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厅内的空气还带着刚才辩论的余温,吴梦琪站在讲台中央,指尖轻轻拂过帆布包内侧 —— 那里藏着她昨晚熬夜整理的 “秘密武器”。李伟失魂落魄地坐回座位,垂着头盯着地面,而评委席上,机床集团的几位老领导正低声交流,目光里满是对刚才 “过期原料” 事件的不满。吴梦琪深吸一口气,从包里取出一个深蓝色丝绒相册,相册边缘绣着细小的 “三峡博物馆” 字样,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各位评委,在讨论品质与价格之外,我想和大家聊点不一样的 —— 关于记忆与情怀。” 她的声音比刚才更柔和,却带着一种能穿透人心的力量。吴梦琪将相册缓缓翻开,第一页是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画面里,几十位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站在机床厂门口,身后是刚建成的厂房,厂牌上 “重庆机床厂” 五个字虽有些模糊,却透着沉甸甸的历史感。
“这张照片拍摄于 1965 年,是机床厂建成后的第一张集体照。” 吴梦琪指着照片里一位举着 “安全生产” 标牌的老工人,“这位是当时的车间主任王师傅,现在他的儿子还在厂里担任技术骨干。我从三峡博物馆借来这些照片时,馆长特意跟我说,机床厂的发展史,就是重庆制造业的缩影,每一张照片背后,都藏着几代人的青春。”
她一边说,一边将照片逐页投影在大屏幕上。第二张照片里,年轻女工们围在机床旁,手里拿着图纸认真讨论;第三张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厂运动会,工人们举着 “团结奋进” 的标语奔跑;第四张则是九十年代的技术革新大会,老工人手把手教年轻人操作新设备。每切换一张照片,台下的议论声就轻一分,几位头发花白的评委更是前倾着身体,眼神里满是追忆。
“我走访了五位机床厂的老员工,他们告诉我,最难忘的就是年轻时在车间里一起加班、一起攻克技术难题的日子。” 吴梦琪拿出一个笔记本,里面贴着老员工们手写的回忆片段,“这位 78 岁的张师傅说,1983 年厂里接到紧急订单,他们连续一个月每天工作 12 小时,最后按时交货时,所有人都在车间里哭了;还有李阿姨,她和丈夫就是在机床厂相识的,第一次约会就在厂门口的老槐树下。”
她将笔记本递给评委们传阅,刘敏翻开时,手指突然顿住 —— 其中一页贴着一张老照片,照片里的年轻男子穿着工装,正对着镜头微笑,眉眼间竟与刘敏有几分相似。“这是……” 刘敏的声音有些颤抖,抬头看向吴梦琪。
“这是您父亲刘建国师傅,1972 年在机床厂技术比武时拍的。” 吴梦琪点头,语气里满是尊重,“我在走访老员工时,听张师傅提起您父亲,说他是厂里的技术能手,还曾获得过‘重庆市劳动模范’称号。这张照片是张师傅珍藏的,特意托我带给您。”
刘敏接过照片,指尖轻轻抚摸着泛黄的纸面,眼眶瞬间红了。她抬起头,强忍着泪水说:“我父亲去世五年了,他生前总说,机床厂就是他的第二个家。这张照片,我还是第一次见。” 台下一片安静,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温情打动,连之前一直严肃的机床集团副总,也露出了动容的神色。
“正是因为这些故事,我在方案里加入了‘老照片复刻卡’的设计。” 吴梦琪切换到方案的新页面,屏幕上出现一张精致的卡片设计图,“我们会从这些老照片里精选 10 张,制成复刻卡,背面印上员工的姓名和入职年份。老员工拿到的,可能是自己年轻时熟悉的场景;新员工拿到的,能通过照片了解厂里的历史。就像刘总监的父亲,他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记住,机床厂的精神也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一位评委举起手,声音里带着期待:“这个想法很好!但除了照片,还有其他能让员工感受到情怀的设计吗?”
“当然有。” 吴梦琪笑着点头,切换到下一页,“我们还计划邀请机床厂员工参与‘老坛泡菜认养’活动。联盟的陈婆婆有二十多年的老坛泡菜手艺,我们会在她的作坊里专门开辟一块区域,每个认养的员工都能收到专属的泡菜坛编号,定期收到泡菜生长的照片和视频。每月还会组织亲子体验活动,员工可以带着孩子去作坊里学做泡菜,了解重庆的传统饮食文化。”
她展示了泡菜坛的设计图 —— 坛身上印着机床厂的厂徽和 “匠心传承” 四个字,旁边还有孩子手绘的机床图案。“老员工可以带着孩子,讲讲自己在厂里的故事;新员工能通过这样的活动,更快融入集体。就像陈婆婆说的,老坛泡菜越泡越香,机床厂的情谊也越久越浓。”
台下响起了掌声,这次的掌声比之前更热烈,也更真诚。刘敏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站起身说:“各位评委,我必须说,这份方案不仅考虑到了员工的物质需求,更照顾到了我们的情感需求。我父亲要是还在,肯定会为这样的方案感到骄傲。机床厂走过近六十年,靠的就是‘团结、奋进、匠心’的精神,而吴经理的方案,正是把这种精神融入了福利包,讲到了我们心坎里。”
李伟坐在台下,看着这一切,心里彻底没了底气。他的低价套餐里,只有冰冷的产品和数字,而吴梦琪的方案里,却装满了温度与记忆。他终于明白,自己输的不是价格,而是对客户的用心 —— 他只看到了订单的金额,却忽略了客户真正在意的东西。
“除了这些,我们还会在福利包里加入‘机床厂奋斗历程’手绘长卷。” 吴梦琪继续介绍,“长卷上会用漫画的形式,展现机床厂从建厂到现在的重要节点,比如第一次接到海外订单、第一次完成技术革新、第一次获得国家级荣誉等。员工可以把长卷挂在家里,让孩子从小了解父母工作的意义,也让更多人知道重庆制造业的辉煌历史。”
她还展示了手绘长卷的初稿,上面的机床厂大门、车间场景、员工活动都画得生动有趣,细节里满是重庆的地域特色 —— 比如厂门口的老槐树、车间外的嘉陵江景色,甚至还有员工食堂里的重庆小面窗口。“这些细节都是根据老员工的回忆绘制的,确保真实还原当时的场景。” 吴梦琪说,“我们希望这份福利包,不仅是一份食品和周边,更是一份能珍藏的记忆载体。”
评委们纷纷点头,机床集团的副总放下笔,对身边的人说:“这份方案有温度、有情怀,还能传承企业文化,比单纯的低价套餐有价值得多。” 另一位评委则补充道:“而且联盟的品质有保障,资质齐全,跟他们合作,我们放心。”
吴梦琪看着台下认可的目光,心里满是感慨。她想起为了收集这些老照片,自己跑了三趟三峡博物馆,跟馆长软磨硬泡才借来;想起为了了解老员工的故事,在机床厂家属院蹲了一周,每天陪着老人们聊天;想起熬夜修改手绘长卷的细节,只为还原最真实的机床厂场景。这些付出,此刻都有了回报 —— 不是因为赢了竞标,而是因为她用真诚和用心,打动了客户,也守护了那些值得被尊重的记忆。
“各位评委,” 吴梦琪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几分坚定,“我知道,福利包的价格比李经理的高,但我相信,真正有价值的福利,不是用低价换来的,而是用品质和情怀打造的。机床厂的员工为重庆的制造业付出了青春和汗水,他们值得拥有一份有温度、有记忆的福利包,而我们联盟,愿意用最真诚的匠心,为他们打造这份专属的礼物。”
她的话音落下,台下的掌声再次响起,这次的掌声持续了很久,仿佛要将会议厅里所有的质疑和紧张都驱散。李伟低着头,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嚣张;王强坐在角落,脸色复杂,却不得不承认,吴梦琪的方案,确实无可挑剔。
吴梦琪站在讲台上,看着大屏幕上那些泛黄的老照片,心里忽然明白 —— 职场里的竞争,从来不是谁的价格更低,而是谁更懂客户的需求,谁更愿意为这份需求付出真心。而那些藏在老照片里的情怀,那些融在方案里的温度,正是她在这场竞标中,最珍贵的 “武器”。
喜欢重庆美女销售的麻辣逆袭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重庆美女销售的麻辣逆袭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