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在上艾为张杨接风时,卢奴城的一间客栈里,张辽正凝神思索。
营救张世平与苏双的计策已初见眉目,虽已搭上牢头的线,却还需进一步打通关节,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大哥,不好了!”
一名亲卫撞开房门,声音带着急颤,“刚收到消息,今日午时,张纯要在广场处决一批‘逆贼’,名单上……有张世平和苏双!”
张辽猛地抬头,脸色骤变:“午时?来不及了!”
他在狭小的房间里来回踱步,张远的叮嘱犹在耳畔——“事不可为,切勿勉强,保全自身最为重要”。
可转念又想起红岩岭火堆边的议事,想起人民军缺衣少粮的窘迫,想起情报网的匮乏。
他太清楚,张远要救这两人,正是为了借他们的智慧与门路,为人民军劈开一条生路。
个人安危与人民军的前途,在他心中剧烈碰撞。
最终,张辽猛地顿住脚步,牙关紧咬,眼中闪过决绝:“传我命令!分三路行动——一路去城西草料场放火,制造混乱;
一路去北门抢占城门,撕开缺口;剩下的人,跟我去劫刑场!”
卢奴城的刑场设在西北城的一个广场上,午时未到,已围满了百姓。
十几名“逆贼”被反绑着押上刑台,多是本地富商,或是张纯看不顺眼的大族子弟。
张世平与苏双也在其中,一身伤痕。
百姓们交头接耳,议论声里带着恐惧。
楼阁之上,张纯凭栏而立,阴鸷的目光扫过广场上一张张惊惧的脸,嘴角勾起冷笑——
他要的就是这效果:唯有让恐惧刻进骨子里,才能让这些人乖乖服从。
刑台上,张世平望着灰蒙蒙的天,低声感慨:“算计一生,操劳一生,纵有万贯家财,到头来,却抵不过一个‘官’字压身。”
苏双语气倒看得开:“大哥莫叹。咱们走南闯北,见过长安的繁华,也踏过塞北的风沙,这一世,值了。
只是可惜,一路上撒钱结交的那些豪杰,到头来,竟没一个肯为我们伸出援手。”
张世平苦笑:“咱们经商的,最懂‘人情薄如纸’的道理,又何必感慨。”
眼见着其他“逆贼”的亲眷在台下哭哭啼啼送行,场面悲戚,两人心中也泛起苦涩。
他们并非在乎有没有人送行——至亲或遭屠戮,或已提前转移,早已四散。
只是念及那些转移的儿女,他们死后,这些孩子还能在乱世中活下去吗?
“天道不公啊……”张世平喃喃道。
就在刽子手举起屠刀的刹那,人群中突然暴喝一声:“动手!”
张辽一跃冲上刑台,手中长刀寒光一闪,瞬间劈断两名刽子手的手腕。
身后十几名亲卫紧随其后,刀光剑影间,刑台上下大乱。
一切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
张辽救下将张世平与苏双,将他俩护在身后,沉声喝道:“跟我走!”
楼阁中的张纯见状,非但不惧,反而冷笑:“跳梁小丑,也敢在此放肆?给我杀!”
四面八方的汉军如潮水般涌来,刀枪并举,将刑场围得水泄不通。
就在这危急关头,城西突然升起浓烟,火光冲天——草料场的火起了!城中各处 ,也发现零星火情。
“着火了!快跑啊!”
“是匪贼作乱!”
百姓们惊慌逃窜,哭喊声、尖叫声混作一团,整个卢奴城瞬间陷入混乱。
楼阁中的张纯脸色骤变,狠狠一拍栏杆:“废物!快派人救火!绝不能放走这群匪贼!”
火势蔓延,汉军调度大乱,张辽的压力顿时大减。
他护着张、苏二人,刀光里劈开一条血路,直奔北门。
事先安排在北门的弟兄正与守军死战,几名亲卫用身体死死顶住门扇,胸口被刺穿了还不肯退,终于撞开一道仅容一人一骑通过的缝隙。
“将军快走!”
“将军快走!”
张辽带着张、苏二人冲出门缝的瞬间,身后传来弟兄们的嘶吼。
他回头望了一眼,那几名亲卫正用血肉之躯堵着追兵,长刀入体的闷响、骨头断裂的脆响,还有他们的怒喝,渐渐都没了声息。
一路奔逃,直到远离卢奴城,张辽才敢停下喘息。
清点人数时,他眼眶通红——出发时的八十多人,如今只剩七个,其余的弟兄,都永远留在了那座城里。
众人抹着泪,不敢停留,继续往北奔至唐河。
张辽将马匹放开,任由它们驮着鞍鞯向北疾驰,留下一串蹄印,自己则带着张、苏二人转身向南,隐入山林。
“多谢好汉相救,敢问高姓大名?”张世平终于缓过神,颤声问道。
张辽望着南方,声音沙哑:“我来自老姑庙。”
“老姑庙?”那是他们第一次和张远见面的地方,苏双猛地抬头,眼中闪过震惊,“是……是张首席派你来的?”
张辽点头,语气沉重:“为了救你们,我们牺牲了八十一位弟兄——他们本可以不用死的。望你们,莫要辜负他们的牺牲。”
张世平闻言,对着卢奴城的方向“噗通”跪下,连连磕头,泪水混着尘土淌满脸庞:尘土淌满脸庞:“八十一位英烈的大恩……我张世平记一辈子!”
苏双也跪了下来,神色坚定如铁:“我二人大难不死,就是重生。
这条命,从今往后就是人民军的。
别说刀山火海,就是粉身碎骨,也绝不皱一下眉!”
“张纯夺走的不过是我们明面上的家产,”张世平擦去泪水,眼中燃起光,“但我们藏在各地的财富与门路,他夺不走!只要能为人民军出力,我们倾尽所有!”
张辽摆了摆手:“这些话,不必跟我说。到了山上,亲自对首席讲吧。咱们现在还在敌后,能不能活着回到太行山,犹未可知。”
接下来的日子,一行人东躲西藏,昼伏夜出,饿了啃野果,渴了饮山泉,衣服被荆棘划破,脚底磨出血泡,硬是凭着一股信念,朝着太行山的方向艰难挪动。
不知走了多少日夜,当他们终于望见太行山的轮廓时,山间已是春意盎然。
桃花挂满枝头,粉红一片,映得整个山谷都温柔起来。
山脚下,张远正带着张杨、典韦等人等候。
见张辽等人身影出现,他快步迎上前,第一句话便是:“文远,辛苦了!”
张辽望着他,嘴唇动了动,最终只化作一声:“幸不辱命。”
张远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看向张世平与苏双,笑容温和:““张兄,苏兄,一路辛苦,可算把你们盼来了!”
喜欢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