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悟师傅走后,丁元英回到茶室,将贴身佩戴的两块玉佩都取了出来,放在桌上。
一块是他一直佩戴的,质地温润,色泽古朴,上面没有任何纹饰,是当年小丹送的,那是一种纯洁无瑕的爱,更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情,一直带在身边,算是一种习惯,一种念想……
另一块是了尘师傅刚刚赠予的,同样刻着一个“道”字。玉佩呈淡青色,触手生温,那“道”字笔画简练,却透着一股自然天成的韵味。
丁元英将两块玉佩并排放置,静静地看着它们。
两块玉佩,都与“道”有关,却代表着他不同时期的心境和感悟。
他拿起那块没有纹饰的旧玉佩,指尖摩挲着光滑的表面。这块玉佩陪伴他走过了柏林的孤独岁月,见证了他在资本市场的叱咤风云,也经历了他与小丹相识相恋的美好时光。
那时候,他对“道”的理解,更多的是一种智力上的探寻,一种对事物规律的洞察。他像一个高明的棋手,试图看透棋盘上的每一步变化,掌控棋局的走向。
无论是操控私募基金,还是后来布局格律诗,他都在运用自己对“道”的理解,去实现自己的目标。那时候的“道”,对他而言,更像是一种工具,一种达成目的的手段。他虽然也追求内心的平静,但终究还是在“局”中,未能完全超脱。
就像他当年写下的《自嘲》:“本是后山人,偶坐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那时候的他,虽然自谦为“后山人”,但内心深处,还是有一份“坐前堂客”的入世之心,有一份“说天阔”的傲气和机锋。
丁元英轻轻叹了口气,将旧玉佩放下,拿起了那块刻有“道”字的新玉佩。
指尖触碰到那个“道”字时,他心中涌起一股不同的感觉。这个“道”字,不是他刻意去寻找的,也不是他用来炫耀的,而是了尘师傅对他当下心境的一种认可,一种映照。
经过了这么多事,他对“道”的理解,已经从智力层面的“知”,沉淀为内心深处的“悟”。他不再试图去“掌控”什么,也不再执着于“实现”什么……
他明白了,“道”不是用来操控棋局的,而是棋局本身;不是用来改变世界的,而是世界运行的本身。他不再是那个执棋的“局外人”,也不是那个观棋的“旁观者”,他就是棋局的一部分,是“道”的一部分。
如果说那块旧玉佩代表的是“观棋悟道”,那么这块新玉佩代表的就是“身处道中,与道合一”。
一个是“求道”,一个是“成道”。
一个是“有为”,一个是“无为”。
丁元英将新玉佩重新贴身戴好,又把那块旧玉佩小心翼翼地放回锦盒,收进抽屉深处。
不是抛弃,而是珍藏。那是他人生的一段历程,一份记忆,一种不可或缺的沉淀。没有那段“求道”的经历,就没有今天“成道”的心境。
他重新泡了一杯茶,坐在露台上。夜色已深,天上的明月格外明亮,清辉洒在他的身上,也洒在桌上的茶杯里。
他想起了小丹。如果小丹还在,看到他现在的样子,会怎么说呢?
或许,她什么都不会说,只是静静地坐在他身边,陪他一起看月亮,一起品茶。
因为她知道,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道”,找到了内心的真正安宁。
他为小丹续写的“神话”,也终于在这一刻,有了最圆满的形态。它不再是一个有始有终的故事,而是一种永恒的存在,一种融入天地万物的“道”。
这个“神话”,没有主角,也没有配角;没有高潮,也没有结局。它就是生活本身,就是每一个平凡日子里的平静与安宁,就是每一次对本心的坚守与回归。
丁元英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汤清冽,回味甘甜。
他知道,他的故事,还在继续。但他已经不再是故事的主角,只是故事的一部分,是“道”运行中的一个自然现象。
就像天上的明月,地上的流水,山上的清风,自然而然,生生不息……
喜欢红尘观棋者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红尘观棋者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