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朝阳初升,朱明便与郭嘉一起,随同主帅波才,以及周瑜、徐庶,率领着整合完毕、士气高昂的四万大军,浩浩荡荡,离开血迹未干的大盘山,向着北方,那决定扬州最终归属的主战场——会稽山脉,李进部防线,开拔而去!
四万大军迤逦北行,旌旗蔽日,刀枪如林。队伍中央,主帅波才骑在一匹雄健的战马上,虽鬓角已染霜华,但腰背挺直,眼神锐利如昔,顾盼之间自有一股久经沙场的威仪。他并未急着赶路,而是不断派出斥候,详细了解北线李进部的布防情况、敌军动态以及周边地理。
周瑜与徐庶分侍左右。周瑜对扬州地理、敌我兵力了如指掌,徐庶则思维缜密,长于临机决断,两人正好互补。波才不时与二人交谈,询问细节,显然在快速吸收信息,构建对即将到来的大战的全局认知。
朱明与郭嘉则跟在稍后位置。郭嘉饶有兴致地观察着行军队列和波才的指挥,偶尔凑到朱明耳边,低声点评几句,言语间不乏对波才老练的钦佩。朱明看着前方波才沉稳的背影,心中亦是安定。有这位曾让大汉名将头疼的老帅坐镇,有周瑜、徐庶两位顶尖军师辅佐,北线之战,他已有了七分把握。
大军行进速度不快,波才意在让士卒保持体力,同时也在等待更详尽的前线军情。途中,他召集了一次简单的军议。
“李进将军面对的,是彭绮、金奇为首的四十万山越主力。”波才指着简陋的行军地图,声音沉稳,“据昨日最新军报,敌军连日猛攻会稽山-四明山防线,李进、管亥、周仓、魏延四位将军依托地利,虽暂未让敌军突破,但压力极大,伤亡亦是不小。张燕、马相、赵祗三位渠帅的部队已作为侧翼机动兵力加入防守,情况稍缓,但整体仍处于守势。”
他顿了顿,看向周瑜:“公瑾,你之前与李进将军多有联络,依你之见,敌军战力、战法如何?其弱点何在?”
周瑜从容答道:“波帅,山越联军虽众,但其本质仍是乌合之众。各部之间号令不一,多有保存实力之举。其战法,多倚仗人多势众,惯用正面猛冲,辅以小股部队攀缘山林,试图迂回。装备简陋,除少数头目亲卫,大多披甲不全,兵器多为猎弓、竹枪、柴刀。其最大优势在于对山林的熟悉和一股悍不畏死的蛮勇。弱点也很明显:协同差,持久战能力弱,后勤补给基本靠抢掠,若粮道被断,军心易乱。”
徐庶补充道:“元直以为,彭绮、金奇虽为盟主,但未必能完全约束所有部落。我可效仿主公平定严白虎之策,或可尝试分化拉拢,若能使其内部生疑,甚至内讧,则破敌易如反掌。”
波才闻言,眼中精光一闪,抚掌道:“好!二位军师所见,正合我意!山越势大,不可力敌,当以智取。正面硬碰,即便能胜,亦是我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非上策。”
他沉吟片刻,下达了作为主帅后的第一道正式命令:“传令李进将军,命他继续坚守现有防线,务必再坚守三日!同时,可适当示弱,诱敌更深,但需把握好分寸,不可弄巧成拙。再令张燕、马相、赵祗三位渠帅,多派小股精锐,利用熟悉山地的优势,频繁袭扰敌军侧后,专打其粮队、斥候,疲敝其军,若有机会,抓几个舌头回来,最好是其他部落的小头领!”
“诺!”传令兵记下命令,飞奔而去。
波才又对朱明道:“主公,我军抵达后,不宜立刻投入正面战场。我意,先隐蔽休整,同时广布疑兵,让彭绮、金奇摸不清我军虚实和主力方向。奉孝先生不是擅长查漏补缺么?正好,请奉孝先生多派眼线,严密监视敌军各部动向,尤其是其粮草囤积之地和可能的内部分歧迹象。”
郭嘉笑嘻嘻地拱手:“波帅放心,此事交给嘉便是。保管让那彭绮、金奇晚上睡不好觉。”
朱明点头同意:“一切军事,由波帅决断,我与奉孝自当配合。”
波才的安排,老成持重,既有正面坚守,又有侧翼骚扰,更注重情报收集和心理战,显然是要将这场仗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打,而非简单的排兵布阵。朱明心中暗赞,果然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大军继续向北,气氛愈发紧张。远处,会稽山脉连绵的轮廓已隐约可见,那里,战云密布,一场规模远超落雁谷之战的超级决战,即将拉开序幕。而这一次,执掌帅印的,是久经战阵的黄巾老帅波才。
喜欢魂穿三国收服一百单八将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魂穿三国收服一百单八将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