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果断刹车,操控赛车驶向内侧路肩,让右前轮碾过红白相间的赛道边线,随即迅速回到柏油路面,适时踩下油门提速,但又不敢过猛。
很快,我再次降档,轻踩刹车,精准切入弯道的第二个弯心,最后顺利驶出弯道,在后方直道上终于能全力加速。
丰田引擎在身后轰鸣,我任由赛车尽情驰骋,巧妙引导它穿过直道上的小弯,同时为即将到来的六号弯——德雷萨克弯道做好准备。
这个弯道类似发夹弯,但比此前的弯道更宽、车速也更快。以当前的速度,必须大力制动。我左脚稳稳踩下刹车,降档的同时小心翼翼防止前轮锁死,随后再次右转入弯。
截至目前,三号弯和四号弯是赛道上仅有的左弯,而从德雷萨克弯道驶出、加速冲向七号弯时,又一个左弯即将来临。
在七号弯入口,我遇到一辆正在慢驶的红牛二队赛车,估计刚从维修区驶出。我保持车速,大幅避让,超过慢车后,轻抬油门切入七号弯,让赛车滑向路肩后迅速调整,及时踩下油门,冲向八号弯。
八号弯又长又快,与位于比利时的斯帕赛道的波恩霍尼弯有些相似,虽没有那般传奇色彩,却也极具挑战性。
我稍稍减速,精准切入第一个弯心,擦过路肩后踩下油门,操控赛车驶向这个长左弯的第二个弯心,为接下来的九号弯和十号弯做好路线调整。
进入九号弯前需要制动减速,出弯后加速驶向十号弯,临近十号弯时再次刹车,利用气流稳定车身,随后踩下油门,操控赛车顺利通过佩卢基弯道。
紧接着,我进入一段短直道,前方就是十一号弯——塞纳之字形弯道。
这里原本是个大弯,但随着赛车速度提升以及赛事对安全的重视,这个高速弯被改造成了之字形弯道。
我不得不刹车,精准操控赛车完成右-左转向组合,随后沿着略带曲折的赛道继续前行。
从这里开始,我得以短暂全力加速,因为十二号弯——法拉利弯道,不过是通往最后发夹弯途中的一个高速小弯。
驶过维修区入口后,我将其视为准备进入发夹弯的第一个标志,同时紧盯赛道外侧的白色标记牌。
终于,时机成熟,我猛地刹车,向左打满方向,完美绕过最后一个弯道,重新回到起跑直道。我任由V8引擎再次轰鸣,同时通过车队无线电与马尔梅迪取得联系。
“一切运转完美!随时可以开始测试!”
我对着无线电兴奋汇报,首圈测试顺利完成。
此刻,就等车队下达今日任务——长距离测试、短程冲刺、模拟排位,或是调试车辆、测试部件,亦或是单纯积累里程收集数据。
冬测期间,车队能做的工作繁多,相较于车手,这段时间对工程师而言更为关键。
他们要验证设计理念的可行性,摸清赛车与赛道特性,找出需改进之处、潜在弱点与竞争优势,更要在澳大利亚首战之前,将所有数据转化为制胜策略。
不过,我格外珍惜每一圈驾驶机会,能在赛季正式开启前熟悉赛车性能,对我来说是难得的机遇。
而且,与去年赛季中测试不同,如今我是这辆赛车的专属驾驶者,无需再为他人决策,所有判断都只为自己负责。若发现问题或想尝试新方向,此刻就是绝佳时机。
这辆赛车不仅为汤米?科斯金宁打造,同样也属于我,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试车手与正式车手的本质区别。
“张骋,接下来进行轮胎与燃油消耗测试,按正赛节奏跑,别过度激进,但要跑出有竞争力的圈速,我们看看长距离驾驶后赛车状态如何。”
彼得向我布置任务,这无异于一场即兴的正赛模拟,考验我与赛车的磨合程度。
我立即响应,在赫雷斯赛道飞驰,途中陆续遇到其他车队的测试车辆。法拉利、迈凯伦、宝马索伯、雷诺、红牛、红牛二队、本田、超级亚久里、丰田、世爵,当然还有我们威廉姆斯车队。
F1赛场上的十一支队伍,既有历史辉煌的老牌劲旅,也有奋力拼搏的新生力量。
威廉姆斯车队则有些特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曾是F1赛场上的绝对霸主,但自2000 年代中期与宝马合作破裂后,成绩逐渐黯淡。
如今,我们期望借丰田的技术支持与贝耐公司的资金注入,重振旗鼓,重回巅峰。
不可否认,曾经的威廉姆斯或许根本不会签下我这样的车手——他们无需冒险启用新秀,更不会选择一位从Gp2亚洲系列赛出身的自费车手。
但我暗下决心,要用实力证明自己配得上这个席位,加入车队绝不仅仅因为资金支持,尽管现实是威廉姆斯的困境给了我机会。
二十多圈后,油箱见底,车队召回指令传来。
普利司通轮胎已出现明显磨损,抓地力有所下降,但如果继续坚持,或许还能再跑几圈。若是更软的备选胎,此刻恐怕早已不堪重负,好在车队为我选用了较硬的主胎。
我驶入维修区,赛车被千斤顶抬起,缓缓推入车库。彼得与团队成员围在一起,分析我首次长距离测试的数据。
我拔下方向盘,摘下青蓝色手套,掀开头盔面罩,稍作放松,等待马尔梅迪前来交流测试结果。
迈克尔?科罗内坐在车库后方,密切关注着团队工作,而弗兰克爵士则在围场某处,亲自监督这支以他名字命名的车队。
听说他对冬测寄予厚望,已安排多场与潜在赞助商的会面,既有曾经的合作伙伴,也有全新面孔,期望能在赛季正式开始前为车队引入更多支持。
威廉姆斯成功签下贝耐公司,还迎回沙特阿拉伯航空公司——这家曾赞助约翰内斯?科斯金宁 1982 年夺冠的企业,如今再度助力他的儿子汤米开启F1新赛季。
“干得漂亮,张骋。接下来我们需要你这么做。昨天汤米测试了一些部件,我们希望你也装上这些部件跑一跑。再进行一次长距离模拟,收集传感器数据,然后告诉我们和第一次测试相比有什么不同感受。重点关注车辆的平顺性、速度、空气动力学敏感度、抓地力,以及任何你察觉到的细节。我们想通过测试确定本赛季空气动力学套件的调校方向,所以别顾虑,大胆说出你的想法,明白吗?”
彼得详细地交代任务,我坚定地点点头。车队随即忙碌起来,将赛车更换为新的配置,我也为下一次上场做好准备。
这样的工作对我来说并不陌生,让我想起了上个赛季作为试车手时的经历。
在赛道上与其他车队的车辆同场测试,也不是第一次遇到。毕竟大多数F1车队都集中在英国,之前在银石赛道测试时,就曾和其他车队撞期,我早已习惯应对前方慢车,或是身后飞驰而来进行飞行圈测试的车辆。
这些状况我都能从容处理,所以在当天剩余的测试项目中,以及接下来两周的测试过程里,我的紧张感逐渐消散。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的测试成绩相当出色,单圈时间与宝马索伯车队相差无几,甚至比我们的技术伙伴丰田车队还要领先。
喜欢F1之飞驰人生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F1之飞驰人生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