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即便一众公子、公主任心中满是抱怨,面对嬴政那平静却不容置疑的眼神,他们也只能乖乖低头应声:
“是,父王。”
站在一旁的太史令轻抚胡须,脸上露出笑意。
他方才说了什么?
“史家将兴,兴于扶苏。”这不,马上就开始兴盛了吗!
从此之后,史家之学将成为公子、公主任们启蒙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当然,不只是王室子弟享有此等安排。
诸如通武侯王贲、廷尉李斯、左丞相隗状、右丞相王绾等这些朝中大臣,在得知始皇对其子嗣的安排后,也都打算回去让自家的子弟同样学习史书。
虽说未必如扶苏那般抄十遍,但像其他公子、公主任那样抄一遍,也并不过分。
与其让家中那些调皮捣蛋的小子们整日上蹿下跳,不如让他们静下心来好好抄一抄史书。
虽不指望他们能真正做到“知兴衰、晓得失、鉴过往、启未来”,只要能安分个十天半月,也算值得了。
甚至他们自己也打算日后再细细读一读史书。
毕竟,“知兴衰、晓得失、鉴过往、启未来”这话听起来,就足够令人敬服。
【扶苏决定优先修习史书之后,秦王嬴政便开始亲自为他讲授史事。】
【从上古三皇五帝讲起,历经夏、商、周三代,直至秦国的兴起。】
【从先祖秦非子为周孝王养马,受到赏识,受封于秦地,成为秦国最初的封君开始。】
【再到秦侯、秦公伯、秦仲、秦庄公等历代先祖,与老秦人一起在西陲艰苦奋斗,历经风雨、披荆斩棘,终于逐渐适应了恶劣环境,国力日益强盛。】
然后,在秦襄公之时,因其救驾与护驾之功,被周平王册封为诸侯,秦国自此正式跻身于诸侯之列。
此后,历经秦襄公、秦孝公、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等历代先君的不懈努力,秦国统一天下之势,已然不可阻挡。
在讲述完秦国历代兴衰之后,秦王嬴政并未就此停歇。
早在教导扶苏识字读书之际,嬴政便察觉到扶苏天赋异禀,具有过目成诵的能力。
因此,嬴政不仅为扶苏讲述秦国之历史,亦为他讲授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等诸国之史。
甚至如越国、鲁国、郑国等早已湮没于历史尘埃的小诸侯国,凡史官尚能查得、典籍尚有记载者,嬴政皆悉数讲述。
他将所有可寻得的历史典籍悉数授予扶苏,反正扶苏有过目不忘之才,多记一些也无妨。
历时整整一年,扶苏终将所能寻得的古今史籍尽数通读!
公子将闾、公子高、公主嬴阴嫚等人,望着天幕中那个年仅五岁的扶苏,无不露出艳羡之色。
无论何种典籍,只需阅览一次便可熟记于心,听闻一遍即可复述无误,这是何等令人钦羡的天赋!
回想起自己平日为背诵一册书文,往往需反复诵读十余日仍难成章,心中顿时更添几分酸涩。
若他们亦有如此天赋,何愁苦读之难?
就连扶苏本人,也对另一个自己拥有这般能力略感羡慕,毕竟他本身并不具备这般过目不忘的本领。
在耗时一年通读古今史书之后,嬴政明显察觉到扶苏的改变。
若说一年前的扶苏,眼神清澈如井水,明净却不见其底;
那么如今的扶苏,则如一汪幽静深湖,沉稳、深邃、宁静,仿佛能洞察世间万象。
整整一年间,嬴政未曾询问扶苏所学之得,如今见其变化如此之大,不由心生好奇,急切想知他于史书中究竟悟出了什么,竟致如此蜕变。
于是嬴政特地拨出半日时光,专程与扶苏对谈。
“这一年,你从史书中,可有所获?”
五岁的扶苏端坐如大人,目光坚定地望向父王,微微颔首,沉声道:“所获甚多。”
嬴政眼中期待之色愈浓:“所获为何?”
扶苏深吸一口气,郑重答道:“第一点,权势之源,在于百姓。”
……
“权势之源,在于百姓?”
“百姓何来权势可言?”
“这说的是什么谬论!”
“原以为那暴君的儿子真是天纵英才,原来也不过是个狂妄无知的孩童!”
项梁看着天幕上扶苏那过目不忘的神童模样,早已心生不悦,此刻终于找到可以嘲讽之处,语气之中满是不屑。
在他看来,黔首不过是匍匐脚下、仰其鼻息的贱民。
他一句话可令其生,也可令其死。
如此任人宰割之人,谈何权势?
扶苏竟言“权势之源,在于百姓”,简直荒谬绝伦!
其余六国旧贵族亦抱持相同看法。
在这个时代,王侯将相皆有其“种”,无“种”之人,焉能妄图高位?
而扶苏此言,其本质竟与先前天幕所现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如出一辙,皆属大逆不道之语。
若此语出自普通百姓之口,或许尚可理解。
毕竟那些无“种”之人,自然会对贵族心生不满,妄图推翻既定秩序。
虽出人意料,倒也情有可原。
然而身为秦国王长子,贵为仅次于秦王之人,竟也说出这等悖逆之言,实属匪夷所思。
在六国旧贵族看来,甚至于秦国的宗室贵胄眼中,这番话都显得颇有些匪夷所思。
因为这就等于另一个扶苏亲自否定了自身权力来源的正当性与天然合理性。
换一种说法,就是另一个扶苏背离了自己的阶层!
再换一种说法,便是:陛下为何要吃饭?
因此,别说这个世界的秦国贵族与六国遗族难以理解,就连当今天子、始皇帝嬴政也眉头微蹙,颇感困惑——他实在不明白,自己这个长子扶苏读了一年史书之后,竟会得出“权力,源自于百姓”这样的结论。
【秦王嬴政眉头微扬,他未曾料到,自己那位素来聪慧的长子,在沉潜读史之后,竟会提出如此石破天惊的观点。】
【虽然难以理解,但嬴政深知扶苏天资卓绝,非寻常之人。】
【既然他会这样说,必定有其深意。】
【于是嬴政便想听一听,扶苏究竟是如何得出这般结论的。】
【“为何会有此想法?”嬴政问道。】
【扶苏略一思索,随后开口:“读史之后,我一直思索,我的权力究竟来自何处?”】
【“我是父王的长子,大秦的长公子,我的权力应当来自于父王,来自于大秦的授予。”】
【“倘若我不是父王之子,若非大秦的长公子,我自然也不会拥有今日之地位与权力。”】
【“但若我的权力源于父王,那父王的权力又源自何方?”】
【“正如我的权力来自父王一般,父王的权力显然源自祖父庄襄王的认可与传位。”】
【“若非祖父立父王为太子,父王便无法在祖父之后,继承大秦王位。”】
【“层层追溯,一直可至先祖秦非子,因其为周孝王养马而受赏识,受封秦地,成为秦国之始封之君。”】
【“换句话说,先祖以及历代诸侯的权位,皆源于周天子的认可与册封。”】
【“那么周天子所拥有的分封诸侯之权,又源于何处?”】
【“同样层层追溯,最终可至周武王。”】
【“正是因为周武王推翻了商纣王的统治,周天子方得以取代商朝,获得与昔日商天子相当的地位与权力。”】
【“由此可见,天子之权并非天命恒定、不可更易。”】
【“周天子之所以能取代商天子,恰恰说明了权力是可以转移的。”】
【“那周天子的权力既来自推翻了的商纣王,那么商天子最初的权力,又来自何处?”】
【“同样可追溯至商汤,其推翻了夏桀的统治,方得天下。”】
【“那么夏朝最初天子的权力,又从何而来?”】
【“源于启。
启建立夏朝,并自此之后,王位皆为一家一姓,父子相继。”】
【“但在启之前,真正掌握天下的,是禹。”】
【“禹的王位,是舜所禅让而来。”】
【“所谓禅让,便是当时的君主召集部族联盟会议,由各部族首领共同推举德才兼备、众人信服之人作为继承人。”】
【“当年帝舜年迈之时,便召开联盟大会,众人共推治水有功的大禹为继承人。”】
【“于是帝舜便在祖庙之中,于列祖列宗神位之前,正式将帝位禅让于大禹。”】
【“自此,大禹便成为舜之后的天下共主。”】
【“同样,尧亦是以类似方式,在四方部族一致推举下选定舜为继任者。”】
【“换句话说,尧、舜、禹这些上古圣王,他们最初的权力,并非来自于父辈或先祖的传承。”】
【“而是凭借自身功绩,赢得天下部族百姓的共同推举与认可,方才成为天下共主,方才拥有统治天下的权力。”】
【“换言之,权力的源头并非始于君主,而是起源于百姓!”】
【“唯有四方百姓的普遍认同,才能使君主真正成为天下之主!”】
……
喜欢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