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当龙骨水车的消息传开,匠人们心头齐齐一沉——坏了!
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上次耧车、曲辕犁刚推出时的情景:方圆十里八乡的农人蜂拥而至,门槛被踩塌,院墙边站满了人,一个个眼巴巴地围着他们,嘴里喊着“师傅行行好”“给咱也做一个”。
那时他们才发觉,自己竟像只被群狼环伺的小羊,动弹不得。
那些平日憨厚朴实的乡亲,此刻双眼放光,仿佛盯着肉案上的肥羊,恨不得立刻搬一台回家。
如今,又来了一个和耧车、曲辕犁同样实用、同样省力的龙骨水车,百姓们怎么可能视而不见、弃之不用?
这回,怕是又要不得安生了。
这显然行不通!
如果这些工具不能不用,而普通百姓又自己造不出来,那最终还得靠谁来打造龙骨水车?
答案不言自明——还是得靠他们这些匠人自己动手。
可问题就在这儿:眼下光是周围乡民订制的耧车、曲辕犁、脚踏纺机之类的活计,就已经排到了明年去。
如今再压上龙骨水车的任务,别说把锯子用到冒烟了,就算真把锯条锯得烧起来,也根本赶不及啊!
可要是拿不出成品,附近的村民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定会天天堵在门口催要。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提升效率的办法。
比如,这些民间匠人早就注意到天幕中“墨家”制造器具时所采用的方式——流水作业。
所谓流水作业,就是把一个完整器物拆分成若干个小部件和工序,
然后将匠人们按能力分作三类,各司其职,每人只负责其中一环。
这样一来,每个人只需反复操作同一个步骤,很快就能熟练掌握,从而大批量产出规格统一的成品。
以箭矢为例:
第一道工序由完全没有技艺基础的普通人承担,任务只是将送来的竹竿或木条粗略削成笔直的雏形。
要求并不高,只要大致成型即可,因此哪怕毫无经验的人也能上手,几乎是“有手就能干”。
接下来交给第二类略有手艺的初级匠人,他们对这些粗坯进行精细打磨,修整出标准的箭杆形状。
最后由技艺精湛的老匠人接手,将已加工好的箭杆,配上铸好的青铜或铁质箭头,再加上尾羽,完成组装。
如此一来,一支支几乎完全一致的箭矢便如河水般接连不断地生产出来。
若把这些民间匠人正在制作的耧车、曲辕犁、脚踏纺机,乃至如今急需的龙骨水车,也都照此法拆解成多个部件,
让村里的男女老少各自专攻某一零件的初步成型,
而后由匠人再进行精加工与整体装配,
那么生产速度必然大幅提升。
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这些东西不再是由匠人从头到尾一手包办完成的了。
说得直白些,在村民们分担了部分工序之后,这些器具的成本结构变了,定价自然也不能再按从前的老规矩来。
换句话说,单件的利润势必要被摊薄。
不过话说回来,倘若能明白“薄利多销”的道理,总收益未必会减少。
毕竟,在忽略人工成本的前提下,匠人的总收入等于每件器具的利润乘以产量。
举个例子,过去一名匠人每月只能做出五件工具,每件赚一百钱,月入不过五百。
可若改用流水线模式,虽然每件利润可能降到五十甚至三十,
但产量却可能翻上几倍——二十、三十,甚至达到五十件。
最终算下来,月收入反倒可能跃升至六百、九百,甚至突破一千五、两千五。
然而,除了利益考量之外,民间匠人迟迟不愿推行这种生产方式,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
他们害怕自己的手艺外传。
要知道,这一身本事可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正因为他们懂技术,而寻常百姓不懂,
所以在耧车、曲辕犁、脚踏纺机乃至龙骨水车出现后,他们才得以受到乡里敬重,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
一旦把工序交给外人经手,哪怕只是粗加工,也难保有人不会从中窥得门道,久而久之,独门技艺便不再是秘密。
到那时,他们的地位还怎么维持?
然而,若越来越多的平民百姓都掌握了工匠手艺,他们现有的安稳生活还能持续下去吗?
正因如此顾虑,尽管大多数民间匠人心里都清楚——采用流水线式的生产方法,能在短时间内造出更多器具,甚至赚取更丰厚的收益,
但他们依旧宁愿独自操持,或仅带着几个徒弟慢工细作,不愿轻易改变。
就在这些匠人们踌躇不决、反复权衡之际,
天幕之上,太子扶苏与“々`相里季”等墨家弟子再度将龙骨水车进行改良,相继推出了水力驱动型、手摇型、脚踏型、畜力牵引型,乃至风力带动型等多种款式。
各式各样的新型水车一经展示,立刻引来无数黔首百姓的惊叹与欢呼:
“哎哟!这龙骨水车竟能靠牛马拉,还能用水流、风吹来转?”
“要是能不用人力,谁还愿意亲自上阵费劲呢。”
“是啊,能省力气的事,谁不想图个轻松?”
“可咱们这儿风不大,怕是用不了风车。”
“附近的河水也平缓得很,想靠水流推动也不现实。”
“不过牲口总归还能想办法,实在没有,踩踏式也能凑合,好歹比以前肩挑背扛强多了。”
“这玩意真是宝贝!两个人或四个人轮流踩,一天能浇五亩地;要是用牛来拉,一天足足能灌十亩!”
“唉,我家连头牛都没有……要是有就好了。
陛下啥时候出征四夷啊?我也想去抢些牛羊回来!”
“我也是啊!前头听陛下说别急,迟早要打,可这‘迟早’到底要等到哪年哪月?”
“等天幕一结束,咱们去找地方官,让他们上报给始皇陛下听听。”
“说不定陛下听了就立马发兵,当场在咱们这儿征兵,那咱们就能第一个分到牛羊牲口了!”
“说得对!到时候别忘了叫我一声申!”
“算我一个!”
刹那之间,无论是老秦子弟,还是原六国遗民,心中那股想要远征边疆、掠夺牲畜的念头,又一次悄然燃起。
毕竟——牛,实在是太重要了!
犁田要用它,提水灌溉也离不开它!
咸阳城中,站在人群最前方的秦皇嬴政缓缓转身,目光落在代表墨家的相里季,以及公输钧所率领的公输家族身上,眼神在两者之间来回游移。
看到始皇这般熟悉的神情,相里季心头猛地一紧。
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龙骨水车如此实用,眼下陛下正犹豫,究竟该交给墨家来大规模制造,还是另择他人。
想到这里,相里季连忙偷偷朝身边的公输家使眼色,频频眨眼示意,仿佛在无声呐喊:
陛下!
陛下请看那边——公输家呀!
臣当初正是因墨家事务繁重、人手不足,才特意举荐他们入咸阳的啊!
现在正是让他们出力的时候了!
求您千万别再压担子给墨家了,再这样下去,我们真要从宫墙上跳下去给您看啦!
……
不知是读懂了相里季那近乎哀求的眼神,还是自己也意识到近年对墨家委派任务过重,
嬴政略作沉吟后,最终将视线定格在公输钧身上,沉声下令:
“龙骨水车利国利民,实为大器。
此事便交由公输家负责,替朕、替大秦、替天下黎民督造推广!”
公输钧虽不明白为何诏令一出,身旁的相里季和一众墨者竟如释重负般松了口气,
但此刻已无暇细究——这是公输家进入咸阳以来,首次独立承接、脱离墨家主导的重大工程。
必须接下!更要办得漂亮!
唯有如此,公输一族才能真正赢得始皇的信任,甚至在未来,超越墨家在秦国的地位与影响力。
于是,几位公输家博士当即齐声领命:
“遵旨!陛下放心,公输家定不负所托!”
看到公输家如此干脆果决的态度,秦始皇嬴政眼中掠过一丝赞许之色。
略作沉吟后,他转头望向右侧的丞相王绾,沉声下令:
“王卿,原先专责为大秦打造兵器战具的机构,即日起更名为‘军械司’。”
“原本的工部,则改称‘民生司’。”
“民生司一分为二,设左、右两部,各统六属。”
“右民生司的六个部门,仍由墨家弟子执掌;左民生司的六职,则由公输家遴选人选,呈报于朕,经朕首肯后方可任职。”
“至于龙骨水车的督造事宜,便划归左民生司全权办理。”
“务求在最短时间内,量产最多数量的龙骨水车!”
嬴政深知,欲使人担当重任,必先授以相应之权柄与地位。
正因如此,他才果断赋予公输家一个可与墨家比肩的体制。
他心中早有盘算:日后若有更多事务需倚重公输家,便可借此平台施展。
若墨家持续精进,便继续倚重;若其日渐懈怠或心生不满,自有公输家取而代之。
如此安排,既能激励两家彼此竞争,又可防止单一家派独揽大权,维系朝局平衡,实为一举多得。
喜欢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