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4 章:宣传推广,各显神通
暮色像打翻的墨砚,将筹备处的窗棂染得漆黑。路智站在案前,指尖划过刚拟定的活动流程表,“宣传推广” 四字被红笔圈了三道,墨迹透过宣纸,在桌面上洇出淡淡的印痕。静思园的修缮已初见雏形,名士的邀请函也陆续送出,可若不能让足够多的人知晓这场盛会,一切努力都将沦为空谈。他抬手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窗外突然传来 “嗒嗒” 的马蹄声 —— 是李大人派来的信使。
“路公子,李大人说明日卯时在‘望湖楼’议事,事关宣传,务必准时。” 信使递过纸条,指尖还沾着夜露的凉意。
路智展开纸条,李大人苍劲的字迹跃然纸上:“孙富已暗中散布‘盛会耗资靡费、劳民伤财’的谣言,宣传需快、准、狠,方能破局。” 他攥紧纸条,纸页的边缘硌得掌心发疼 —— 孙富果然不会善罢甘休,这场宣传战,不仅要吸引民众,更要击碎谣言。
窗外的月牙儿隐入云层,筹备处的烛火燃至深夜。路智翻出京城舆图,在茶馆、书坊、文庙等文人聚集处圈上红圈,又在市井巷陌标注出适合张贴告示的位置,笔尖划过羊皮纸的 “沙沙” 声,与远处更夫的梆子声交织在一起,成了不眠夜的注脚。
次日天未亮,晨雾像掺了纱的牛乳,将京城裹得严严实实。路智踩着青石板上的薄霜,快步走向望湖楼。茶馆还未开门,门板上的 “望湖楼” 三字在雾中若隐若现,门前的铜铃被风吹得 “叮铃” 作响,清脆的声响穿透薄雾。他刚踏上台阶,就见李大人已立在二楼窗边,朝服的衣摆被晨风吹得猎猎作响。
“路公子,来得正好。” 李大人招手示意,桌上已摆好两盏热茶,茶汤在白瓷杯里泛着热气,茶香混着雾水的湿润扑面而来,“昨夜我已联络了三位御史,他们答应在朝堂上‘无意’提及盛会,借官声为我们背书;城西的‘文墨斋’也愿免费帮我们刻印告示,掌柜是清流党门生,靠得住。”
路智捧着热茶,暖意顺着指尖蔓延至四肢,却依旧眉头紧锁:“李大人,官面宣传固然重要,但市井百姓与文人墨客,还需更接地气的法子。孙富的谣言已传开,若我们只说‘皇帝首肯’,反倒会被说成‘仗势欺人’。”
他从怀中掏出舆图,铺在桌上:“您看,这几处是棋友常聚的茶馆,那几处是琴师爱去的书坊,我们得让清风棋社、雅音琴坊的人亲自去说 —— 百姓信熟人,胜过信官府。”
李大人抚须点头,眼中闪过赞许:“此计甚妙!我再让内务府放出话,说静思园的修缮用的是官库旧料,分文未动民脂民膏,击碎孙富‘耗资靡费’的谣言。双管齐下,定能扭转舆论。”
两人商议至晨雾散尽,朝阳终于穿透云层,将望湖楼的瓦顶染成金色。路智将舆图折好,起身告辞:“李大人,官场宣传就劳烦您了,市井这边,我去对接棋社与琴坊。”
“去吧。” 李大人挥挥手,目光落在楼下渐渐热闹的街巷,“记住,宣传的核心不是‘皇帝要办盛会’,而是‘这是百姓自己的文化盛会’。”
一、清风棋社:墨香传信,棋友响应
清风棋社的朱漆大门刚推开一条缝,路智就闻到了浓郁的松烟墨香。林伯正趴在案上,用狼毫笔在宣纸上写着棋谱,笔尖划过纸页的声响,与院外的鸟鸣相映成趣。几个弟子围在一旁,时不时争论几句,棋盘上的棋子被碰得 “叮当” 作响。
“林伯,打扰了。” 路智轻叩门框,林伯抬头见是他,立刻放下笔,花白的胡须因笑意微微颤动:“路公子可是为宣传而来?昨夜陈三掌柜已告诉我了 —— 皇上都要去,这可是天大的喜事!”
“正是。” 路智走进棋社,指尖拂过墙上挂着的旧棋谱,“孙富在暗中造谣,说我们耗资靡费,还说盛会是‘官老爷的消遣’,我们得让棋友们知道,这是为了传承棋道,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林伯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重重一拍桌案:“这个孙富!去年抢了我师弟的棋具铺,今年还想毁了文化复兴!路公子放心,棋社的弟子们遍布京城,每人带几张告示,不出半日,就能让所有棋友都知道真相!”
他说着,冲里屋喊了一声:“都过来!” 十几个弟子立刻围拢过来,个个眼神坚定。林伯拿起路智带来的告示样本,上面印着路智撰写的文案,字迹娟秀:“琴棋者,华夏之魂也。昔伯牙鼓琴,子期知音;今我辈聚首,续接文脉。静思园盛会,邀棋友论道,琴师献艺,无门票之费,有文化之乐。皇帝亲临,只为见证文脉永续 —— 这是我们的盛会,邀君共赴。”
“看到没?” 林伯指着 “无门票之费” 几字,声音洪亮,“孙富说我们圈钱,我们就免费开放!让他的谣言不攻自破!阿福,你去城南的‘聚棋轩’,那是老棋友的据点;阿明,你去文庙门口,那里常有学子对弈…… 每人带五十张告示,不仅要贴,还要跟大家说清楚,这是咱们自己的盛会!”
弟子们齐声应和,接过林伯递来的告示,塞进怀中就往外冲。阿福跑得太急,撞翻了门口的棋罐,黑白棋子撒了一地,却没人在意 —— 大家的心思,都飞到了如何把消息传遍京城的棋友圈。
路智看着这热闹的景象,心中暖暖的。林伯拿起案上的狼毫笔,在一张空白宣纸上写下 “琴棋雅韵,百姓共赏” 八个大字,墨汁饱满,力透纸背:“路公子,这字你拿去贴在筹备处门口,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办的不是官家的排场,是百姓的文化。”
二、雅音琴坊:琴音诉情,坊主犹豫
离开棋社,路智踩着朝阳赶往雅音琴坊。巷口的翠竹在晨光中泛着翠绿,竹叶上的露珠滴落,砸在青石板上,发出 “嗒嗒” 的轻响。琴坊内传来悠扬的琴音,正是《梅花三弄》,旋律婉转,带着几分清冷,却又藏着不屈的韧劲 —— 是柳儿在弹琴。
“路公子!” 柳儿最先看到他,抱着古琴从庭院里跑出来,裙摆上的墨竹刺绣在阳光下栩栩如生,“您可来了!坊主还在犹豫,我们都急坏了!”
路智跟着她走进琴坊,一股淡淡的桐木琴香扑面而来。坊主苏婉坐在窗前,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琴谱,阳光透过窗棂,在她鬓角的银丝上镀上一层柔光。听到脚步声,她抬起头,眼神复杂:“路公子,你又来劝我?”
“苏坊主,不是劝,是求您给琴艺一个机会。” 路智躬身行礼,语气诚恳得近乎卑微,“孙富的谣言我知道,他说您若参与,就断了您的蚕丝弦供应 —— 可我已从江南订了最好的蚕丝,明日就能送到,比孙富给的还好,还便宜。”
他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张订单,递到苏婉面前:“这是江南‘丝语阁’的订单,掌柜是顾炎武先生的门生,靠得住。而且,盛会那日皇上亲临,若您的琴坊能献上一曲,不仅能让更多人爱上琴艺,更能让雅音琴坊的名声传遍天下 —— 这是多少银子都买不来的荣耀。”
苏婉没有接订单,目光落在案上的古琴上。那是她年轻时的爱琴,琴身已有些斑驳,却依旧能奏出动人的旋律。她轻轻抚摸着琴弦,指尖划过冰凉的丝弦,声音带着几分沙哑:“路公子,我不是怕孙富断货,是怕…… 是怕盛会出意外。我这琴坊养着十八个琴师,还有二十多个学琴的姑娘,她们的生计都系在我身上,我不能赌。”
柳儿在一旁急得眼眶发红:“坊主!难道我们就要眼睁睁看着琴艺被人遗忘吗?前几日学琴的小丫头说,她娘不让她来了,说‘学琴没用,不如学做生意’—— 再这样下去,以后就没人学琴了!”
苏婉的手指猛地攥紧,琴弦被压得发出 “嗡” 的轻响。她抬头望向窗外,翠竹在风中摇曳,像极了当年她刚开琴坊时,那些为琴而来的年轻人。沉默了许久,她终于叹了口气,将琴谱合上:“罢了。琴是老祖宗留下的根,不能在我手里断了。柳儿,你带着姑娘们去贴告示,就说雅音琴坊会在盛会演奏《高山流水》,欢迎所有人来听。”
柳儿大喜过望,抱着苏婉的胳膊蹦了起来:“坊主!您太好了!”
苏婉却看向路智,眼神严肃:“但我有个条件 —— 盛会当日,必须让琴师们在禁军保护的区域演奏,我不能让她们出事。”
“您放心!” 路智连忙应道,“内务府已划定了核心区域,禁军会全程守卫,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苏婉点了点头,从案上拿起一张琴笺:“这是我写的宣传语,你看看能用不。” 琴笺上的字迹娟秀,写着 “琴音诉古今,雅韵润民心 —— 静思园盛会,雅音琴坊邀您共赏《高山流水》”。
路智接过琴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琴坊的姑娘们已迫不及待地拿出告示,柳儿更是抱起古琴,说要去文庙门口演奏,用琴音吸引路人 —— 最好的宣传,从来不是生硬的文字,是能打动人心的文化本身。
三、市井宣传:纸墨传情,民心涌动
午时的阳光最是热烈,京城的街巷已热闹非凡。清风棋社的弟子们扛着梯子,在茶馆、书坊的墙上张贴告示,红纸黑字,格外醒目。阿福站在 “聚棋轩” 的梯子上,一边贴告示一边喊:“各位棋友!静思园办棋艺盛会,周松年棋圣亲自到场,还能跟他对弈!免费的!”
茶馆里瞬间炸开了锅。“真的假的?周棋圣可是我的偶像!” 一个穿短打的汉子猛地站起来,棋子撒了一地,“我得去!就算排一天队,也要跟他下一盘!”
“还有琴仙苏妙音呢!” 阿明在一旁补充,“雅音琴坊要奏《高山流水》,听说用的是传世古琴‘流泉’!”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市井。书坊里,书生们围着告示争论不休:“‘皇帝亲临,只为见证文脉永续’—— 这话写得好!文化复兴,本就该是全民的事!”“我要去!说不定还能见到顾炎武先生,求他给我的诗集题字!”
文庙门口,柳儿抱着古琴坐在石阶上,指尖轻轻拨动琴弦。《高山流水》的旋律缓缓流淌,像山涧的清泉,涤荡着路人的心灵。原本行色匆匆的百姓,纷纷停下脚步,围在柳儿身边,听得如痴如醉。
“这曲子真好听!” 卖花的阿婆放下花篮,掏出几文钱递过去,“姑娘,能再弹一首吗?”
柳儿笑着摇头,指了指身后的告示:“阿婆,这是雅音琴坊的宣传,十月初八静思园有琴棋盛会,我们会弹一整天,您来听啊,免费的。”
阿婆凑过去看告示,虽然不认字,却听明白了 “免费听琴”,连忙点头:“去!一定去!我还要带孙女来,让她也听听这么好听的曲子。”
与此同时,李大人安排的官面宣传也在发酵。三位御史在朝堂上 “无意” 提及:“静思园修缮用的是万历年间的旧料,分文未动国库,实乃节俭办文化的典范。” 消息传到市井,孙富 “耗资靡费” 的谣言不攻自破。百姓们越发期待:“不花我们的钱,还能看棋圣、听琴仙,这盛会必须去!”
傍晚时分,路智回到筹备处,刚进门就被陈三掌柜拉住。老掌柜手里拿着一叠厚厚的名册,笑得合不拢嘴:“路公子!你快看!这是自愿来帮忙的百姓,有写毛笔字的先生,有会扎灯笼的工匠,还有卖茶点的小贩 —— 大家都说,这是咱们自己的盛会,得自己出力!”
路智接过名册,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名字,眼眶瞬间发热。名册的最后,是卖花阿婆的名字,旁边写着 “愿捐茉莉花五十朵,装饰琴音区”;还有修鞋师傅的名字,写着 “愿免费修补棋桌,保证稳当”。这些平凡的名字,此刻却比任何官印都更有力量。
“路公子,还有个好消息!” 陈三掌柜又递过一封信,“江南的顾炎武先生回信了,说会带着《论语》孤本赶来,还会邀江南的文人墨客一同前来!”
路智拆开信,顾炎武苍劲的字迹跃然纸上:“琴棋者,文化之枝也。君以匹夫之力扛复兴大旗,吾辈岂能袖手?十月初八,静思园见。”
窗外的夕阳正沉,将筹备处的影子拉得很长。路智望着手中的名册与书信,心中满是感动与坚定。宣传战初战告捷,民心已然凝聚,可他知道,孙富绝不会就此罢休。夜色渐浓时,筹备处的门被轻轻敲响,一个清流党门生神色慌张地跑进来:“路公子!不好了!孙富的人在城外贴了假告示,说盛会要收十两门票,还说会抓‘可疑之人’,好多百姓都被唬住了!”
路智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握紧拳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 孙富果然还在暗中作祟。但看着眼前的名册,看着墙上 “琴棋雅韵,百姓共赏” 的大字,他又重新坚定起来:“不怕。他造的谣,我们就用真相击碎。陈掌柜,你带人去城外撕了假告示,贴我们的真告示;柳儿,你明天带着琴师去城外演奏,用琴音告诉百姓,我们的盛会是免费的、安全的。”
“是!” 众人齐声应和,没有丝毫犹豫。
夜深了,筹备处的烛火依旧明亮。路智趴在案上,修改着明日的宣传方案,笔尖划过纸页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窗外的月牙儿再次升起,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名册上的名字上,泛着柔和的光。他知道,宣传战还未结束,孙富的阴谋还在暗处,但只要民心在、文化在,这场硬仗,他们就一定能赢。
朝阳再次升起时,雅音琴坊的琴音将传遍京城的每一个角落,清风棋社的告示将贴满每一条街巷,百姓们的期待将汇聚成一股洪流 —— 这股洪流,终将冲垮孙富的阴谋,让琴棋文化的火种,在静思园的土地上,燃成燎原之势。
喜欢儒心弈世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儒心弈世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