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完自身能力边界后,王腾心里那根弦绷得更紧了。
他像是一个突然继承了亿万家财的乞丐,既兴奋于拥有的巨大力量,又惶恐于这力量可能带来的未知风险。
他更加坚定了隐藏自己的决心。
白天上班,他依旧是那个认真站岗、偶尔和同事小李插科打诨的普通保安老王,最多就是比别人更爱晒太阳,精神头更足一些。
但到了晚上,或者利用一切工作间隙的碎片时间,他就彻底变成了另一个人——一个蛰伏在平凡躯壳里,试图用知识和智慧撬动未来的先行者。
那台新购买的笔记本电脑,成了他最重要的伙伴。
屏幕的微光常常映照着他专注的脸,直到深夜。
“曙光”App不再只是一个模糊的想法和简陋的demo。
在他那被阳光和未知血统强化过的大脑驱动下,进展神速。
来自2025年的产品理念,结合他这段时间疯狂自学掌握的编程技术,再加上超人般的专注力、逻辑思维和近乎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让他解决起技术难题来势如破竹。
他构建的核心算法框架,虽然受限于2010年的硬件和网络环境,无法完全照搬未来的复杂模型,但其底层逻辑和推荐机制的理念,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时代。
目前只需要先完成构建2018年的初代架构,然后随着时间再慢慢升级到2025年的全部功能。
比如,他设计的用户兴趣画像雏形,虽然数据维度还很简单(主要是点击、停留时长、简单的标签),但其协同过滤和基于内容的推荐思路,已经初具智能化推荐的雏形,远超当下大多数网站和软件僵硬的“热门排行”或“最新发布”。
再比如,他设计的视频流加载和缓存策略,充分考虑了现在移动网络速度慢、不稳定的特点,力求在有限的资源下,让用户能更流畅地观看短视频。
他甚至还设计了一套非常初级的、基于用户反馈(点赞、踩、屏蔽)来实时微调推荐内容的简单自学习机制。
这些在2025年看来平平无奇甚至有些落后的东西,放在2010年,绝对是颠覆性的。
当王腾在电脑上第一次成功运行起这个初步整合了核心算法的测试版本时,看着那虽然依旧简陋、但已经能够根据他预设的“测试偏好”,推送不同类别短视频(目前只是本地存的几段样片)的界面,他长长地、满足地舒了一口气。
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涌上心头。
这不仅仅是代码的成功,更像是一种验证——验证了他这个来自未来的灵魂,凭借逐渐觉醒的力量,真的有能力在这个过去的时间点,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他将这个承载着他希望的项目,郑重地命名为——“曙光”。
这不仅意味着他个人生活的曙光,也暗含着为这个尚未被移动互联网浪潮完全席卷的时代,带来一丝新的光亮。
然而,成功的喜悦很快被现实的冰冷冲淡。
他知道,仅凭他一个人,靠着一台电脑,在业余时间敲代码,是绝对无法将“曙光”真正推向市场的。
一个成功的互联网产品,需要稳定的服务器、需要专业的美工进行UI\/Ux设计、需要测试人员、需要运营团队、需要市场推广……
最重要的是,需要钱!大量的钱!
他股票账户里那八十多万,看起来不少,但对于启动一个互联网项目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光是初期服务器的租赁和带宽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别提组建团队和后续推广了。
而且,他还有一个更深的顾虑。
他现在的身份,是一个只有高中学历、当了多年保安的王腾。
突然拿出一个技术理念如此超前的App,资金来源如何解释?
技术从何而来?
这太引人怀疑了,很容易把他推到风口浪尖,甚至可能引来不必要的调查,暴露他最大的秘密。
他需要一个幌子,一个台前的代理人,或者一个能够信任、并且有足够能力和资源来运作这一切的合作伙伴。
这个人需要懂技术,至少能理解“曙光”的价值。
需要有一定的商业头脑和人脉。
最重要的是,必须足够可靠,能够保守秘密。
王腾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因为长时间编码而有些发胀的太阳穴,虽然身体强化了,但精神高度集中还是会累。
窗外,夜色深沉。
他拥有的,是超越时代的眼光和逐渐非人的能力。
他缺少的,是一个能让他这艘“曙光号”驶向广阔天地的船长和水手。
他该去哪里寻找这样一个,或者说这样一群,能够托付未来的人呢?
喜欢开局假千金的保安父亲,但氪星人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开局假千金的保安父亲,但氪星人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