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市出租屋的晨光里,浅杏色窗帘被风轻轻掀起,露出窗外刚抽芽的梧桐树。苏晚星蹲在行李箱前,指尖正把陆知衍的会议资料按 “日程表”“模型案例”“专家名录” 分类,每叠资料首页都贴着她手写的便签 ——“3 月 15 日上午:农业科技政策研讨,需带绿源农场数据报告”“与张教授交流时,重点提小农户适配方案”,字迹娟秀,还在角落画了小小的麦穗图案,是她昨晚熬夜整理的。
“别贴这么多便签,我会记混的。” 陆知衍从身后走来,手里端着两杯热豆浆,杯壁印着两人去年在农场拍的合照 —— 苏晚星举着麦秆书签,他握着平板,背景是金黄的麦浪。他把豆浆递到苏晚星手边,指尖碰了碰她泛红的眼角:“熬到凌晨三点整理资料,眼睛都肿了,不值得。”
苏晚星接过豆浆,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口。她抬头看向陆知衍,他穿着她去年织的灰色围巾,领口还别着那枚磨得发亮的麦秆书签 —— 是两人确定关系时,她亲手编的。“怎么不值得?” 她轻声说,“你去北京参会,要跟那么多专家对接,资料理清楚了,你才不会慌。” 她顿了顿,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帆布包,里面装着 “创作便利包”:“这是给你准备的,里面有你常用的薄荷糖、便签本,还有我打印的绿源农场农户故事,你要是想我了,就看看。”
陆知衍接过帆布包,指尖拂过包上绣的 “星衍” 缩写,心里泛起酸涩。他蹲下身,帮苏晚星整理她的创作行李:“你的笔记本电脑记得装备份软件,老家的网络可能不稳定,写的章节要随时存云端。” 他从书架上拿下《田野上的星光》初稿打印本,夹进苏晚星的背包:“遇到创作瓶颈,就翻翻看之前的修改痕迹,或者给我打电话,我帮你捋思路。”
接下来的半天,两人都在为分离做细致准备。陆知衍帮苏晚星把录音笔充满电,里面提前录了他读的乡村故事片段 ——“去年冬天,李婶在麦田里编麦秆套,雪落在她的发梢,像撒了层糖霜”,是苏晚星说 “听着你的声音写稿会更安心”;苏晚星则给陆知衍的西装缝补了磨损的袖口,用的是李婶送的浅棕色棉线,还在里面绣了个极小的 “星” 字,“这样你穿西装时,就像我在身边陪着你一样”。
下午,两人特意去绿源农场跟老陈和李婶告别。刚到蓝色围栏外,就看到老陈举着一个布袋子在等:“陆顾问!晚星丫头!俺听说你们要分开一段时间,这是俺家新磨的小麦种子,你带北京去,想家了就看看;晚星丫头带老家去,种在院子里,等麦子长出来,你们就能见面了。”
李婶也凑过来,递上一个新编的麦秆挂饰,上面编着 “平安” 二字,穗子上还沾着淡淡的麦香:“这挂饰你们一人一个,俺编的时候念了平安经,保佑陆顾问在北京顺顺利利,晚星丫头写稿不犯难。” 她顿了顿,压低声音说:“俺昨天看到老赵在农场附近转悠,还跟东风农场的人打听你俩的去向,你们在外头要多小心。”
苏晚星心里一紧,下意识握住陆知衍的手。陆知衍点头,把种子和挂饰小心收好:“谢谢您提醒,我们会注意的。要是老赵再来捣乱,您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 离开农场时,夕阳正落在西边的麦田上,把麦穗染成金红色,苏晚星回头看,老陈和李婶还站在围栏外挥手,心里满是不舍 —— 这里不仅有他们的事业,更有像家人一样的牵挂。
回到出租屋,夜色渐渐浓了。两人坐在书桌前,一起制定 “异地沟通计划”。陆知衍在笔记本上画了时间表:“我在北京每天早上 8 点起,给你发早安;晚上 8 点视频,跟你说会议进展;周末要是不加班,就帮你查老家的乡村素材,比如你提过的‘腊月杀年猪习俗’。”
苏晚星接过笔记本,在旁边补充:“我每天早上会把当天的写作计划发给你;晚上视频时,读当天写的章节给你听;要是遇到素材问题,就找老家的邻居阿姨聊,你不用太担心。” 她顿了顿,抬头看向陆知衍,眼里带着担忧:“北京冬天冷,你记得穿我给你织的毛衣,别总熬夜改项目方案,我会每天提醒你早睡。”
陆知衍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指尖拂过她额前碎发:“知道了,我的‘小管家’。你在老家也要照顾好自己,别为了赶稿不吃饭,我会让阿姨每天给你打电话监督。”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恒温杯,杯身上印着两人在 b 大樱花大道的合照:“这个杯子你带着,老家冬天冷,随时喝热水,别像上次在农场那样冻得手发红。”
临睡前,苏晚星突然想起什么,从背包里拿出那枚李婶编的 “平安” 挂饰,帮陆知衍挂在他的会议包上:“这样你每次拿资料时,都能看到它,就像我在提醒你注意安全一样。” 陆知衍也拿起另一个挂饰,帮苏晚星系在她的创作包拉链上:“这个你带着,写稿累了就摸一摸,想想我们在农场的日子,就有动力了。”
就在两人准备休息时,苏晚星的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上跳出一条陌生号码的短信:“王总监已订前往北京的机票,同行的还有老赵,他们申报的会议议题与你的模型高度重合,留意他们在会议期间的动作,保护好核心数据。” 没有署名,字迹和之前提醒传感器、补贴的匿名消息一模一样。
苏晚星的笑容瞬间凝固,把短信拿给陆知衍看。他的脸色也沉了下来,指尖摩挲着手机边缘:“他们果然没放弃,想借会议的机会打模型的主意。” 苏晚星握住他的手,指尖有些发凉:“要不要跟会议组委会说,调整你的发言顺序?或者我跟你一起去北京?”
“不用。” 陆知衍摇头,把手机揣进兜里,伸手把她搂进怀里,“我已经把核心数据加密,会议发言只会讲应用案例,不会涉及核心参数。你去老家写小说更重要,别因为他们打乱计划。” 他顿了顿,语气坚定:“我们约定好的,要各自完成自己的事,等我北京回来,再一起庆祝。”
苏晚星靠在他怀里,听着他沉稳的心跳,心里的不安渐渐消散。她知道,陆知衍有能力应对危机,而她能做的,就是好好完成小说,不让他分心。两人相拥着坐在床边,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落在书桌上的会议资料和创作手稿上,满是离别前的温情与坚定。
第二天一早,陆知衍送苏晚星去车站。路上,他特意绕路去了苏晚星爱吃的糖糕店,买了一大袋:“你老家没有这家店,带回去慢慢吃,想我的时候就吃一块,甜丝丝的,就像我在你身边一样。” 苏晚星接过糖糕,眼眶有些发热:“等你北京回来,我再陪你吃一次,还要带你去老家的集市,吃我小时候爱吃的糖葫芦。”
车站里人来人往,陆知衍帮苏晚星把行李箱放上行李架,又仔细检查她的围巾有没有系好:“车票放好,身份证别弄丢,到老家后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 苏晚星点头,伸手帮他理了理西装领口:“北京的会议资料别弄混,遇到不懂的问题,多跟张教授请教,别硬扛。”
列车即将开动时,陆知衍突然伸手抱住苏晚星,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沙哑:“等我,最多三个月,我就回来。” 苏晚星靠在他怀里,把脸埋进他的大衣,闻到熟悉的洗衣液味道混着麦秆挂饰的清香,眼泪忍不住掉下来:“我等你,每天都等你的视频。”
列车缓缓开动,苏晚星趴在车窗上,看着陆知衍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变成一个模糊的黑点。她从口袋里拿出陆知衍写的 “沟通计划”,翻到最后一页,看到他昨晚偷偷加的一行小字:“无论相隔多远,我的心永远跟你在一起。”
而站台上的陆知衍,直到列车消失在视线里,才转身离开。他从会议包侧袋里拿出苏晚星塞给他的手写便签,上面是她熬夜写的 “北京生存指南”:“1. 酒店附近的早餐店在左转 50 米,别总吃泡面;2. 会议间隙记得喝薄荷糖,缓解疲劳;3. 遇到王总监,别跟他单独相处,随时跟我报备……” 每一条都透着细致的牵挂,让他心里既温暖又沉重。
走到车站门口时,陆知衍无意间瞥见一辆黑色轿车停在远处,车窗贴着深色的膜,看不清里面的人,但他总觉得有人在盯着自己 —— 是王总监的人?还是老赵?他握紧手里的会议包,加快了脚步。他知道,这场北京之行,不仅是推广模型的机遇,更是一场需要谨慎应对的硬仗,而他与苏晚星的异地时光,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平静。
回到出租屋,陆知衍把苏晚星的创作包放在书桌中央,旁边摆着她留下的《田野上的星光》初稿。他翻开初稿第一页,看到她写的批注:“这一章要写陆知衍在农场调试模型的样子,他认真的侧脸,是我见过最耀眼的光。” 指尖拂过字迹,他轻声说:“晚星,等我回来,我们一起把这个故事写完。”
而此时的北京,王总监正拿着陆知衍的会议发言提纲,和老赵低声交谈,桌上的麦秆挂饰样品(和李婶编的几乎一模一样)旁,放着一份标注 “数据获取方案” 的文件。一场围绕模型的较量,即将在全国会议上拉开序幕,而远在老家的苏晚星,还不知道这场分别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危机。
喜欢星光撞满怀:我的学霸男友有点甜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星光撞满怀:我的学霸男友有点甜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