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者的出现和潜在的威胁,像两片乌云笼罩在“新风”小团队的上空。但林凡很清楚,沉浸在焦虑中毫无意义,必须立刻行动起来,用积极的策略来化解危机。
第二天一早,林凡就把苏晚晴、陈远召集到店里,开了一个简短的“对策会”。孙姨和王淑芬也在场,她们虽然不直接参与决策,但也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情况大家都知道了。”林凡开门见山,语气沉稳,没有丝毫慌乱,“街对面有人学我们卖磁带,价格更低,背后可能还跟黄三那伙人有牵扯。这是挑战,也是我们成长必须经历的考验。我们不能自乱阵脚,更不能跟着打价格战,那只会把自己拖垮。我们要做的,是发挥我们的优势,巩固我们的阵地。”
他环视众人,目光坚定:“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是质量,是口碑,是服务,是创新!我们要在这些方面,和他们拉开差距,让他们学不来!”
苏晚晴点头表示赞同:“对,我们的顾客,很多是冲着音质和选歌来的,不会单纯因为便宜五毛钱就转向那种劣质带子。我们要把服务做得更好,把我们的特色打出去。”
陈远拍着胸脯:“放心,晚上我看店,保证一只苍蝇也飞不进来搞乱!”
林凡点点头,开始部署具体行动:“好,那我们分头行动。第一,招聘人手,扩大产能,这事不能等了。妈,孙姨,裁缝的人选,麻烦你们多费心,看看街道或者以前的同事里,有没有手艺好、人可靠的,最好是家境困难需要帮衬的,我们拉一把,人也更踏实。”
王淑芬和孙姨连忙答应:“放心吧小凡,我们这就去打听。”
林凡继续对苏晚晴说:“晚晴,磁带包装这边,也需要个细心的人。你看看有没有同学或者认识的待业青年,手脚麻利、可靠的,主要是做复制和包装的活儿,工钱按天算,暂时先定一块二一天,你看行吗?”这个工资在当时很有吸引力。
“一块二?那肯定有人愿意干!”苏晚晴说,“我回头就问问。”
“第二,”林凡转向大家,“我们要主动出击,不能等客上门。晚晴,我们之前搞的‘鉴赏夜’效果很好,我打算把它固定下来,每个月搞一两次小型的‘乐迷沙龙’,就在店里或者店门口。不图卖多少货,主要是聚拢人气,听听大家的反馈,也展示我们的新产品。下次沙龙,我们可以把‘新风之声’诗歌朗诵的样品拿出来给大家试听。”
“这个主意好!”苏晚晴眼睛一亮,“保持和乐迷的互动,感情就不一样了。”
“第三,应对模仿者。”林凡冷笑一下,“他们不是价格低吗?我们不降价,但我们搞‘增值服务’!比如,凡在我们店购买磁带超过三盘的顾客,可以免费获得一张我们手抄的‘本月推荐歌单’;购买‘白金系列’的顾客,可以免费帮忙翻录一盘自己带来的空白带(限一首歌);甚至,我们可以尝试提供‘点歌录制’服务,顾客指定歌单,我们尽量帮忙寻找音源录制,适当收取一点服务费。这些,是对面那家店做不到的!”
“点歌录制?这主意妙啊!”苏明忍不住插话,“正好解决歌源问题!还能收点服务费!”
“对!把难题变成特色!”林凡肯定道,“另外,陈大哥,安全方面你多辛苦。晚上住店里,白天也多留意街面上的动静。万一那伙人真来捣乱,咱们不怕事,但也不主动惹事,第一时间报警。”
“明白!”陈远重重点头。
策略既定,众人分头行动,效率极高。王淑芬和孙姨很快通过街道老姐妹的关系,物色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杨师傅。杨师傅五十多岁,原是国营服装厂的老裁缝,技术过硬,因为厂里效益不好提前退了休,老伴身体又不好,家里经济拮据,正想找点活补贴家用。人老实本分,话不多,但手艺没得说。林凡和苏晚晴一起去杨师傅家看了看,当场就拍板定下,按件计酬,多劳多得。杨师傅感激不尽,第二天就带着自己的缝纫机来上班了。
苏晚晴那边,也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她邻居家的女孩,叫小娟,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在家待业,人很文静细心。苏晚晴试了试她包装磁带的手艺,又快又好,便定了下来,每天来工作半天,主要负责磁带的复制(在苏明指导下)和最终包装,工资一天一块二。小娟很是珍惜这份工作。
新增了两个人手,产能立刻得到了缓解。王淑芬和杨师傅负责技术难度高的裁剪和关键工序,孙姨和小娟负责一些辅料加工、锁边、钉扣和包装等辅助工作,服装产量几乎翻了一倍。磁带这边,苏明得以从重复的复制工作中解脱出来,专注于母带制作和设备维护,复制效率和质量也显着提升。
人员到位后,林凡紧锣密鼓地筹备第二次“乐迷沙龙”。这次,他特意印制了一批精美的邀请卡,通过苏晚晴和陈远,发放给了一些核心乐迷和潜在客户。沙龙的主题定为“秋日听音会”,重点推介即将面世的“新风之声”诗歌朗诵系列的先导片段。
周末晚上,“新风服装店”提前打烊,店内重新布置,桌椅摆放成半圆形,桌上放着瓜子和汽水。来的乐迷比第一次更多,有二十多人,其中不少是新面孔。苏晚晴担任主持,她落落大方地介绍了“新风”的理念,然后播放了精心挑选的“白金系列”曲目和“新风之声”的诗歌朗诵片段。
当着名播音员朗诵的《再别康桥》那深沉磁性的声音通过高质量的设备播放出来时,现场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这种纯粹的、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艺术所打动。播放完毕,掌声格外热烈。
“这朗诵太棒了!什么时候能买到整盘的?”
“比听歌还有味道!”
“晚晴姐,你们这创意真好!”
这次沙龙再次大获成功。不仅现场卖出了不少磁带,更重要的是,“新风之声”的概念还未正式推出,就已经吊足了乐迷的胃口,品牌忠诚度进一步加深。
与此同时,“增值服务”也开始推行。手抄歌单虽然简陋,但体现了用心;免费翻录一首歌的服务,尤其受到欢迎,很多乐迷拿着好不容易搞到的空白带,来录一首心仪已久的“稀缺”歌曲;点歌录制服务虽然刚开始尝试,需求不多,但也为一些有特殊需求的顾客解决了难题。
这些贴心的服务,是街对面那家只会低价倾销劣质磁带的店铺根本无法比拟的。渐渐的,一些当初因为便宜而去对面尝试的顾客,又回流到了“新风”,他们发现,多花几毛钱,获得的体验和价值是完全不同的。
一天下午,林凡甚至看到对面那家店的老板,在他们店门口探头探脑,脸上带着几分懊恼和不解。他大概想不明白,为什么价格低那么多,还是竞争不过。
林凡没有理会。他知道,真正的竞争,从来不在价格表上,而在消费者的心里。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林凡正在店里整理账本,苏晚晴脚步轻快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林老板,好消息!”她压低声音,难掩兴奋,“我同学柳青青回信了!她说她爸,就是省歌舞团的王指挥,看了我们写的信,很感兴趣!王指挥说,团里确实有一些演出录音资料,质量很好,但苦于没有渠道推广。他原则上同意,可以让我们以‘资料费’的形式,购买一些非核心剧目的演出录音复制权,用于制作…嗯,‘内部学术交流’性质的音响资料!价格也可以谈!”
这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这意味着,“新风”有可能获得稳定、合法、高质量的歌源!虽然还只是“内部学术交流”的性质,限制很多,但已经是一个巨大的突破!这等于在源头上,和那些靠翻录收音机的模仿者,拉开了无法逾越的差距!
“太好了!晚晴,这次你立了大功!”林凡激动地差点跳起来。他强压住兴奋,认真地说:“我们得好好准备一下,尽快去省城一趟,当面和王指挥谈,表示我们的诚意!”
“嗯!”苏晚晴用力点头,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破局之策,初见成效。内部的产能和管理问题得到缓解,外部的竞争通过提升服务和创新产品来应对,而最根本的歌源问题,也看到了解决的曙光。林凡感到,笼罩在“新风”上空的乌云,正在被一缕缕阳光刺穿。
他知道,前路依然不会平坦,与省歌舞团的合作必然充满细节上的博弈,模仿者也可能会有新的动作。但此刻,他信心倍增。因为他已经证明,只要思路清晰,策略得当,团队齐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新风”这艘小船,在经历了风浪的考验后,变得更加坚固,正朝着更广阔的海洋,稳稳驶去。
喜欢重回85年代开局截胡百万订单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重回85年代开局截胡百万订单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