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改革的第三天,地铁站的最后一班列车早已驶离,站厅里只剩下应急灯散发着幽幽的光芒。晚上十一点,3号安检口却依然亮着大灯,林晓梦和陈默各自带领的团队正在对新布局进行最后的调试。
传送带的速度还需要微调。林晓梦盯着安检机的运行数据,比标准值快了0.3秒,虽然乘客感觉不到,但会影响判图准确性。
陈默立即示意技术人员进行调整,同时不忘提醒:晓梦,你已经连续工作十六个小时了。
林晓梦揉了揉发酸的脖颈,勉强笑了笑:试点期间的数据很关键,不能有半点马虎。
这是他们连续加班的第三个夜晚。自从试点开始,林晓梦就和陈默团队一起,在运营结束后留下来检测设备、分析数据、优化细节。深夜的站厅成了一个独特的工作空间,没有了白天的喧嚣,只有设备运转的嗡鸣和偶尔响起的讨论声。
凌晨一点,当天的数据终于整理完毕。技术人员陆续离开,只剩下林晓梦和陈默还在核对最后几个参数。
去休息室喝杯茶吧。陈默提议,我带了上好的龙井。
休息室里,茶香袅袅。陈默熟练地冲泡着茶叶,动作优雅从容。林晓梦靠在椅背上,第一次仔细打量这个深夜的陪伴者——他眼下的淡淡阴影显示着同样的疲惫,但眼神依然清澈专注。
记得我们第一次在这里喝茶,还是讨论数据采集方案的时候。陈默将茶杯推到她面前,那时你可比现在紧张多了。
林晓梦接过茶杯,暖意从掌心蔓延开来:那时确实很紧张,生怕数据出问题影响你们的方案。
但现在你看,陈默指着窗外已经完成大半的改造区域,你的每一个建议都在变成现实。
两人不约而同地望向站厅。在柔和的灯光下,崭新的安检布局已经初具雏形,那些曾经只在图纸上的线条,如今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
说真的,陈默突然转换话题,你从来没想过换个更轻松的工作吗?以你的能力,应该有很多选择。
林晓梦轻轻转动着茶杯:大学刚毕业时确实动摇过。但后来发现,这个岗位教会我的,远比我想象的要多。
她望向窗台上的小木雕麻雀:就像那位老工匠,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有时候,专注比跳跃更能让人成长。
陈默若有所思:你知道吗,在建筑设计领域,我们最看重的就是这种专注。只有深入了解一个空间、一种功能,才能做出真正好的设计。
深夜的站厅格外安静,他们的谈话声在空旷的休息室里轻轻回荡。不知不觉间,话题从工作延伸到了生活。
我大学时也曾经在地铁站做过兼职。陈默突然分享起往事,那时是为了赚取生活费,每天站在闸机口检票。
林晓梦惊讶地看着他:很难想象你现在这个样子。
人都会变的。陈默微笑,但那段经历让我明白了一线工作的不易。也许正因为如此,我特别理解你们提出的每一个建议背后的意义。
凌晨两点,茶已凉透。林晓梦站起身:该做最后的巡检了。
他们并肩走在改造中的站厅里,脚步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陈默不时停下,检查新安装设备的运行情况;林晓梦则认真记录着需要改进的细节。
在调试新安装的应急照明时,陈默突然说:你知道吗,这个照明角度是你上次提出的建议。我们重新计算了光照曲线,完全解决了反光问题。
林晓梦抬头看着均匀洒下的灯光,心里涌起一股暖流。那些深夜整理的数据,那些反复推敲的建议,在这一刻都有了意义。
谢谢,她轻声说,谢谢你如此重视我们的意见。
应该是我谢谢你们。陈默认真地说,没有你们的实践经验,再完美的设计都只是纸上谈兵。
完成所有检查工作时,已经是凌晨三点。站在地铁站出口,夜空中的星星格外明亮。
我送你回去吧。陈默拿出车钥匙,这个时间地铁已经停了。
林晓梦本想拒绝,但疲惫让她点了点头。
车行驶在空旷的街道上,两人都没有说话。电台里流淌着轻柔的爵士乐,与窗外的寂静形成奇妙的和谐。
在林晓梦家楼下,陈默突然说:这几天辛苦你了。看到你为试点付出的努力,我更确信选择3号口作为试点是正确的决定。
这是我的工作。林晓梦解开安全带,而且,能亲眼见证改变的实现,这种感觉很特别。
她下车时,陈默摇下车窗:明天...不,今天见。
回到家,林晓梦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这个特殊的夜晚:
深夜的站厅,没有了白天的喧嚣,却多了份专注与真诚。
改变在寂静中悄然发生,如同种子在泥土中生长。
专业的尊重,是比任何情感都牢固的纽带。
在共同追求卓越的路上,遇到了理解与共鸣。
写完这些,她望向窗台上的小木雕麻雀。在台灯的光线下,那只小麻雀仿佛在诉说着:最珍贵的陪伴,是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有人同行。
这一夜,林晓梦睡得格外香甜。她知道,明天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地铁站时,她将继续与陈默并肩作战,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而这种默契与理解,或许比任何感情都更加珍贵。
喜欢安检日记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安检日记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