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他这个侄子若不改掉这股子倔脾气,迟早会吃大亏。
而要让他真正转变,除非有人能在武力上彻底压过他,或者他自己亲身栽个大跟头,尝到苦头之后才会醒悟。
前者,他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也实在想不到还有谁能办到。
至于后者,他倒不是不愿意让项羽吃点亏。
只是担心他这一跤摔得太重,一不小心连命都赔进去。
思来想去都找不到好办法的项梁,只能在心中暗暗叹息一声,提醒自己以后还得多多劝导项羽。
若是实在劝不动,那也只能如项羽所说——他负责冲锋陷阵,开疆拓土;自己则在后方替他收拾人心。
好在除了在用兵与“楚王”之事上有些固执,其他方面,项羽倒还算是听他的话。
……
【在老兵敢、援以及少年修的陪同下,太子扶苏一行人继续前往慰问下一位孤寡老秦人——木。】
【木也是一名因伤退伍的老兵。】
【在秦国,全国上下皆为耕战一体,几乎每一位成年男子都曾奔赴战场。】
【其中许多人战死沙场,只有一小部分凭借军功获得封爵。】
【大多数士兵则如敢、援、木一般,虽有战功,却不足以封侯,又因伤残等原因被迫退伍返乡。】
【不过,其他退伍之人,多少还有家人、子女可以依靠,不算孤苦无依。】
【而如敢、援、木这般年老之后失去依靠的孤寡老兵,便是少数中的少数。】
【刚到木的家中,还未等太子扶苏开口,敢与援便已主动出声招呼起来。】
【当听到太子殿下亲自前来探望时,木一时慌乱无措。】
【好在有敢与援这两位本地老卒在旁相伴,木才逐渐平静下来。】
【这也是太子扶苏在与敢、援交谈时,有意流露出不舍之意,暗示他们随行的原因。】
【而当敢、援表示愿意同行,县令正欲劝阻时,太子扶苏也正是出于这个考虑,才以眼神制止了他的发言。】
【因为对于芷阳县的孤寡老兵来说,太子毕竟是外人。】
【而县令虽是本地官员,在他们眼中,也是高高在上的存在。】
【在这种初次接触中,这些孤寡老兵面对太子和县令这样的“上位者”,自然会感到紧张与拘束。】
而有敢与援一同随行,皆为本地出身,能迅速消除其他孤寡老秦人对这些外来者、身份高贵者的戒备与拘谨。
由此,双方得以展开更为亲切的交谈,也能迅速建立起这些孤寡老秦人对太子扶苏的亲近与好感。
随后,太子扶苏便将木往昔为秦国所作的贡献,以及其在战场上的杀敌数目一一讲述。
当他说到秦王未曾遗忘他们、秦国亦未曾遗忘他们之时,木也为之动容,感动得泪流满面。
这个时代的秦人依旧质朴,尤其是像敢、援、木这般孤寡的老兵,他们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
对他们而言,是否获得物资慰问并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君王未曾遗忘他们,秦国也未曾遗忘他们。
只要他们所做的一切未被君王与国家遗忘,哪怕就此死去,也无憾了。
慰问完木之后,太子扶苏继续前往慰问下一位孤寡老秦人。
只不过,随行的队伍中,又多了一位木。
如此反复,待太子扶苏慰问完芷阳县所有孤寡老秦人时,天色已完全暗了下来。
负责护卫的蒙恬自然不会允许太子连夜启程,于是众人决定暂留芷阳县休整一晚,翌日再前往下一处。
对此,太子扶苏并无异议。
当然,即使他有异议,在涉及其人身安危的问题上,蒙恬也绝不会听从。
然而,太子并未浪费这一夜,而是召集了当日所慰问过的所有孤寡老秦人,共进晚餐。
这一顿饭,众人皆吃得欢欣,太子扶苏亦满脸笑容。
待宴席将尽,众孤寡老秦人各自归家时,
太子扶苏亲自站在门口,一一唤出他们的名字,温言告别。
直至最后一人离去,三千精锐将士驻守四周,连一只老鼠都难以潜入。
待身边只剩章邯与蒙恬这两个真正亲近且值得信赖之人时,
太子扶苏才收敛笑意,用力揉了揉已经笑得几乎僵硬的脸颊。
今日整整一日,笑容未曾停歇,竟让腮帮子都快失去了知觉。
“传医官!”
见状,章邯立刻高声吩咐,欲请随行医官为太子诊治。
作为深受秦王嬴政宠爱的储君,巡视慰问之时,自然配有随行医官。
“不必了,孤并无大碍。”
太子扶苏摆了摆手,本欲拒绝。
但正如那句话所说,凡涉及其健康安危之事,无论是蒙恬还是章邯,皆不会听从他的意见。
最终,在二人的坚持下,太子扶苏只得乖乖让医官为其检查一番。
待医官确认太子身体无恙后,蒙恬与章邯才稍稍放下心来。
同样,在确认太子安然无恙且眼下并无要事之时,蒙恬终于问出了今日困扰他许久的疑问。
“殿下,您是如何知晓那些老兵过往事迹的?”
今日太子慰问那些孤寡老秦人时,只需得知对方姓名,便能立即准确地说出他们的经历。
包括参战时间、哪一役战绩最突出、因何原因退伍等等。
正因为太子能详尽道出这些细节,这些老人才深感自己未被遗忘,秦国未将他们抛弃。
他们为国奉献的一生,得到了认可,这才情难自已,泪流满面。
若只是送些慰问之物,再口头夸赞几句,是绝难换来如此真挚感动的。
太子扶苏抬眼看了蒙恬一眼,随即微微示意身旁的车厢,道:
“车厢中存有各地县令呈报的孤寡老秦人名册。”
“其中详载了他们的主要经历。”
“孤在路上已经看过一遍,全都记住了。”
蒙恬睁大双眼,难掩惊讶地问道:“殿下竟把芷阳县所有孤寡老秦人的生平事迹都记下来了?”
今天他们至少拜访了三四十位孤寡老人,在慰问过程中,太子扶苏竟从未出错,一一说出了他们过往的经历。
若是一位成年人能做到这样的事,他或许不会如此震惊。
可扶苏才年仅五岁!
一个五岁的孩童,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准确无误地记住如此多复杂信息,未免太过惊人了。
太子扶苏摇了摇头,语气平静:“怎么可能只记得这些……”
听闻此言,蒙恬心中不由一松。
果然,他就说嘛,一个年仅五岁的孩子,怎么可能做到这种程度。
即便是天资聪颖,也该有个限度。
想必是扶苏用了什么巧妙的方法,才得以迅速记住。
正当蒙恬思索着扶苏可能采用的记诵技巧时,太子后半句话悠悠传来:
“芷阳县的孤寡老秦人毕竟不多,孤已将后续各县所有孤寡之人的生平事迹尽数记下。”
……
坐在内史蒙恬身旁的上卿蒙毅,看着自家兄长轻笑开口:
“看来天幕上的兄长还不知晓太子殿下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此前众人通过天幕看到扶苏识字、读史的过程后,便皆知太子拥有这般能力。
三月识尽万字,一年通晓七国言语,读书时更是能将所阅史书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
可以说,任何事情都可以对太子扶苏存疑,唯独他的记忆力,绝对不容置疑。
短时间内记住所有孤寡老秦人的名单与事迹,对旁人而言或许是难如登天。
但对天幕上的扶苏来说,不过是在卷册中粗略翻阅一二遍,便轻松完成之事。
想到此处,即便是身为上卿的蒙毅也不由得生出几分羡慕之意。
不得不承认,这般天赋确实令人称羡!
而在蒙毅等重臣身后不远处,公子将闾、公子高、公主嬴阴嫚、公主嬴栎阳等尚在学习中的诸位公子与公主,也已是不知第几次在心中对扶苏的这份天赋流露出羡慕与无奈。
只可惜,过目不忘这类天赋,若非与生俱来,后天几乎难以习得。
即便通过刻苦训练,可以接近这种能力,但其中所需付出的辛劳、汗水与毅力,却绝非这些养尊处优的皇子、公主所能承受。
内史蒙恬温和一笑,转头看向弟弟说道:
“还不是因为天幕上的我与太子相处时间尚短。”
“等相处久了,自然便会明白太子殿下处处聪慧过人。”
众文臣武将听罢,望了望面前谈笑风生的兄弟二人,又看了看天幕上那位负责守护太子的蒙恬,心中不禁感慨:
无论是此地的陛下,还是彼世的“陛下”,都对蒙氏极为器重。
否则,天幕中的蒙恬也不会被委以护卫太子的重任。
正当太子扶苏欲再开口时,忽觉胸口一阵翻涌,似有作呕之意,当即吩咐章邯:“取些蜜水来。”
章邯立刻取来蜜水,扶苏连饮数口,才勉强压下心中不适。
蒙恬见状方才回过神来——扶苏到底是太子,年仅五岁,自幼锦衣玉食,未曾尝过粗茶淡饭。
今日所见的那些普通百姓的食物,恐怕是他生平第一次接触。
喜欢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