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一个月近乎不眠不休的奋战,那份凝聚了“高记”核心团队心血与智慧的《关于盘活原市第二食品厂资产、建设“高记”现代化调味品生产基地的项目意向书及初步规划方案》终于定稿。
厚厚的一沓文件,装帧简洁而专业。里面包含了由林薇主笔、高辉核定的项目总体概述与战略愿景;赵经理团队精心编制的财务测算、融资方案与风险评估;以及栓子主导、辅以简单示意图的生产区域规划与技术可行性分析。甚至还包括了对吸纳部分原食品厂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初步承诺。
在周干部的陪同下,高辉和林薇亲自将这份沉甸甸的方案送到了区招商办公室。接待他们的是一位分管副主任,态度依旧客气,但接过文件时,眼神里也带着一丝审慎。如此规模的资产盘活,涉及面广,决策层级高,绝非一次会谈、一份方案就能定夺。
“高总,林总,你们的效率和诚意我们都看到了。”副主任翻阅着厚厚的方案,语气官方而沉稳,“方案我们会尽快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发改、财政、规划、环保、人社等进行联合评审论证。这需要时间,也希望你们理解。有任何问题,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及时与你们沟通。”
“我们理解,完全理解。麻烦领导们费心。”高辉态度谦逊而诚恳,“我们‘高记’随时准备配合进一步的调研和洽谈。”
走出招商办大楼,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高辉和林薇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如释重负的疲惫,以及更深层次的不安与期待。该做的、能做的,他们已经尽全力做到了最好。接下来,便是漫长而煎熬的等待。命运的舵轮,暂时交到了别人手中。
回到公司,气氛也变得有些微妙。项目方案提交后,前期那种争分夺秒、目标明确的紧迫感骤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悬在半空的焦灼。每个人都在心里揣测着区里的反应,计算着各种可能性。
栓子摩拳擦掌,却又无处发力,只能一遍遍打磨他那已经修改了无数遍的生产线规划图,恨不得立刻就能带着施工队开进那片荒芜的厂区。
赵经理则保持着职业的冷静,开始着手准备后续可能需要的更详细的财务数据,以及应对不同评审结果的预案——无论是通过、驳回,还是提出修改意见。
林薇努力维持着公司的日常运转,处理积压的订单和渠道关系,但心思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区招商办那边。
高辉则陷入了另一种忙碌。他一方面要稳定军心,安抚核心团队因等待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另一方面,他开始更频繁地接触陆明以及其他可能潜在的投资方,为项目一旦获批后所需的巨额资金寻找更多的备选方案。他清晰地知道,区里的认可只是第一道关卡,真正的考验在于市场和资本是否愿意为他的雄心买单。
等待的日子里,时间仿佛被拉长了。每一天都变得格外漫长。电话铃声每次响起,都会让人的心提一下,但大多都是日常的业务往来。
一周过去了,没有消息。
两周过去了,依然沉寂。
最初的期待渐渐被疑虑侵蚀。栓子开始有些沉不住气:“辉哥,这都多久了,是不是没戏了?那么多衙门,会不会互相扯皮?”
连林薇也忍不住在夜里轻声问:“高辉,会不会是我们太异想天开了?那个盘子,对我们来说,可能还是太大了……”
高辉心里同样七上八下,但他不能在团队和家人面前表露出来。他只能压下内心的波澜,用坚定的语气安抚道:“别瞎想,政府办事有流程,评审论证需要时间。那么大一个厂子,关系到那么多遗留问题,慎重是应该的。我们要沉住气。”
话虽如此,他自己也在利用各种人脉,小心翼翼地打听着评审的进展,得到的回复大多是“还在讨论中”、“涉及部门多,需要协调”。
在焦灼的等待中,高辉反而有更多时间冷静下来,反复审视那份方案,思考每一个细节,预演可能遇到的质疑和挑战。他甚至在脑海中开始规划,如果项目真的获批,第一步该做什么,第二步该找谁……他将等待的时间,变成了在脑海中进行的又一次沙盘推演。
就在这种希望与疑虑交织、几乎要将人的耐心耗尽的时候,在方案提交后的第三周,一个平常的下午,高辉桌上的电话响了。来电显示,是区招商办的号码。
高辉的心猛地一跳,深吸了一口气,才稳住了有些发颤的手,拿起了听筒。
“喂,您好,我是高辉。”
喜欢赎的光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赎的光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