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导百姓安心耕作,还会使他们行为稳重,减少结党营私、图谋不轨的机会,将百姓牢牢拴在土地上,防止他们四处流动。”】
【“最终达到政令畅通,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目的。”】
【“因此,基于以上种种益处和需要,农业必须被置于国家发展最重要的位置。”】
【“而商业则完全不同,在农家的观念中,商业是损耗和破坏社会财富的根源!”】
【“商人并不创造财富,只是倒卖他人产品,低价买入,高价售出,从中谋取利益。”】
【“同时,商人不从事耕种生产,却也需要吃饭穿衣,消耗大量百姓生产的粮食与布匹。”】
【“而且百姓劳作多而收获少,商人付出少却获利多,这种反差会引发农业人口的流失。”】
【“而农业人口的流失,又会影响正常的耕作活动。”】
【“如果耕作受到影响,那么国家的粮食收成就会受到牵连。”】
【“一旦粮食收成受损,甚至出现粮食短缺,就可能引发百姓的饥荒与动荡,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不利。”】
【“因此,必须将商业置于次要地位,要求国家和君主主动限制商业的发展范围,避免其干扰农业。”】
【“这就是农家所提倡的‘以农为本,以商为末’,不知我这样的理解是否有所偏差?”】
【许子点头称是,说道:“你的理解毫无偏差!”】
【“而正如你方才所言,这其中又有哪一点说得不对呢?”】
【在许子看来,当太子扶苏能够理解并认同这些内容时,他理应不会再对‘以农为本’这一点持有异议,而是完全支持才对。】
【太子扶苏摇了摇头,说道:“先说第一点,‘重农’是对的,无论如何,都必须先让百姓吃上饭。”】
【“如果连让百姓吃饱饭都做不到,那谈其他都毫无意义。”】
【“但如果将来百姓都能吃饱饭了呢?”】
【“假如现在亩产三石(0.69市亩产84斤),能够提升到亩产四石(0.69市亩产112斤),甚至达到五石(0.69市亩产140斤)呢?”】
【“那么这个时候,是否还必须坚持‘以农为本’呢?”】
【“或者说,在坚持农业为本的同时,能不能大力发展其他行业?”】
【“比如,农业与手工业并重?”】
【“又或者,农业与商业并重?”】
【“甚至是士、农、工、商齐头并进?”】
【“世道随时间而变,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或者可以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所以,‘以农为本’这一点现在是对的,但我不认为将来一定还是对的,要为未来留出调整、改变的空间。”】
【听到太子扶苏这番话,许子忍不住打断道:“你真觉得将来能实现亩产四石,甚至五石?”】
【说实话,尽管这半年来,太子扶苏对农家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等资源。】
【但农家的各项研究才刚刚起步。】
【毕竟,这些研究最快也要半年到一年以上,才可能见到初步成果。】
而若要反复验证、反复查证、反复确认的话,恐怕需要花费多年,甚至可能要十几年光阴,才可能得出一个确切结论。
所以,对于太子扶苏所言的亩产四石、亩产五石的说法,许子一方面真心盼望真能有如此高的产量。
可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自己和众人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到头来却只是一场空。
太子扶苏微笑着坚定地说:“许先生就算不信我所说的话,也应该相信众多农家弟子脚踏实地的钻研。”
“就算不信那些弟子的研究成果,至少也应该对我有一点信心。”
“这半年来,我一边跟随先生学习农家各家学说,一边也了解了许多具体的耕作方法。”
“而在耕作方面,我也有一些自己的设想,还没有来得及去尝试。”
“如果能够证明这些想法可行,想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粮食的亩产。”
听到扶苏这番话语,不仅许子面露激动之色,连一旁的秦王嬴政也眼中放光。
“走,我们现在就去农部六司!”
话音未落,许子便站起身来,拉着扶苏就要动身,想要立刻去验证这些想法。
在教导扶苏的这半年里,他的聪慧程度,许子比谁都清楚。
就算以前还不确定,但刚才扶苏对农家各家思想的深入理解。
再加上在理解之后所提出的有理有据的不同见解,足以再次证明扶苏的才智非凡。
若将这种才智用在改进耕作方式上,许子简直不敢想象,扶苏能将现有的耕作技术推到何种高度!
说不定他所说的亩产四石、五石的目标,真有实现的可能!
坐在许子对面的太子扶苏露出几分无奈的笑容:“先生,我话还没说完呢!”
许子一摆手,兴奋地说:“剩下的那些不重要了!”
“你早该跟我提起你对耕作方法有新想法!”
“你要早说,我也不会在这浪费时间考校这考校那的了。”
在许子看来,世上没有比农耕更重要的事。
甚至可以说,哪怕是最新的农家理念,也比不上可能提升亩产的耕作新法!
扶苏露出更加为难的表情:“这事也不急于一时,真的不急。”
“我马上就说完了,请您再听我说完吧,先生。”
扶苏这个人有点执着,若一开始没谈农家理念,而是直接去研究新的耕作法,倒也罢了。
可现在既然已经讲到农家思想,并且只剩最后一点没讲完。
所以他坚持要先把这部分彻底讲清楚,之后才能心安理得地去与许先生等人探讨新的耕种方法。
听到这话,许子索性挨着扶苏坐下,催促道:“那你快说,说完了我们立马去农部六司!”
扶苏只能无奈地继续说道:“刚才讲完‘农本’,接下来该讲‘商末’。”
“农家历来认为‘商人不创造财富,只是倒买倒卖,从中获利’,我觉得这话有道理,也不完全对。”
“正如我之前所说,‘劳心者’和‘劳力者’是有区别的,商人其实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劳心者’。”
“毕竟哪里缺什么物资,该运什么过去卖,又该以什么价格出手才能赚得最多,这些并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决定的。”
“商贾同样需要事先调查,仔细计算,才能决定如何低买高卖。”
“这种行为,本质上也是一种‘劳作’。”
“虽然商人的确从中获利,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起到了调剂各地物资盈缺的作用。”
“比如,某地因丰收,当年的小麦不仅足够自家一年所需,还剩下许多富余。”
【“在这种情况下,商贾便能收购当地过剩的小麦,再转运到小麦短缺的地方进行销售。”】
【“在此过程中,本地种植小麦的农户可以将多余的小麦出售,换得钱财或物资,再用这些资源换取自己所需的生活用品。”】
【“对当地农户来说,这种做法是有益的。”】
【“商贾随后将收购来的小麦运往缺乏小麦的区域,在适当提升价格后出售。”】
【“在这一环节中,商人获取了一定的收益。”】
【“而小麦短缺地区也因此获得了补给,使得当地百姓都能吃上小麦。”】
【“这对商贾以及小麦不足地区的百姓来说,也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因此,只要监管得当,防止不良商人压低收购价,也防止他们在销售时恶意抬价。”】
【“那么整个交易过程就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
【“对于这样的商业行为,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应当予以支持的。”】
【“另外,农家所言‘商人不从事耕种,却要吃饭穿衣,消耗百姓生产的粮食和布帛’,我认为也并非全然正确。”】
【“诚然,商人不耕不种,也要吃穿用度,确实消耗了百姓所生产的物资,但这种消费本身也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正是因为有消费需求,才会促使人们去扩大生产规模。”】
【“而扩大生产,就需要更多人力投入。”】
【“更多的人力需求,也就意味着更多百姓可以借此谋生。”】
【“百姓有稳定生计,便会有安定的心,不再流离失所。”】
【“如此,百姓便能安居乐业,不会成为扰乱社会秩序的隐患。”】
【“同时,在商贾交易的过程中,国家也可征收税赋,获得可观的财政收入。”】
【“所以在商业尚未过度膨胀之前,我认为商人的买卖行为对国家与百姓都有益处。”】
【“最后,农家认为‘百姓辛勤劳作却收获有限,商人付出不多却获利丰厚,这会导致农业人口流失’,我对此也持保留意见。”】
【“起初,确实会有一些百姓看到商贾获利丰厚,心生羡慕,转而弃农从商。”】
【“但经商并非易事,不是谁都能顺利参与其中并获利的。”】
喜欢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