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页翻动的声音很轻,却像是敲在耳边的鼓点。林小满的手指停在那行刚浮现的文字上——“她写了三年,每天一页。”墨迹未干,边缘微微泛着湿气,仿佛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纸里渗出来的。
她没抬头,只是将手轻轻覆在书面上。温度还在,不烫也不冷,像有呼吸似的起伏着。
李阳合上笔电,揉了揉眉心:“刚才那段数据传完了。监测系统上线,信号稳定。”他顿了顿,“那个女人……说了一句‘已接收’,然后就断了。”
周予安靠在长椅上,眼睛闭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腕上的链坠。那光又闪了一下,微弱得像风里的火苗。
林小满终于抬起头,把徽章从口袋里拿出来。灰铜色,表面有些磨损,但纹路清晰。她盯着看了几秒,然后起身走到桌边,把它别在衣襟内侧,紧贴胸口的位置。
“我们得动起来。”她说。
李阳撑着桌子站起来:“查什么?从哪儿开始?”
“从中年男子提过的组织。”她的声音很稳,“他说他们是‘研究书籍的’,可他们盯上了读书会,还试图拿走这本旧书。这不是学术兴趣。”
周予安睁开眼,嗓音有点哑:“那天……他在念诗的时候,眼里没有光。不是热爱书的人会有的样子。”
“那就先找痕迹。”林小满翻开《读者留言簿》,指尖划过照片里三个人的手腕,“他们留下的东西不会白费。既然这本书选择了我们,它就不会只给一句话。”
她把书推到中间,三人围拢过来。
“分工。”她说,“李阳,你去查公开记录。任何和这个组织有关的名字、备案、活动公告。图书馆、文化局、论坛帖子,哪怕是一条微博转发也别放过。”
李阳点头:“我还能调些老档案的缩微胶卷。纸质的不容易被删干净。”
“我去试试徽章的权限。”林小满摸了摸胸前的金属片,“最低层级的数据应该能碰。如果‘守书人’真的监测过异常读书会,总会留下点影子。”
她顿了顿,看向周予安:“你先别勉强。但如果手链再发热,或者你脑子里又出现那个教室的画面,立刻告诉我们。”
少年摇头:“我不累。我能帮忙。”
他说完,抬手按住书脊。青光果然又浮了出来,比之前更淡,却持续不断。手链也随之亮起一点微芒,像是回应。
“它们在沟通。”李阳低声说。
林小满没说话,只是把掌心贴在封面上。几秒后,一行字缓缓浮现:
“南城第三十七次聚会,编号c-9。”
她记下这句话,又问:“还有吗?还能看到别的吗?”
少年咬着牙,额头沁出汗珠。他的手指微微发抖,但没松开。
忽然,书页剧烈震了一下。
不是翻动,是整本书猛地一颤,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
林小满立刻护住它,同时察觉到周予安的脸色瞬间发白。
“怎么了?”她抓住他的手腕。
“有人……在拉。”他喘着气,“不是我看它,是它想让我看——”
话没说完,他整个人向后倒去。李阳一把扶住他肩膀,才没摔在地上。
林小满迅速合上书,抱在怀里。那震动消失了,但空气里残留着一丝说不清的压力,像是有人在远处盯着他们。
“不能再试了。”她对周予安说,“你撑不住。”
少年嘴唇动了动,没反驳,只是点了点头。
李阳皱眉:“刚才那是警告?还是干扰?”
“不知道。”林小满盯着书封面,“但它确实在传递信息。问题是谁在拦它。”
她站起身,走向角落的旧柜子,从底层抽出一台老旧的读卡器。这是之前灰袍人撤离时遗留下来的设备之一,外壳有裂痕,但灯还亮着。
“试试接入。”她说。
李阳帮她接线,插进U盘大小的接口。屏幕亮起,跳出登录界面。
林小满将徽章靠近感应区。
滴的一声,提示音响起。
【权限不足。需双认证。】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访问受限,仅开放历史监测日志(一级)。
“至少没完全锁死。”李阳松了口气。
林小满点击进入,调出最近一年的记录。页面加载缓慢,每一条都标注了时间、地点、情感波动强度等级。
她一条条往下看。
多数是普通读书会,评分低,无异常。
但在三个月前,有一条标记为“高值残余”的条目,位置正是南城旧图书馆地下阅览室。
她放大查看详情。
内容只有两行:
情感共振峰值达临界值
参与者集体报告梦境重叠
没有名字,没有后续处理记录。
“就是这里。”她说,“那次之后,手链开始热,周予安也开始看见画面。”
李阳已经打开笔记本,在画时间线:“中年男子出现在四场读书会中,都是在这些高波动点之后。他不是随机来的,是在追踪什么。”
“或者筛选。”林小满补充。
两人沉默了一瞬。
这时,周予安坐直了些:“我想起来了……那天他离开前,手里攥着一张纸条。我没看清字,但上面有个图案——和神秘书签一样。”
林小满眼神一凝:“他在收集线索,和我们一样。”
“但他站在另一边。”
第二天上午,李阳去了市档案馆。
林小满留在书店,继续测试徽章功能。她发现只要把旧书放在徽章正上方,就能激活一个极小范围的波动探测圈,半径约百米。一旦附近出现强烈情绪集中,比如恐惧或执念,指示灯就会闪烁。
她在桌上画了个简易地图,标出过去半年所有异常点。七个位置,呈环形分布,中心正是南城旧图书馆。
“不是偶然。”她自语,“是圈。”
傍晚,李阳回来,脸色不太好看。
“关键词被屏蔽了。”他说,“不管是‘典籍复兴计划’还是‘书籍研究组织’,数据库里全无记录。连三年前的文化论坛报道都被撤了。”
“纸质呢?”
“缩微胶卷找到了一则。”他递过笔记,“这里写着,该组织曾以非营利机构名义注册,主办过三次‘深度共读营’,后来因‘内部调整’注销。负责人姓名……查不到。”
林小满接过本子,看到其中一句备注:
活动期间参与者反馈记忆力增强,专注力提升,部分人称‘梦中能背诵未读过的篇章’。
她眉头皱紧。
“这不是读书,是植入。”
当晚,他们决定走访两名曾参加过共读营的居民。
地址是从监测记录里反推出来的居住范围,勉强能对应上两个名字。
第二天下午,林小满和李阳敲开了第一户人家的门。
是个中年女人,开门时正在晾衣服。
“您记得参加过一个读书活动吗?大概三个月前,在社区文化中心。”
女人动作停了一下,脸上的表情变得模糊:“读书?我不太爱看书啊。”
“叫‘共读营’,有人带你们一起读诗,讨论感受。”
“哦……那个啊。”她笑了笑,“好像有过一次,但记不清了。也没啥特别的。”
林小满盯着她的眼睛。对方目光平稳,语气自然,可那种“记不清”来得太快,像被人提前设定好的回答。
他们道谢离开。
第二户更离谱。那人直接说:“从来没听说过这种活动。”
可林小满清楚,这人就在监测名单上,情感波动等级达到四级。
回到书店,天已经黑了。
周予安坐在桌边,手链一直在闪。
“我去试着扫了一下他们的脑域。”他说,“有种奇怪的东西压着记忆,像一层膜。不是遗忘,是被盖住了。”
林小满握紧了拳:“他们在抹痕迹。”
李阳把今天的所有信息摊开:“组织存在过,现在转入地下。他们有能力影响人的记忆,至少是短期压制。而且……他们知道我们在查。”
“不然不会这么快反应。”林小满站起身,把徽章放在桌子中央,启动预警模式。一圈极淡的光晕扩散开来,笼罩整个空间。
“从今晚开始轮值。”她说,“我守前半夜,李阳接后半夜。周予安休息,但如果有共鸣,随时叫我们。”
少年没反对,只是把手链解下来,轻轻放在旧书旁边。
“它还在响。”他说。
林小满低头看去。
书页安静,可链坠正微微晃动,像是被风吹动,可屋里根本没有风。
她拿起笔,在新的本子上写下第一条调查日志:
目标:查明书籍研究组织的真实目的。
现状:对方具备掩盖痕迹的能力,可能影响认知。
推论:读书会是筛选节点,他们在找特定的人。
笔尖停了停,她继续写:
我们不是目标,是变数。
那就让他们看看,变数怎么撕开黑幕。
夜深了。
李阳靠在椅子里打盹,头一点一点。
林小满坐在灯下,盯着徽章的指示灯。
忽然,它闪了一下。
红色。
短促,清晰。
她立刻起身,走到窗边拉开一条缝。
外面街道空荡,路灯昏黄。
可就在对面楼顶,一道轮廓正缓缓转身,手中似乎拿着什么东西,正对着书店方向。
林小满屏住呼吸,伸手抓向桌上的旧书。
喜欢执念事物所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执念事物所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