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团队入驻麻栗村的第三天,晒谷场就分成了两派。年轻技术员围着电脑推演3d建模流程,说“数字化能精准复刻纹样,效率提升十倍”;老艺人们握着小锤沉默不语,阿木的爷爷把祖传模具往怀里一抱:“这手艺是靠手感悟的,不是靠机器算的,真要数字化,我们这些老骨头还有什么用?”
争执声传到丁元英耳中时,他正和韩楚风在银矿坑边看工人开采。丁元英捡起一块带矿脉的岩石,递给身边的技术员:“你能用数据算出这岩石的硬度,算得出它在怒江边埋了多少年吗?能算出老艺人敲打时的力道变化,算得出每一道纹路里的情绪吗?”
技术员愣住了,丁元英继续说道:“工具是器,手艺是道。器为道用,方能成事;道为器役,必遭反噬。就像当年格律诗用手工打磨音箱,不是没有机器,是知道手工能赋予产品灵魂。数字化的价值,从不是取代手工,是让手工的价值被更多人看见——用镜头记录敲打瞬间,用数据追溯原料来源,用线上社群连接懂的人,这才是数字化该做的事……。”
老艺人围了过来,丁元英把岩石放在地上,用小锤轻轻敲击:“你们怕机器抢了饭碗,就像当年怕年轻人不学手艺。可人生哪里不是起点?技术员学不懂手艺,是他们的局限;你们学不会用数字化,也可以找新起点——比如教年轻人辨认矿银,讲解纹样寓意,这是机器永远替代不了的……。”
阿木的爷爷摸着模具上的刻痕,若有所思:“丁先生是说,我们不用学那些复杂的机器,只要守住手艺的根,就不会被淘汰?”
“不是守住,是生长……。”丁元英摇摇头,“当年王庙村的村民,谁懂音箱技术?可他们从贴木皮、磨面板开始,一步步把产业做起来。人生的起点从不是‘会什么’,是‘敢做什么’;价值的核心从不是‘能替代’,是‘不可替代’。你们的不可替代,是手上的老茧,是心里的敬畏,是代代相传的故事——这些,数字化给不了,机器也做不到……。”
韩楚风补充道:“数字化就像给手艺装了翅膀,不是让它飞离大地,是让它飞得更高、更远。正天集团当年引入智能管理系统,不是为了取代员工,是为了让员工把精力放在更有价值的事上。为人处世的真理,从来不是非此即彼,是顺势而为、各取所长……。”
争执渐渐平息,技术员开始跟着老艺人学辨认矿银、理解纹样寓意,老艺人们也愿意让年轻人用镜头记录制作过程。丁磊带着团队设计的“指尖匠心”线上展厅上线后,网友们不仅能看到银饰成品,还能通过视频看到从采矿、磨料到敲打、抛光的全过程,甚至能预约老艺人的定制服务。
上线一周,定制订单就突破了三千件,其中不少客户是冲着“老艺人亲制”的标签来的。阿木的爷爷看着电脑上滚动的订单,感慨道:“以前总觉得年轻人的东西不靠谱,现在才知道,只要守住根,什么新东西都能为我们所用……。”
这天傍晚,丁元英收到一封邮件,是小丹生前的好友发来的。邮件里说,她在国外创办了“非遗文化交流中心”,把格律诗的故事、麻栗村的银饰带到了海外,很多年轻人受此影响,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甚至有人专程来中国学习非遗手艺。邮件末尾附了一张照片,是一群外国年轻人围着老艺人学打银的场景,笑容真挚而热烈。
丁元英看着照片,眼底泛起温润的光。韩楚风凑过来,轻声说:“小丹要是看到现在的样子,一定会很开心。她当年说,想做个‘有用的人’,现在她的精神,还在影响着很多人……。”
“她从未离开……。”丁元英的声音很轻,却带着力量,“就像这些手艺,看似脆弱,实则坚韧。所谓胜天半子,不是要改变规律,是要在规律之内,活出最大的可能。老艺人守住手艺,是胜过了时间的侵蚀;年轻人拥抱变化,是胜过了认知的局限;我们做的这一切,是胜过了资本的贪婪、人性的浮躁……。”
他抬头望向夜空,星星在怒江上空格外明亮:“天规是道,人心是棋。道不可违,但心可以破局。人生没有太晚的起点,只要你敢唤醒内心的力量;价值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你敢坚守自己的初心。这世间最强大的力量,从不是资本、不是技术,是一颗通透、坚定、向善的心……。”
夜色渐深,晒谷场上的灯光依旧明亮。技术员和老艺人一起调试拍摄设备,丁磊和阿木在讨论新的设计方案,小岩在一旁认真记录。怒江的涛声与敲打声、讨论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首关于传承与创新、坚守与突破的歌谣。
丁元英知道,这场关于道与器、传统与现代、人心与天规的棋局,还远未结束。但他更相信,只要守住“器为道用”的底线,只要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起点、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一定能在这场人生的博弈中,真正做到心胜天规、不负此生。
器为道用,心胜天规,一场关乎文化传承、人心觉醒、价值重塑的伟大征程,在怒江的山水之间、在红尘的棋局之中,朝着更遥远、更光明的方向,稳步前行。而那位红尘观棋者,依旧静立一旁,以道为骨,以心为魂,看着每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路上,破局、生长、绽放……
喜欢红尘观棋者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红尘观棋者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