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赵云、徐晃、孙轻、李大目等人围坐议事,各抒己见后迅速达成共识:那是汉家势力的内斗,人民军不掺和。
张远笑道:“狗咬狗,一嘴毛,都不是好东西。等他们打出狗脑子,我们再伺机而动。”
酸枣城外旷野,“讨董安汉”的大旗猎猎作响。
安阳县令刘备携关羽、张飞,率千余将士风尘仆仆赶来。
这支队伍人数不多、衣甲陈旧,却个个精神抖擞。
刘备早年平定黄巾、镇压并州“赤匪”屡立战功,虽官职低微,却在诸侯间攒下忠义名声。
刚入营区,便有旧识上前寒暄,其中幽州牧公孙瓒的出现让他尤为欣喜——
多年未见,公孙瓒见他风骨依旧,朗笑道:“玄德,我就知道你会来!”
刘备拱手逊谢,目光却扫过周围诸侯的营帐,眼底掠过一丝淡淡的失望。
此番会盟由曹操发起,应者虽众,多是虚与委蛇:韩遂、马腾困于凉州通路受阻,刘表、刘璋坐拥荆益只求自保,皆只派使者前来敷衍;
真正亲率兵马到场的,不过陈留曹操、幽州公孙瓒、渤海袁绍、淮南袁术、下邳孙坚、安阳刘备、济北鲍信、山阳袁遗、东郡桥瑁数人。
众诸侯中,公孙瓒经营幽州多年,势力已扩至冀州,实力最强;
袁绍凭借四世三公家世,名声最盛,一到场便被众星捧月般围在中央;
曹操虽为发起者,兵马仅数千,却往来奔走,极力促成会盟,神色间满是急切。
刘备,带着关、张二人立在人群边缘,始终沉默不语。
约定时辰一到,众诸侯齐聚盟坛之下,商议推举盟主。
鲍信率先开口:“公孙将军兵强马壮,当为盟主,统领盟军!”
公孙瓒却摆手推辞,朗声道:“我虽有些许兵马,却不如本初公德高望重。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由他出任盟主,方能号令群雄、凝聚人心!
某愿全力辅佐!”
这番话既给了袁绍面子,也暗合众人“拥袁”心思。
袁绍故作谦逊推辞两句,见无人反对,便顺水推舟应承下来。
人群中的袁术看得牙痒,嘴角一撇,暗骂:“一个妾生子罢了,也配当盟主?若非沾了袁家根基,谁肯买你的账!”
可他深知实力不及袁绍,只得将不满憋在心底,面上装作赞同。
盟主既定,便议出兵目标。
曹操上前拱手道:“盟主,各位将军!董卓废帝立新、把持朝纲,乃汉家心腹内患;
并州‘赤匪’虽为祸,却未必即刻东进。眼下当遵‘攘外必先安内’之策,先合力诛灭董卓,再回头清剿赤匪,方能稳固大局!”
这话正合众人心意。
鲍信、袁遗等人个个拍案而起,声嘶力竭地痛斥董卓恶行,一副即刻便要提兵西进、踏平洛阳的架势,但是谁都不愿意打头阵。
刘备目光缓缓扫过这些慷慨激昂的诸侯脸庞。
他瞥见袁绍端坐盟主位上,面色雍容,嘴角虽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却只是不痛不痒地颔首附和,对兵马调度、粮草筹备等具体出兵事宜绝口不提。
一旁的袁术眼神闪烁不定,时而瞥向帐外自家兵马的方向,显然在暗自盘算此战的利害得失。
公孙瓒没有开口,一副只带耳朵不带嘴的作态,也不愿意当出头椽子。
曹操见无人愿打头阵,准备将这任务揽过来。
恰在此时,孙坚站出来,喝道:“董贼祸乱朝纲,屠戮忠良,天下人皆欲诛之!
某家愿为先锋,率本部兵马,直捣洛阳,必取董卓狗头献于盟前!”
刘备眸中瞬间闪过一丝炽热的赞许与共鸣,当即上前一步:“孙将军忠勇之举,令备敬佩!备虽兵微将寡,愿率麾下千余将士,与将军共为先锋,刀山火海,在所不辞!”
孙坚大笑:“玄德,有你相助,何愁董贼不灭!”
先锋人选既定,又初步定了出兵路线,盟誓仪式正式开始。
袁绍手持铜盘,以匕首刺破指尖,滴血入盘,高声宣誓:“我等今日歃血为盟,共讨董贼,匡扶汉室!
若有二心,天诛地灭!”
曹操、公孙瓒、刘备等人依次上前蘸血立誓,台下将士齐声高呼,声震旷野,场面好不热闹。
坛下角落,许义穿着华丽锦衣,笑嘻嘻地看着这一切。
他目光扫过各路诸侯随从,忽然在袁术身后瞥见一个熟悉身影——那人身着副将服饰,面容刚毅,眉眼间竟与当年在并州见过的人民军陈忠将军有七分相似。
许义心里咯噔一下,猛地咽下嘴里的饼,揉了揉眼睛再看,可那人很快转身,挺拔背影渐行渐远,再难看清面容。
“怎么会是他?”许义喃喃自语,又张望半晌,始终未能再睹正面,只得当是自己眼花,摇了摇头,继续看台上热闹。
酸枣会盟的消息传到洛阳时,董卓正踞于府中宴饮,那股子酒意瞬间被怒火冲散。
他猛地将酒樽掼在地上,厉声咆哮:“竖子敢尔!忘恩负义的匹夫!”
他胸膛剧烈起伏,虬髯倒竖:“我诛宦官、清君侧,废昏立明,哪一样不是为了匡扶汉室、让这天下重归太平?
可这群世家子弟,只念一己私利,竟聚众反叛——这大汉的江山,难道是他袁氏一门的不成?”
一旁李儒见状,连忙上前躬身禀报:“丞相息怒!袁绍叔父袁隗及其家眷仍在洛阳城中,不如……”
“杀!”董卓不等他说完,便咬牙切齿地截断话语,“满门抄斩,一个不留!
我倒要看看,没了袁家这棵根基,他袁绍还能蹦跶多久!
我要让天下人都看看,背叛我、背叛大汉的下场!”
很快,袁隗一家数百口被押赴刑场、屠戮殆尽的消息传遍洛阳,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无人敢言。
贾诩上前躬身劝谏:“丞相,逆贼虽众,却各怀异心、人心不齐,不足为惧。
不过为避其锋芒,暂避长安实为上策,待日后重整旗鼓,再徐图后计不迟。”
董卓正沉浸在“杀尽天下负心人”的愤懑中,闻言更是怒不可遏,一脚踹翻身旁的案几,杯盘滚落一地:“迁什么都!
我手握十万雄兵,麾下猛将如云,还怕一群土鸡瓦狗组成的乌合之众?
传我命令,即刻整备兵马!
待那群忘恩负义的狗东西来攻,我必亲率大军,将他们一个个挫骨扬灰。
让他们知道,谁才是能让汉室再次伟大的人!”
这时,李儒眼神闪烁着算计:“丞相息怒,叛贼来势汹汹,我等虽强,却需防腹背受敌。
那并州张远率领的‘赤匪’势众,若能与他们订立协约,许以重利,让其袭扰逆贼后方,我等便可专心应对正面攻势,事半功倍!”
“订立协约?”贾诩当即反对,“不可,不可,我等皆是大汉忠臣,‘赤匪’为乱臣贼子,万万不可!”
这话一出,帐内不少官员憋红了脸,神色尴尬。
董卓却不以为意,反倒重重拍案,沉声道:“我等乃大汉忠臣,天地可鉴,何须多言?
我废昏立明、诛奸佞、整朝纲,所作所为皆是为了稳固江山社稷,而非固守那虚无缥缈的虚名!
眼下反贼是心腹大患,张远之流不过疥癣之疾,暂且联手又何妨?
只要能破贼军、清寰宇,让大汉再次伟大,些许非议又算得了什么?”
稍顿,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可与张远商议结盟,让他速速牵制叛贼后方。待我平定叛乱,再回头收拾这等蟊贼!”
贾诩略一沉吟,拱手道:“丞相明断。帐中诸事离不开文优先生统筹,不如让我亲往并州出使,定能说动张远。”
董卓满意点头,紧绷的脸色稍缓,沉声道:“好!便依你所言,此事速去速回,莫耽误军机!我倒要看看,那些反对我的人,最终能落得什么好下场!”
贾诩躬身领命,转身退下时,嘴角微微上扬,眼底闪过一丝难测的深意。
喜欢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