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不一样,即使鞋型一样,但所用材料的贵重程度不同,其价值自然也就不同。”】
【“若许师认为它们价值相同,我愿意用麻布做的鞋与您交换丝织之履,有多少换多少!”】
【“许师,您愿意换吗?”】
【许子听后一时语塞,一双丝履,说实话,换一百双麻布鞋都不止,还有余。”】
【见许子无言以对,太子扶苏继续说道:“再比方说,您说‘粮食容量相同,则价格相同’,假使我一个桶中盛的是麦子,另一个桶中盛的是稻米。”】
【“而因秦国地势与气候因素,小麦的种植远比稻米普遍。”】
【“两桶粮食容量一样,难道能说它们价格也一样吗?”】
【“当然不能,因为在秦国稻米少,百姓难得吃上一回。”】
【“物以稀为贵,这就决定了同样容量的稻米,要比小麦贵上许多!”】
【“再比如,一条咸鱼,在海边之地,或许能换得等重的鲜肉,这算公平。”】
【“因为在沿海地区咸鱼常见,所以并不稀罕。”】
【“但如果是在秦国这种内陆之地,用一条咸鱼换等重的肉,还算公平吗?”】
【“当然不算!”】
【“在秦国,咸鱼难得而珍贵,若想换取一条咸鱼,理应付出更多的肉才对,这才叫公平。”】
【“而许师您不考虑原材料的稀有程度,不看地域差异,不问背后所耗费的劳力心血,只一味地对同类商品强行定价,虽做到了‘市贾不二’,但实则失去了公平。”】
【“而失去了公平,就会导致没人愿意交易,大家只能使用自己生产的东西,却换不来自己所需的其他物品。”】
【“最终,要么人人身兼数技,力求自给自足;要么大家便会自发打破您所定的‘市贾不二’,让市场价格回归旧貌。”】
【“无论是哪一种结果,又怎能称之为治国安邦之道?”】
【许子再次陷入沉思,许久之后才开口道:“你说我‘市贾不二’的理念是对的,但做法却是错的。”】
【“那依你之见,正确的做法又当如何?”】
【太子扶苏嘴角微扬,这个问题他早有思考,先前研习农家学说时便已深入琢磨过。】
【因此,面对许子的提问,他坦然作答:“许师之所以提出‘市贾不二’,主要是因为看到当下商贾趁乱牟利,低买高卖,囤积货物,巧设骗局,欺压百姓。”】
【“而普通百姓对此毫无办法,只能任其盘剥。”】
【“所以我们真正应当做的,是针对这些不法商贾的行为制定律法,给予百姓以法律保障。”】
【“譬如,第一,规范市场价格。”】
但这个统一市场物价的制度,并非像许师所采用的方式那样,简单粗暴地将所有相同种类的商品价格强行统一。
而是由朝廷依据各类常见商品背后所蕴含的实际价值,提供一个综合性的参考价格。
比如,一匹八尺布,正常情况下的价格大概在十一枚半两钱上下。
那我们就可以规定,一匹八尺布的销售价格,最高不得超过二十枚半两钱。
一旦超过二十枚半两钱,就属于故意抬高物价、谋取暴利的行为。
若有普通百姓举报,并且确实能提供证据,证明该商人所售价格高于二十枚半两钱,
那么就可以判定该商人需向该百姓赔偿售价十倍的金额。
比如,某个商人以二十五枚半两钱的价格,卖出去了一匹八尺布,
那就可以责令该商人赔偿二百五十枚半两钱给那位百姓。
其次,要严惩囤积居奇的行为。
如若遇到天灾战乱,有商人或者贵族故意大量囤积货物,企图哄抬物价、谋取暴利,
一旦朝廷查实,一律严惩不贷,轻则抄家,重则灭族!
第三,规范买卖交易行为,强化监管。
普通百姓之所以容易受骗,一方面是因为买卖过程缺乏监管,
另一方面是百姓识别能力有限,容易上当,
还有一些不良商人,骗完钱就消失,等到百姓察觉被骗,已经找不到人追责。
因此,朝廷可针对这些乱象,设立专门的官方交易场所。
例如,在咸阳城中,按照“衣、食、住、行”四大类商品,分别设立东、西、南、北四个市场。
百姓可根据自身所需,前往对应的市场采购。
商人也可将各自的货物,带到对应的市场进行销售。
但进入市场前,商人需将所售商品交由朝廷派出的官吏进行初步审核,防止以次充好。
同时,官吏也会根据商品情况,给出一个大致的价格建议。
商人不必完全依照这个价格出售,但必须将该建议价明码标示,供百姓参考。
若商人所售商品数量众多,或者定价过高,还须向管理市场的官吏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
若交易期间没有纠纷,在交易结束后,保证金将如数退还。
此外,商人每次交易后,应给予顾客相应的交易凭证。
百姓每次购买后,都应取得一份凭证,若后续所购商品出现问题,
可凭此凭证回到市场,找到相应商人协商处理。
如果商人拒绝处理,或处理方式让百姓不满,
百姓可凭此凭证向负责管理市场的官吏申诉,由其进行裁决。
如官吏也认为商人处理不当,可要求其重新协商处理方式或赔偿问题。
若商人拒不配合,官吏可直接从其缴纳的保证金中扣除相应部分作为补偿,
再将剩余部分退还商人,并责令其退出市场,一定时间内不得重新参与交易。
当然,这套制度也不只是约束商人,对普通百姓也有相应规定。
例如,不得恶意诬告商人,不得无故找官吏裁决,不得反过来欺骗商人等。
“总而言之,通过制定律令的形式,对商人与百姓之间的交易行为进行官方规范与监管,力求保障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的公平、公正,确保买卖双方不被奸商所蒙骗!”
“如此这般,推行‘市价如一’的制度,先生以为如何?”
许子低头沉思,过了好一会儿,才抬起头看向太子扶苏,轻轻点头道:“这样很好!甚至比我所设想的还要周全。”
“倘若真能做到你所说的那般,统一市场价格,遏制投机囤积,并建立起由官方监管的规范交易体系。”
“那么百姓便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被不法商人所欺骗,交易环境也将更加清明。”
同时,许子也决定在日后将农家提出的“市贾不二”理念,依照太子扶苏的建议加以调整与完善。
如此一来,若将来太子扶苏施行类似的政策制度,便可说是采纳了农家的治国理念。
而农家也因此能够在秦国的治国理念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
更何况,他这样说也并非夸大其词。
毕竟太子扶苏确实认同农家所提倡的“市贾不二”理念,只是认为农家过去的具体实施方式欠妥罢了。
得到许子肯定的扶苏则谦逊地回应道:“这只是一个初步构想,若真要施行,恐怕还得先制定一部《商律》才行。”
“唯有如此,那些负责管理各地官方市场的官员,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而且在此之前,似乎从未有过一部独立、系统、专门规范商贸行为的法律。”
“要想编纂出一部真正实用的《商律》,并建立各地规范的交易体系,恐怕得花不少时间去筹备。”
“但一旦这《商律》制定完成,并建立起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
“那么秦国的商业活动,势必能够迎来一次积极的发展契机。”
“毕竟以往那种贱买贵卖、囤积居奇、坑蒙拐骗的交易方式,说到底只是涸泽而渔的短视之举。”
“短期内或许能获取暴利,却难以维持长久。”
“而如今的这种规范交易方式,虽然受到限制较多,但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买卖模式。”
“只要是真正有心经营长远生意的商人,在冷静思考之后,大多也会愿意接受这种受朝廷监管的交易机制。”
“同时,朝廷也能借此加强对商贾群体的掌控,进一步提高商业税收,充实国库。”
“总的来说,这项举措对秦国、对百姓、对那些想做正当生意的商人而言,可谓三全其美。”
许子听罢,微微点头表示认同。
而一旁的秦王嬴政,则在心中盘算着回去后要与李斯等重臣商议此事。
倘若可行,便按太子扶苏所说推行实施。
毕竟秦国为了完成一统大业,所需的钱粮军资实在浩大。
若真能通过这种方式提升税收,秦王嬴政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天幕上那位“秦王嬴政”如此思考,现实中端坐龙椅的秦皇嬴政亦是如此。
“诸位爱卿,太子所言之策,是否可行?”嬴政转过身,望向身后的左丞相隗状、右丞相王绾、廷尉李斯等人,开口询问。
右丞相王绾略作思索,回道:“此策可行。”
喜欢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