同时不惜一切代价摸清朝廷的虚实。
良久,孙可望猛地睁开眼,眼中虽然仍有不甘和怒意,但已恢复了往日的阴沉与算计。
他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断:
“回复任僎!”
他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
“告诉他们,朝廷之意,本帅已知。然,‘二字王’之位关乎名器,调兵之议关乎全局,非比寻常,需集群臣之智,从容计议,不可仓促而定。
让他们暂且留驻桂林,不得轻举妄动,给本帅想办法探查朝廷虚实!”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对冯双礼补充道:
“加派我们的人,多路潜入广西,启用所有暗桩!
本帅要在半个月内,看到比任僎信中更详细、更确凿的情报!记住,是不惜一切代价!”
“是!末将遵命!”
冯双礼抱拳领命,快步离去。
孙可望又看向汪兆麟:
“严密监控李定国、艾能奇,尤其是李定国及其部属的动向!
没有我的命令,一兵一卒不得擅动!也要留意刘文秀那边。”
“属下明白!”
一道道指令发出,昆明这台战争机器开始为了“探查”而高速运转起来。
与此同时,桂林方面,朱由榔并未因使团的暂时沉默而放松。
仅靠一场阅兵,只能震慑,无法让孙可望那样的枭雄真正屈服。
必须双管齐下。
首辅瞿式耜率先躬身回应:
“陛下洞若观火。孙可望骄横,骤然受挫,其心必不甘。
然我朝示之以威,正是要让其知难而退。老臣以为,当前确应以静制动,外松内紧。”
“想必接下来任僎等人会想办法探查朝廷虚实。”王化澄深色严肃道。
众人纷纷点头,已经预料到这一点。
朱由榔微微颔首,看向瞿式耜,具体部署道:
“瞿先生,具体事宜你来统筹。
第一,对任僎使团,依旧以礼相待,可以适当让他们‘偶然’看到一些我们想让他们看到的东西,比如军士操练、物资运输,真真假假,让他们去猜,乱其心志。
第二,命令焦琏、徐啸岳,边境戒备等级再提一级,多派斥候,广布烽燧,做出随时可战的姿态,施加压力,让其不敢轻举妄动。
第三,我们自己的事情要加速!”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西南舆图前,手指划过广西、云南交界:
“扩军练兵,一刻不能停!各卫所缺额需尽快补全,新兵操练需更加严苛!火器司的产量,还要想办法提升!”
他的语气斩钉截铁,
“告诉庞天寿和那些工匠,无论是西洋匠人还是我大明自己的师傅,但有功者,朕不吝赏赐,爵禄、金银,皆可商量!
朕要看到更多的枪炮装备我军!”
这时,兵部尚书吕大器出列补充道:
“陛下,臣建议可令徐啸岳部定期进行小规模演练,既磨合战术,亦可将声势传于对岸,以示我边疆并非孤军。”
“准!”
朱由榔立刻同意,随即,他目光变得深邃,压低了声音,却让每位大臣都听得清清楚楚:
“还有,给李定国那边的‘线’,可以再放长一点,饵料再下重一点。”
他意味深长地说。
“听闻李定国忠勇,素怀抗清大志,与孙可望并非完全一心。
此人,或可成为将来稳定云南,甚至制约孙可望的关键。
朕就不信,面对朝廷给出的‘正统名分’和‘北伐平台’,他孙可望能一直忍下去,他李定国能一直无动于衷!”
王化澄闻言,眼中一亮,接口道:
“陛下圣明!此乃攻心之上策。
对孙可望,以威压之;对其内部,如李定国者,则可潜施恩义,分化瓦解。
双管齐下,则云南局势,未必不能为我所掌控。”
户部尚书严起恒也上前奏道:
“陛下,为确保扩军、铸炮无后顾之忧,臣已督责各府县,加紧清丈田亩,并严查盐铁茶税,必使粮饷军资供应不绝!”
“好!”
朱由榔看着群臣各司其职,谋虑深远,心中甚慰,他回到御座,沉声道:
“诸卿皆老成谋国之言。望尔等同心协力,将各项事宜落到实处。朕与诸卿,共勉之!”
“臣等谨遵圣谕!必竭尽全力,以固国本!”
《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才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才小说!
喜欢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