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
年节的热闹喧嚣如同潮水般涌过,又渐渐退去。积雪消融,露出黑褐色的土地,空气中虽然还带着料峭春寒,但阳光明显变得温暖起来,屋檐下的冰凌滴滴答答地化着水,预示着春天真正的临近。
屯子里的人们脱下了厚重的棉乌拉(东北棉鞋),换上了轻便些的胶鞋,开始忙着清理秋收后留下的秸秆,往地里送粪肥,为春耕做准备。生产队的大喇叭再次响起,播放着激昂的进行曲和春耕动员通知。
伊拉后院的小药圃也悄然焕发生机。越冬的紫苏和薄荷根部冒出了嫩绿的新芽,扦插的金银花枝条上芽苞膨大,仿佛随时都要绽开。伊拉小心地清理掉枯叶,松松土,心里规划着开春后要补种哪些药材。柴胡、黄芩、板蓝根……她的小本子上又多了几样计划。
但眼下最重要的事,是上学。
伊爱国记着女儿的嘱咐,这天特意起了个大早,换上洗得发白但干净的中山装,揣着户口本和那几张登着伊拉文章的报纸——他觉得这是女儿“学历”的最好证明——带着伊拉往村小走去。
村小就在屯子东头,几间低矮的土坯房,围着一个不大的黄土操场,旗杆上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比起公社小学,这里显得简陋许多。
校长姓赵,是个五十多岁、戴着深度眼镜、头发花白的老先生,听说以前在城里教过书,后来下放到这里。他看着被伊爱国带来的、个子才刚过桌腿高的伊拉,又看了看伊爱国递过来的户口本上“6岁”的出生年份,眉头就皱了起来。
“爱国同志,不是我不通融,”赵校长推了推眼镜,语气为难,“咱们学校有规定,入学年龄得满七周岁。孩子太小,坐不住,也跟不上课,来了也是受罪。再说,你看咱们这条件,一个老师管好几个年级,实在顾不上太小的孩子。”
伊爱国赶紧把那份《农业科技报》拿出来,指着伊拉的名字和文章,急切地说:“赵校长,您看看!俺闺女别看年纪小,可能着呢!自己认字看书,还会写文章登报!她肯定跟得上!她就想读书!”
赵校长狐疑地拿起报纸,仔细看了看那篇文章和署名,眼中闪过惊讶。红星生产队出了个六岁小作者的事,他隐约听说过,没想到就是眼前这个怯生生的小姑娘。
“这孩子……确实聪明,”赵校长语气缓和了些,但依旧摇头,“可是爱国同志,规定就是规定。而且你看她这年纪,就算破格收了,和那些八九岁、十来岁的孩子坐一起,也不像样啊。体力、精力都跟不上。要不……再等一年?”
伊拉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心里有些失望,但并不意外。年龄是硬门槛,她知道没那么容易突破。
伊爱国还想再争辩,伊拉轻轻拉了他的衣角,仰起小脸,对赵校长说:“校长伯伯,那我……我能先来听听课吗?就坐在后面,不影响别人。我保证不说话,不乱动。”
她的声音细细的,却带着一种认真的恳求。
赵校长看着这孩子清澈又渴望的眼神,再想到那篇登报的文章,心里一软。这么小的孩子,如此向学,实在是难得。
他沉吟了一下,说道:“这样吧,现在刚开春,学校里也乱哄哄的。等过段时间安定下来,你要是真想听,偶尔来旁听一下……也不是不行。但是不能正式入学,没有课本,也没有作业,更不能影响其他同学。你看行不行?”
这已经是很大的让步了。伊拉立刻点头:“行!谢谢校长伯伯!”
伊爱国见事情有转机,也连忙道谢。
虽然没能正式入学,但获得了旁听的许可,伊拉已经很满意了。这至少意味着她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接触系统教育的环境。
回家的路上,伊爱国还有些忿忿不平:“啥破规定!俺闺女这么聪明,还得等一年!”
伊拉反而安慰父亲:“爹,没事的。能去听就很好。我可以自己学,有不懂的……还能问张老师,问李伯伯。”她心里想的则是,有高效学习方法在,旁听的效率未必比正式生差。
【成功获得村小旁听资格,开辟新的稳定学习渠道,主动性获得奖励。积分+15点。】
【宿主当前积分:1283点。】
第二天,伊拉就迫不及待地去了村小。赵校长果然说话算话,给她在一年级教室的最后一排角落搬了个小马扎。
村小的条件比扫盲班好不了多少。一个教室里往往坐着两个甚至三个年级的学生,老师给一个年级讲课,其他年级就自习或者写作业。孩子们大多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脸蛋红扑扑的,有些还拖着鼻涕,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新来的、特别小的小不点。
伊拉毫不在意周围的目光,她拿出自己的写字本和铅笔,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一年级的内容对她来说依旧简单,但她听得很认真,观察着老师如何教学,如何管理课堂,并将这些与扫盲班张老师的方法、自己高效学习法进行对比印证。
她发现村小的老师更注重基础知识的反复训练和纪律,但教学方式相对刻板。她于是更加珍惜旁听的机会,将其作为观察和理解这个时代教育模式的窗口。
有时老师提问,一年级的孩子答不上来,坐在角落里的伊拉会下意识地小声说出答案。次数多了,讲课的老师也注意到了这个特殊的“编外学生”,发现她确实什么都懂,也就默许了她的存在,有时甚至会故意问她一句:“伊拉,你说呢?”
伊拉总是站起来,用清晰的声音给出正确答案,然后立刻坐下,绝不喧宾夺主。她的低调和聪慧,渐渐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接受和好感。
下午,村小放学早。伊拉并不直接回家,而是绕道去公社扫盲班。张老师见她来了,很是高兴, often 会给她一些旧的报纸或者杂志让她自己看,有时还会考较她几个问题。
伊拉就这样穿梭于村小和扫盲班之间,如鱼得水地吸收着知识。高效学习方法让她能快速消化课堂内容,并将零星获取的信息整合进自己的知识体系。
她的生活变得异常充实。白天旁听、自学,下午去扫盲班或卫生所,晚上则整理笔记、照料药圃、规划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能量阻滞在持续的高效学习下,继续缓慢地松动着她能感觉到,思考那些稍复杂的问题时,阻力又小了一些。
开春的悸动,不仅在于泥土的芬芳,更在于知识之门向她敞开的更宽的那一道缝隙。
虽然还没能真正跨过那道门槛,但她已经站在了门口,并能清晰地看到门内更广阔的世界。
她知道,只要持续努力,那道门槛,终将被她踏在脚下。
而现在,她需要的是耐心,和更多的积累。
喜欢穿成六岁傻崽后我靠系统带飞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穿成六岁傻崽后我靠系统带飞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