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重庆,磁器口古镇的青石板路上已经飘着腊肉的香气,沿街商铺的门框上早早挂起了红灯笼。吴梦琪站在 “老街味道联盟” 的临时分拣仓库里,手里捧着刚设计好的 “重庆年味春节礼盒” 样品,礼盒封面印着洪崖洞吊脚楼与红灯笼的烫金图案,边角处还嵌着一圈细红绳,绳尾坠着个迷你的火锅造型挂饰 —— 这是她和联盟商户们熬了三个通宵才定下来的方案,就为了让企业客户的春节福利,多几分重庆特有的热辣年味。
“吴经理,城口腊肉的样品到了!” 仓库门口传来林晓清脆的声音,她怀里抱着个油纸包,小跑着进来,油纸缝隙里渗出的油星在阳光下亮晶晶的。吴梦琪接过油纸包,拆开一角,肥瘦相间的腊肉泛着琥珀色的光,还带着松木熏烤的焦香。“这是王哥凌晨从城口送过来的,他说今年用的是养了一年的土猪肉,熏制时加了柏树枝和橘子皮,味道比去年更醇。” 林晓一边说,一边递过检测报告,“农残、添加剂都没问题,符合企业福利的食品安全标准。”
吴梦琪把腊肉放进礼盒的预留槽里,刚好与旁边的香肠、火锅底料形成 “三荤两素” 的搭配 —— 除了腊味,礼盒里还装着陈婆婆做的传统米糕、赵师傅的糖画福字,最底下藏着一副折叠的重庆方言春联,上联是 “麻辣鲜香迎新春”,下联是 “山城味道贺丰年”,横批 “巴适得板”,字是请磁器口老茶馆的书法家写的,墨香混着食物的香气,让人一打开礼盒就像走进了重庆的腊月街巷。
“咱们的礼盒得突出‘定制化’,不能跟市面上的年货礼包一样。” 吴梦琪拿起记号笔,在礼盒样品上标注,“西南重工的礼盒要加印他们的厂徽,放在腊肉包装上;机床集团的则要在春联里加一句‘匠心筑梦’,贴合他们的企业文化。小张,你把客户名单整理出来,按‘企业性质 + 员工人数’分类,明天跟商户对接定制细节。”
小张抱着笔记本电脑凑过来,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客户需求表:“吴经理,已经统计好了,目前有 12 家企业确定要订春节礼盒,其中 8 家是老客户,4 家是新拓展的,总订单量大概 5000 份。不过有个问题,重庆本地的物流公司说,腊月二十以后就停止收件了,咱们的礼盒要是赶不上这个时间,可能没法在春节前送到客户手里。”
这话让吴梦琪心里一紧。她想起年度业绩冲刺时,物流延误差点耽误西南重工的订单,当时还是靠冷链协会协调才解决。这次春节物流高峰期,要是不提前规划,5000 份礼盒很可能卡在半路。她立刻掏出手机,翻出重庆本地物流公司 “渝快达” 的联系方式 —— 这家公司是李姐上次团建时推荐的,据说春节期间会保留应急配送车队。
电话接通时,物流经理老周正在仓库调度车辆,背景里满是货车鸣笛的声音。“小吴啊,春节物流确实紧张,我们的冷藏车都排到腊月十五了。” 老周的声音带着疲惫,“不过你们联盟是老客户,上次机床集团的生日礼盒,你们的包装和贴单都做得特别规范,没给我们添过麻烦,我可以给你们留两辆‘春节绿色通道’的车,优先配送你们的礼盒,但配送费得比平时高 15%,而且你们得保证每天下午五点前把分拣好的礼盒送到物流点。”
“没问题!” 吴梦琪立刻答应,“配送费我们承担,而且我们会在仓库安排‘专人贴单 + 分拣复核’,保证不耽误装车。另外,能不能麻烦您给礼盒贴个‘春节加急’的标识?这样分拣时能更醒目。” 老周爽快地应下:“这好办,我让设计部做个红色标识,明天就给你们送过去。”
挂了电话,吴梦琪召集团队开临时会议。仓库的长条桌上,礼盒样品摆了一排,张明经理也特意赶过来,手里拿着个保温杯,里面泡着老鹰茶。“春节福利是咱们年底的最后一波大订单,不仅要赚业绩,更要赚口碑。” 张明呷了口茶,指着礼盒里的方言春联,“这个细节做得好,既体现了重庆特色,又让员工觉得有心意。接下来你们要注意三点:一是品质把控,腊味、糕点都要抽样检查,不能出食品安全问题;二是进度把控,每天下班前要汇总订单完成情况,不能拖沓;三是团队协调,林晓负责对接商户收样品,小张负责数据统计,吴梦琪你统筹全局,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跟我提。”
“张经理放心,我们已经制定了‘三日周转计划’。” 吴梦琪翻开笔记本,上面画着清晰的流程图,“第一天收商户送来的食材,抽样检测;第二天分拣、包装、贴定制标识;第三天送物流点,确保‘收料 - 包装 - 配送’三天内完成。而且我们跟联盟商户约定,每天上午十点前必须把食材送到仓库,超时的话会扣部分分红,保证供应链不脱节。”
接下来的日子,仓库里彻底忙了起来。天还没亮,周叔就推着小车送来刚炸好的酥肉,油锅里的滋滋声混着他的吆喝:“小吴姑娘,刚出锅的酥肉,趁热装盒才香!” 陈婆婆则带着两个徒弟,蹲在角落包米糕,每个米糕上都印着个小小的 “福” 字,她一边包一边念叨:“这些米糕要送到机床厂的员工手里,得让他们咬一口就想起重庆的味道。”
林晓每天抱着检测仪器穿梭在食材堆里,腊肉的脂肪含量、火锅底料的辣度值、米糕的保质期,每一项都要记录在案。有次检测到一批香肠的盐分超标,她立刻联系商户返工,哪怕对方说 “就高了一点点,不影响口感”,她也坚持 “必须按标准来,企业客户信任我们,不能砸了联盟的招牌”。小张则守在电脑前,实时更新订单进度表,哪个企业的礼盒已经包装好,哪个还在等定制标识,表格里的颜色标注得清清楚楚,红色是 “待处理”,黄色是 “进行中”,绿色是 “已配送”,每天下午五点准时发给团队和张明经理。
腊月十五那天,意外突然发生。西南重工的采购负责人王经理突然来电,说要把订单量从 800 份增加到 1200 份,还要求在礼盒里加印 “优秀员工” 的姓名牌 —— 原来他们想把春节福利跟年终表彰结合,给优秀员工发定制礼盒。“吴经理,能不能麻烦你们加个急?我们腊月二十要开表彰大会,想当天把礼盒发下去。” 王经理的语气里满是急切,“要是实在赶不上,我们只能找其他供应商了。”
吴梦琪握着电话,心里快速盘算:增加 400 份礼盒,意味着要紧急协调商户加做食材,还要赶制姓名牌,时间只有五天。她立刻联系联盟商户:王哥说可以连夜加熏腊肉,陈婆婆愿意让徒弟们加班做米糕,姓名牌则找磁器口的木艺作坊定制,承诺三天内交货。挂了一圈电话,她才对王经理说:“您放心,腊月十九下午保证把 1200 份礼盒送到贵厂,姓名牌会单独包装,方便你们区分优秀员工和普通员工。”
放下电话,吴梦琪组织团队加班。仓库里的灯亮到后半夜,林晓帮着分拣腊肉,手指被油纸蹭得油亮;小张打印姓名牌的标签,打印机没墨了就跑出去买,来回跑了三趟;吴梦琪则盯着包装流水线,确保每个加印厂徽的礼盒都没出错。凌晨两点,张明经理突然出现在仓库门口,手里提着热腾腾的酸辣粉:“知道你们在加班,给大伙带了点夜宵,吃完再接着干,注意别累着。”
捧着热辣的酸辣粉,林晓的眼睛红了:“张经理,您怎么还没休息?” 张明笑着坐在箱子上:“你们都在为业绩拼,我这个经理哪能闲着。上次枇杷园团建时我就说过,咱们战略客户部是一家人,有困难一起扛。” 他看着满仓库的礼盒,语气里满是欣慰,“这些礼盒里装的不只是年货,更是咱们重庆人的诚意,能让更多企业员工尝到山城味道,比拿多少订单都值。”
腊月十九下午,1200 份定制礼盒准时送到西南重工。王经理打开礼盒,看到印着厂徽的腊肉包装和刻着员工姓名的木牌,忍不住赞道:“你们太用心了!这礼盒比我们预期的还好,优秀员工肯定会喜欢。” 他当场承诺,明年的春节福利还跟联盟合作,而且会推荐给其他制造企业。
截止到腊月二十,5000 份春节礼盒全部送完。仓库里终于空了下来,吴梦琪和团队成员坐在空箱子上,手里拿着没吃完的糖画福字,看着窗外飘落的零星雪花,心里满是踏实。林晓的脸上还沾着点面粉,笑着说:“这阵子虽然累,但看到客户满意的样子,觉得值了。下次再做春节礼盒,咱们还能加更多重庆特色,比如把火锅底料做成迷你小罐,方便员工带回家。”
小张也点头:“我统计了客户反馈,90% 的员工都喜欢礼盒里的方言春联,还有人在朋友圈晒呢。明年咱们可以做不同版本的春联,针对年轻人做‘潮酷版’,针对老员工做‘传统版’,满足不同需求。”
吴梦琪看着兴奋的团队成员,想起团队首次团建时的场景 —— 枇杷园火锅的红灯笼下,大家说着 “一起成长” 的誓言,而现在,他们不仅一起完成了年度业绩冲刺,还圆满完成了春节福利筹备,这份默契和坚持,比任何订单都珍贵。她掏出手机,给联盟的商户们发了条感谢消息,很快就收到周叔的回复:“小吴姑娘,明年春节咱们再一起做更好的礼盒,让重庆味道传遍更多地方!”
离开仓库时,暮色已经降临,磁器口的红灯笼亮了起来,映得青石板路一片通红。吴梦琪回头望了一眼空荡荡的仓库,仿佛还能看到大家忙碌的身影 —— 分拣食材的商户、检测样品的林晓、统计数据的小张,还有送来夜宵的张明经理。这些温暖的瞬间,就像礼盒里的方言春联,虽朴素却真挚,成了这个腊月里最珍贵的记忆。她知道,春节福利的筹备不是结束,而是新一年的开始,只要团队和联盟还在一起,就一定能把 “重庆味道” 带向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感受到山城的热辣与温情。
喜欢重庆美女销售的麻辣逆袭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重庆美女销售的麻辣逆袭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