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省长办公室的那场单独谈话,像一道分水岭,将叶凡在省委政策研究室的生涯清晰地划分开来。谈话的内容并未对外公开,但其效应却如同投入池塘的涟漪,在特定圈层内无声而迅速地扩散。
叶凡能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标签”正在发生变化。他不再仅仅是“研究室那个笔头子不错的年轻处长”,而是逐渐被视为“在魏省长那里挂了号”、“能直达天听”的人物。这种变化并非通过文件或任命体现,而是渗透在无数细节之中。
去省委办公厅办事,接待人员脸上的笑容更真诚了几分,效率也明显提高;参加跨部门协调会议,当他发言时,会场会不自觉地更加安静,其他部门负责人的倾听姿态也更为郑重;甚至连研究室内部,一些其他处的老资格处长,与他相遇时打招呼的语气,也少了几分前辈的随意,多了几分平等的客气。
这是一种微妙的“入局”感。他不再仅仅是规则的适应者和研究者,他在某种程度上,开始拥有了影响规则、甚至参与制定规则初稿的“资格”。
这天,研究室主任将他叫到办公室,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振奋。
“叶凡,好消息!”主任将一份文件递给他,“省里决定,成立一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专班’,由魏省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办公室就设在省委办公厅。专班下面设政策研究组,组长由政研室主任兼任,而具体的执行副组长……”主任用手指点了点文件上的一个名字,“经魏省长点名,由你,叶凡同志担任!”
叶凡接过文件,快速浏览。这个专班的规格极高,成员囊括了所有与经济管理和行政执法相关的核心部门一把手。而政策研究组,显然是专班的“大脑”,负责梳理问题、提出政策建议、评估改革成效。执行副组长,意味着他将实际负责这个“大脑”的日常运转和核心产出!
“主任,这……责任太重大了,我担心……”叶凡不是故作谦虚,而是真切地感到了压力。这意味着他将直接站在全省营商环境改革的第一线,与所有实权部门打交道,协调推动可能触及他们核心利益的改革措施。
“担心什么?”主任打断他,目光灼灼,“这是魏省长和省委对你的信任!也是我们研究室千载难逢的机遇!把你放在这个位置上,就是要你用研究室的思维,去撬动那些僵化的壁垒!大胆去干,有什么困难,研究室给你撑着!”
主任的力挺,给了叶凡一颗定心丸。他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只能迎难而上。
专班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省委一号楼的大会议室举行。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满了平日里只能在电视和文件上看到的各厅局“一把手”。叶凡作为政策研究组执行副组长,座位被安排在相对靠前的位置,紧挨着他的直属领导,政研室主任。
魏省长亲自主持会议,言简意赅地阐明了专班的使命和目标,语气不容置疑。当他提到政策研究组将由叶凡同志具体负责日常工作时,叶凡能感觉到,无数道目光瞬间聚焦在自己身上。那目光里,有审视,有好奇,有期待,或许,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抵触或轻视。
轮到政策研究组汇报初步工作思路时,叶凡站起身。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脱稿陈述,将内参中的核心问题与专班的工作目标紧密结合,提出了“问题清单化、措施具体化、责任部门化、时限节点化”的工作方法,并建议立即启动对第一批重点难点问题的“联合会诊”。
他的发言条理清晰,目标明确,既有宏观视野,又有具体抓手,展现出了与他年龄不相符的沉稳和老练。
会议结束后,几位厅长离开时,特意走过来与叶凡握了握手。
“叶组长年轻有为,思路很清晰啊!”
“以后要多跟叶组长请教学习。”
“研究组有什么需要我们配合的,尽管开口。”
言辞客气,姿态放得很低。但叶凡深知,这客气背后,是对他身后所代表的省长权威和改革意志的敬畏,而非对他个人的完全信服。真正的考验,在于后续具体推动工作时,这些手握重权的部门,是会真心配合,还是会阳奉阴违,设置障碍。
他正式搬入了专班设在省委办公厅的临时办公室。这里的环境比研究室更加紧凑,节奏更快,信息流也更加庞大复杂。他需要快速搭建工作团队(主要从研究室和相关厅局抽调),建立工作机制,并立刻投入对第一批“硬骨头”问题的梳理和攻坚。
深夜,叶凡独自留在专班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巨大的全省地图和重点工作进度表,桌上堆满了来自各个部门的文件材料。他站在窗前,望着楼下省委大院门口那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心中感慨万千。
几年前,他还是一个初入机关、为领导讲话稿的行间距而忐忑的新人。如今,他却站在了全省层面推动一项重大改革的前沿阵地,与封疆大吏们共商省是。
他确实“入局”了,进入了一个更高层级、也更凶险的权力与改革棋局。
手中的棋子,是政策和建议;
面对的对手,是僵化的观念和固化的利益;
而裁判,是时代的潮流和最高决策层的决心。
这盘棋,才刚刚开始落子。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锐利。
既然入局,便唯有全力以赴,落子无悔。
前方的征途,是破除壁垒的攻坚战,也是他自身理想与现实的又一次激烈碰撞。
喜欢象牙之塔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象牙之塔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