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营前那片被鲜血浸透的土地,像一道狰狞的伤疤,警示着所有人越界的代价。
然而,混乱并未因此而停歇,饥饿与死亡依旧在广袤的乡野间蔓延,如同永不餍足的瘟神。
但奇怪的是,那道血淋淋的界线,以及界线后方那座秩序井然的营垒,在绝望的底色上,反而投射出了一丝异样的、扭曲的“希望”。
对于许多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年轻人而言,逻辑变得简单而残酷:
饿死,是眼前看得见的、百分之百的结局。
当兵可能会死,但那毕竟是“以后”的事情,是一个概率,一个悬念。
在“确定的死亡”与“不确定的生存”之间,求生本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看到没?阿贵昨天进去了!今天他娘就拿着粮食回家了!” 废墟间,有人指着兵营的方向,声音里充满了羡慕。
“听说里头一天能吃两顿干的!偶尔还有油腥!”
“当兵是玩命,可留在这里就不是玩命了吗?饿死、病死、被人打死……横竖都是死,不如去拼个饱死鬼!”
这样的对话,在残垣断壁间,在濒临熄灭的篝火旁,悄悄流传。
兵营的冷酷无情,此刻反而成了一种“强大”和“稳定”的象征。
它展示了一种在乱世中稀缺的东西——秩序和力量。这种力量虽然危险,却能提供食物,提供一丝活下去的可能。
于是,在最初的恐惧和观望之后,一些不甘心就此饿毙、骨子里还残存着一点血性的年轻人,开始鼓起勇气,向着那座曾经让他们胆寒的营垒走去。
起初是三三两两,如同试探的溪流。他们大多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眼神中混杂着恐惧、渴望和一丝豁出去的决绝。
他们站在营门警戒线外,不敢逾越雷池半步,只是用尽力气朝着哨兵呼喊:
“军爷!收下我们吧!我们有力气!”
“我们愿意当兵!给口饭吃就行!”
哨兵依旧冰冷,但并未驱赶,只是按程序通报。
很快,小石或者负责募兵的军官会出现,依旧是那套严格的流程:盘问来历,检查身体主要看有没有残疾和明显的疾病,询问家庭情况。
合格者,依旧会预先发放一部分安家粮,给予短暂假期安排家事,然后归营报道。
随着第一批人真的带着活命的粮食回到家人身边,消息如同野火般传开。
络绎不绝的人流开始出现。
每天,从清晨到日暮,总能看到年轻的身影,从四面八方,步履蹒跚却目标明确地走向老鸦山兵营。
他们之中,有失去父母的孤儿,有家徒四壁的佃户之子,有在混乱中失去一切的流民……他们带着对饥饿最深刻的恐惧,和对生存最卑微的渴望,汇聚于此。
营门前排起了长队,负责登记遴选的军官面前,总是围满了人。
空气中弥漫的不再仅仅是血腥味,更多了一种焦灼的期盼和获得许可后的狂喜。
“姓名?”
“李二狗!”
“哪里人?”
“山下李家坳的!”
“家里还有什么人?”
“……都没了,就我一个。”
“为什么来当兵?”
“……为……为吃饱饭!”
类似的对话,每天都在重复。这些年轻人,或许还不完全理解什么是战争,什么是牺牲,他们唯一的念头,就是抓住眼前这根救命稻草。
他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去交换眼下最实实在在的东西——食物,以及依附于食物之上的,活下去的机会。
兵营,如同一个高效运转的熔炉,不断地吸纳着这些被乱世淘汰出来的“燃料”。
他们在这里,将接受严格的训练,被灌输纪律和忠诚,被磨砺成锋利的武器。他们的命运,从此与这支悄然崛起的势力紧紧捆绑在一起。
喜欢穿越到古代当农民?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穿越到古代当农民?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