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箭”风波虽然以老周的清白得以证明而告终,但它像一根刺,深深扎在叶凡和整个政策研究组的心里。它提醒着他们,改革的道路绝非坦途,隐藏在掌声背后的,是随时可能射出冷箭的黑暗角落。
叶凡没有沉浸在愤怒或后怕中,他清楚地知道,仅仅被动防御是远远不够的。对方之所以敢如此肆无忌惮,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专班,尤其是他叶凡,虽然手握尚方宝剑,但尚未真正建立起足以震慑宵小的 “威” 。这个“威”,不仅来自上级的授权,更来自于自身敢于亮剑、并且能够精准斩断乱麻的执行力。
他决定,必须尽快“立威”。而“立威”最好的方式,就是抓住《规定》出台后的第一个典型案件,以雷霆万钧之势,公开、公正、从严处理,杀一儆百。
机会很快送上门来。
《规定》中明确要求“严禁利用行政权力指定中介服务”。然而,省住建厅下属的一个行业协会,却顶风作案,被企业实名举报其利用组织“行业标准培训”的机会,强行捆绑高价辅导材料,并暗示不购买材料可能影响企业相关资质年审。
举报信直接寄到了专班办公室。
叶凡看完举报信,眼中寒光一闪。住建厅,这是实权部门,其下属的协会更是盘根错节。拿它开刀,阻力必然巨大,但一旦成功,震慑效果也将是空前的。
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召集政策研究组和从省市场监管局、司法厅抽调的精干力量,成立了一个小型调查组。
“同志们,这是我们《规定》出台后接到的第一起实名举报,也是检验我们决心和能力的试金石。”叶凡的开场白简短有力,“对方是省直重要部门的协会,背景不浅。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查个水落石出!不管涉及到谁,只要违反《规定》,一律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他亲自担任调查组组长,制定了“快、准、狠”的调查策略:绕过可能走漏风声的常规渠道,直接对接举报企业,获取第一手证据;同时,以调研名义,约谈协会负责人和相关经办人员,形成心理压力;协调市场监管部门,同步核查其收费行为的合法性。
调查过程果然遇到了强大的阻力。协会负责人态度傲慢,起初矢口否认,将捆绑销售解释为“企业自愿选择”;住建厅相关处室的负责人也打来电话,语气不悦地表示“协会工作有其特殊性”,希望专班“客观看待”,“注意影响”。
叶凡顶住压力,态度强硬:“特殊性不能成为违反规定的理由!《规定》是省政府印发的红头文件,对所有部门、所有协会一视同仁!如果住建厅觉得《规定》不合适,可以正式向省政府提出修改意见,但在修改之前,必须严格执行!”
在确凿的证据和叶凡不容置疑的态度面前,协会的防线很快崩溃,承认了违规事实。调查组迅速形成了处理建议报告:责令该协会立即停止违规行为,清退违规所得,并在全省范围内通报批评;建议住建厅对协会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并限期整改。
报告报送魏省长。魏省长阅后,勃然大怒,在报告上批示:“顶风违纪,性质恶劣!必须严惩!按专班意见办,处理结果公开见报!”
省长的批示,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处理决定迅速下达并执行。省报在显要位置刊登了对此事的通报,点了住建厅和该协会的名。一时间,全省震动!
这是《规定》出台后,第一次有省直部门的协会被公开“开刀问斩”,而且处理得如此迅速、如此严厉!各个厅局、各地市政府,尤其是那些下属协会、中介机构存在类似问题的部门,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私下里的抱怨和侥幸心理,被这记重锤砸得粉碎。
“叶凡这小子,是真敢下手啊!”
“看来这次省里是动真格的了,以后得小心点。”
类似的议论,在各个办公室悄然流传。
政策研究组的办公室内,气氛则截然不同。之前因“暗箭”而笼罩的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扬眉吐气的振奋和更加坚实的凝聚力。
小郑兴奋地对叶凡说:“叶处,这下看谁还敢小瞧我们专班!看谁还敢乱射暗箭!”
老周更是感慨万千,握着叶凡的手:“叶凡,谢谢你!这次要不是你顶住压力,果断处理,我这口恶气还不知道要憋到什么时候!”
叶凡看着士气高昂的团队,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支“威”,算是初步立起来了。
通过这次典型的成功处理,他向所有人清晰地传递了几个信号:
第一,《规定》不是纸上谈兵,是带电的高压线。
第二,专班不是摆设,有决心也有能力执行规则。
第三,他叶凡,不是一个可以轻易被暗箭吓退的书生。
“立威”的目的已经达到。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他深知,威立之后,更需以“信”相承。接下来,必须确保《规定》在全省范围内得到公平、一致的执行,不能因人而异,因部门而异。否则,刚刚建立的威信,很快就会崩塌。
他走到办公室那面标志性的问题清单墙前,在处理完毕的“住建厅协会违规”一栏,画上了一个鲜红的勾,然后在旁边,用粗笔写下了四个字:
“规则至上”。
这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承诺。
暗箭或许还会再来,但只要规则之剑高悬,他便有信心,在这片改革的战场上,开辟出一片朗朗乾坤。而他和他的团队,将继续作为这把剑最坚定的执剑人。
喜欢象牙之塔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象牙之塔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