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记者留在麻栗村的消息传开后,村里既多了几分期待,也藏着几分忐忑。她带来了专业的摄影设备和媒体资源,第一时间就提出了自己的推广方案:“我们可以打造‘英雄故里非遗打卡地’,拍摄短视频系列,让工匠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再结合直播带货,让麻栗村的非遗产品走进更多家庭……。”
欧阳雪看着方案,心中有些犹豫。苏记者的想法很新颖,确实能快速提升麻栗村的知名度,但她担心这样会过于商业化,违背了非遗传承的初心。“苏记者,你的想法很好,”她斟酌着说,“但我们还是要以传承手艺为主,推广只是辅助……。”
“欧总~,现在是新媒体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苏记者有些着急,“只有让更多人知道麻栗村,知道我们的非遗,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学习,才能让手艺真正传承下去……。”
两人的分歧很快在村民中引发了讨论。年轻工匠们对苏记者的方案赞不绝口:“直播带货好啊!我们的作品能卖得更多,村里也能更富裕……。”
老工匠李师傅却坚决反对:“我们做手艺是为了传承,不是为了当网红!对着镜头搔首弄姿,像什么样子?这会毁了我们的手艺……!”
苏记者没想到自己的好心会引来这么大的争议,心里很不是滋味。她跑到山上的老槐树下散心,正好遇到了丁元英。“丁先生~,我真的想帮麻栗村,可他们为什么不理解我……?”苏记者委屈地说。
丁元英坐在树下的石头上,看着远方的群山:“不是不理解,是大家对‘传承’的理解不同。老工匠们怕的是,商业化会让手艺失去本真;年轻人期待的是,通过新方式让手艺活下去。你和欧阳雪的初衷都是好的,只是站的角度不同……。”
“那我该怎么办……?”苏记者问道。
“包容差异,寻求平衡……。”丁元英说道,“推广不是迎合流量,而是要找到适合非遗的方式。你可以试试,不搞过度商业化的直播带货,而是拍摄工匠们的创作过程,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这样既能让更多人了解非遗,又不会破坏手艺的纯粹性……。”
苏记者眼前一亮:“我明白了,丁先生。谢谢你的指点……。”
第二天,苏记者修改了推广方案,找到了欧阳雪:“欧总~,我想通了。我们不搞直播带货,而是拍摄一系列纪录片,记录工匠们的日常创作,讲述麻栗村非遗的传承故事。这样既能推广非遗,又能守住初心……。”
欧阳雪看着修改后的方案,点了点头:“这个想法很好。我们可以让老工匠们讲述手艺的历史,让年轻工匠们分享学习的心得,再把小丹的英雄精神融入其中,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非遗不仅有手艺,还有温度和力量……。”
方案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拍摄工作很快就开始了。苏记者带着团队,穿梭在村里的工坊和田间地头,用镜头记录下工匠们劳作的身影。李师傅雕刻桃木时专注的神情,周明练习编织时认真的模样,还有孩子们在学堂里学习手艺的欢声笑语,都被一一收录进镜头。
拍摄过程中,苏记者还发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老工匠王师傅,为了修复一件濒临失传的竹编工艺品,整整研究了三年;年轻工匠林姑娘,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回到村里跟着奶奶学习刺绣,只为让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这些故事,让苏记者更加坚定了推广非遗的决心。
纪录片拍摄完成后,苏记者将其发布在了各大视频平台。没想到,视频很快就火了,播放量突破了千万。网友们纷纷留言:“太感人了!工匠们的坚守让人敬佩。”“原来非遗这么有魅力,我也想学习一门手艺……。”
随着纪录片的走红,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麻栗村的非遗项目。有高校联系欧阳雪,想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有企业提出合作,想定制非遗产品作为企业文化礼品;还有很多年轻人慕名而来,想要拜师学艺。
村里的气氛变得格外融洽,老工匠们也对苏记者刮目相看。李师傅特意雕刻了一件桃木平安扣送给苏记者:“苏记者,以前是我固执,错怪你了。谢谢你为我们的手艺做了这么多……。”
苏记者接过平安扣,感动得热泪盈眶:“李师傅~,这是我应该做的。能为非遗传承出一份力,我很荣幸……。”
晚上,村里举办了庆祝晚宴。大家举杯欢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韩楚风和肖亚文也特意从北京赶来,为麻栗村的非遗推广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
“欧阳~,苏记者,你们做得太好了……!”韩楚风笑着说,“现在,麻栗村的非遗不仅在国内有了名气,在国际上也受到了关注。有几家国外的博物馆,都想收藏我们的非遗作品……。”
肖亚文也说道:“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而且都是长期合作的客户。这都是我们坚守初心,用心推广的结果……。”
欧阳雪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充满了感慨。她转头看向丁元英,眼中满是深情:“丁先生~,谢谢你。每次遇到困难,你总能给我指引方向……。”
“不用谢我,是你和苏记者,还有所有村民的努力。”丁元英说道,“道在包容,情在共行。只要我们心怀初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就一定能让非遗文化走得更远……。”
欧阳雪像一只温顺的小猫般靠在他的肩膀上,感受着他的体温,心中犹如平静的湖面泛起阵阵幸福的涟漪。她深知,非遗传承的道路崎岖漫长,宛如攀登高峰,途中必将遭遇无数艰难险阻,但只要他们不忘初心,海纳百川,就必定能让麻栗村的非遗文华,如璀璨星辰般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
她静静地站着,眼神凝视着远方,仿佛能穿越时空,看到那个曾经和她们一起奋斗过的身影——小丹。泪水模糊了双眼,但嘴角却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
“小丹啊,你看到了吗……?”她轻声呢喃道,声音里充满了感慨和喜悦,“我们终于做到了!用我们自己独特的方式,将那些即将消逝的非遗文化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让它们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你的付出和努力……。”
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她想起了和小丹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那时候,她们怀揣着同一个梦想,不畏艰辛地四处奔走,只为了给这些古老的技艺找到一个合适的归宿。无数次失败后的沮丧,也无法磨灭她们内心深处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与执着。
如今,她们成功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喜欢上这些传统艺术形式,非遗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保护。而小丹虽然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的精神永远活在大家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去守护、去传承。
“放心吧,小丹……。”她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道,“我们一定会带着你的希望,勇往直前,不断探索创新,让这份爱与坚守如同陈酿美酒一般,随着时间的沉淀越发香醇浓郁;又如夜空中璀璨星辰那般,历经风雨依然闪耀夺目。无论未来道路多么崎岖难行,我们都不会放弃,因为我们深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你的心愿,让非遗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喜欢红尘观棋者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红尘观棋者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