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的晟王府,比往日更加戒备森严。书房所在的院落更是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所有护卫皆由小柱子亲自挑选的党卫军士兵担任,眼神锐利,警惕地注视着任何风吹草动。
书房内,灯火通明。朱高晟坐于主位,下首左边是面色沉静却目光深邃的内阁次辅杨士奇,右边是手指微捻、似乎仍在推算着什么的卜士仁。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紧张、期待与未知的凝重气氛。
“深夜请二位先生前来,是有关乎国运前途之要事相商。”朱高晟开门见山,声音低沉而有力,“今日陛下召见,已决意支持我等,推行一套全新的财经之策。其规模之宏,影响之远,随依海运但远超海事贸易本身。若不先与二位先生阐明,高晟心实难安。”
杨、卜二人立刻挺直了腰板,神色肃穆。他们知道,王爷接下来要说的,必定是石破天惊之语。
朱高晟没有直接说结果,而是从现状开始剖析:“先生们皆知,如今民间借贷,息高如虎,盘剥甚重;银钱比价,波动剧烈,常为豪商巨贾所操纵;异地汇兑,更是困难重重,风险极大。此等现象之根源,在于朝廷未能掌控‘信用’之权柄,将此经济命脉,拱手让于民间,乃至让于如晋商般可能祸国殃民之辈!”
杨士奇微微颔首,作为户部尚书的上级官员,他对这些弊病了如指掌,却苦无根治之法。卜士仁则眯着眼,似乎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
“故而,我与陛下奏对,提出当设立由朝廷主导之‘银行’!”朱高晟掷地有声地抛出了核心概念。
“银行?”杨士奇和卜士仁异口同声,面露疑惑。
“不错。‘银’乃钱币,‘行’乃机构。银行,便是朝廷专营货币信用之机构,其职能绝非寻常钱庄可比。”朱高晟开始详细阐述,其思路之清晰,逻辑之严密,远超这个时代的经济认知:
“其一,聚天下之财。银行以朝廷信誉为本,给出略高于民间储蓄的微利,公开吸纳天下闲散银两。百姓、商户、乃至官府暂存之银,皆可存入。如此,则散落民间之死钱,可汇聚为朝廷手中之活水!其聚财之能,远胜加税征捐,却无加税之弊!杨先生,您掌国计民生,当知此中意义!”
杨士奇闻言,瞳孔骤然收缩!作为精通政务的老臣,他瞬间就明白了这“吸纳储金”的可怕力量!这简直就是一台无比高效的财富聚集机器!若真能实现,朝廷财政将彻底摆脱捉襟见肘的窘境!他声音都有些发颤:“若……若真能如此,则国用大充矣!然……百姓如何肯信?又如何保证存取顺畅?”
“问得好!”朱高晟赞许道,“这就需靠‘信用’二字!而信用,需靠制度与实力来保障!此便引出第二点:低息通贷,普惠工商。”
“银行将吸纳之储金,以远低于民间高利贷之利息,借贷给确有需要、信誉良好之海商、匠户、农庄。例如,于谦在天津督造新船,若银钱不足,即可向银行借贷,待船出海获利后归还。如此,则能极大刺激生产,繁荣经济,而银行亦能赚取息差,朝廷得利,百姓得惠,此乃共赢!更能彻底挤压那喝血噬骨的‘印子钱’!”朱高晟目光炯炯,“此策,卜先生以为如何?可能算清其中利弊?”
卜士仁早已听得目瞪口呆,手指忘了捻动。他精通的是人心算计、阴阳谋略,何曾想过这“钱”还能如此玩法?这已非简单的经商之道,而是……而是点石成金、操控国运的仙法啊!他喃喃道:“若……若真能运转如意,则……则天下财货流通,必将加速百倍!只是……这放贷风险,如何把控?若遇借债不还,或天灾人祸,岂非血本无归?”
“故此需要严格的信誉评估与抵押制度,此乃细节,可日后详议。”朱高晟从容应对,继续抛出更震撼的概念,“其三,汇通天下,掌控脉络。银行可于全国乃至未来于海外重要口岸设立分号。商人从南京送钱至北平,无需再雇镖师押运沉重银箱,只需在南京银行存银,取得一张‘汇票’,便可轻装简从至北平,凭票取银。银行收取微量汇费,而商人省却无数成本风险。朝廷更能借此,清晰掌握巨额资金之流向!何处繁荣,何处凋敝,一目了然!”
杨士奇听到此处,已是浑身一震,额角见汗。这已经不仅仅是赚钱了,这是将天下的经济脉络彻底掌控在朝廷手中!其带来的信息优势和控制力,对治国而言,价值无可估量!
“其四,亦是核心之核心,”朱高晟语气凝重起来,“发行‘银票’,创建‘信用货币’!”他详细解释了“十足准备金”制度,“银行库中有多少现银,才发行多少面值的银票。此银票因可随时兑付现银,且轻便易携,必将逐渐取代笨重的金银成为交易媒介。如此,朝廷便等于拥有了‘创造’一种可靠货币的权力!此乃金融之至高权柄!”
他目光扫过两位已被震撼得无以复加的谋士,抛出了最终极的概念:“而一旦掌握此权柄,我们便不仅能防御,更能主动发起‘金融战争’!”
“金融战争?”杨、卜二人再次茫然。
“不错!”朱高晟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譬如那晋商,其仗无非是资金雄厚,可操纵银钱比价。若我等银行体系建成,信用稳固,便可针对其弱点发动攻击。我可突然在晋商老巢大幅提高白银收购价,吸引其境内白银大量流入我银行,使其本地出现‘银荒’,商业停滞;我可在其需要大量现金时,突然收紧银根,提高借贷门槛,令其资金链断裂;我甚至可以凭借朝廷信誉,发行低息‘国债’,吸收民间游资,让晋商无钱可借,无利可图!此乃杀人不见血之战,可兵不血刃地瓦解一国之经济命脉!”
噗通!卜士仁手中的茶盏掉在地上,摔得粉碎。他脸色苍白,嘴唇哆嗦,仿佛看到了无数看不见的刀光剑影,杀人于无形!杨士奇也是冷汗涔涔,他发现自己熟悉的朝堂争斗、政见不合,在这所谓的“金融战争”面前,简直如同儿戏!这才是真正的国之重器,不战而屈人之兵!
书房内陷入了长时间的死寂,只有粗重的呼吸声和蜡烛燃烧的噼啪声。杨士奇和卜士仁需要时间来消化这足以颠覆他们一生认知的宏大理论和恐怖手段。
而与此同时,一份由朱高晟亲笔书写、更加详细阐述银行理念及应对当前金融风险策略的密信,正以最快速度送往天津卫。当于谦在灯下展开这封长信时,所受到的冲击丝毫不亚于杨、卜二人。这位以实干和刚直着称的年轻官员,仿佛被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对“经世济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回信之中充满了激动与叹服,并表示将全力在天津配合试验相关政策。
就在王府密谈进行到最深入,朱高晟正准备详细解释如何设定具体存款准备金率以应对可能挤兑时——
【叮——!检测到宿主成功向本时代核心人物系统阐述现代金融银行体系核心概念,并引发高度震撼与深层思考,极大推动了时代金融认知变革。符合‘文明启迪者’隐藏成就。奖励发放中……】
一个久违的、冰冷而机械的声音,毫无征兆地直接在朱高晟的脑海深处响起!
朱高晟的声音戛然而止,身体猛地一僵,瞳孔瞬间收缩!这个声音……这个他几乎以为已经消失或者永远沉寂的系统,竟然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了!
【奖励:『日本列岛金银矿脉详测图』(附开采难度、储量评估)。数据已直接导入宿主意识,相关纸质地图已自动存入宿主书房密室第三格暗格中。】
海量的信息如同潮水般涌入朱高晟的脑海!那是一幅极其清晰、精确到令人发指的地图!日本从南到北,几乎所有已知和未知的大型金矿、银矿的位置、矿脉走向、埋藏深度、预估储量、甚至开采所需克服的自然条件障碍,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石见银山、佐渡金山、菱刈金山……这些后世闻名世界的贵金属矿藏,此刻如同透明般展现在他的意识里!
朱高晟的心脏疯狂跳动,几乎要跃出胸腔!巨大的狂喜如同海啸般冲击着他的神经!系统!系统竟然在他最需要的时候,送来了这样一份无法用价值衡量的厚礼!
贵金属!贵金属啊!他刚刚还在向杨士奇和卜士仁强调“十足准备金”是银行信用的基石,还在为如何快速筹集足够多的金银来稳定币制、支撑银行运作而暗暗发愁!毕竟,大明本身银矿产量有限,海外输入也不稳定。而现在,系统直接给了他整个日本的贵金属矿藏分布图!这等于直接给了他一个几乎取之不尽的金银仓库!而且还是在一个目前国力远逊于大明、且与大明有宿怨的岛国上!
“……殿下?殿下您怎么了?”杨士奇敏锐地察觉到朱高晟的异常,只见他忽然愣住,脸色潮红,呼吸急促,仿佛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卜士仁也疑惑地望过来。
朱高晟猛地回过神,强行压下几乎要脱口而出的欢呼和激动。他深吸了好几口气,才勉强让自己恢复平静,但眼中的兴奋之光却难以完全掩饰。
“没……没什么。”朱高晟的声音略带一丝沙哑,他迅速调整状态,思路因这突如其来的惊喜而变得更加清晰和狂野,“只是忽然想到……想到解决银行最初‘准备金’问题的绝佳办法了!”
他不能说出系统地图,但他可以引导思路!
“二位先生,”朱高晟的目光变得锐利而深邃,“银行欲立,信用欲固,初期必须要有足够震撼人心的雄厚本金和准备金,方能取信于民,震慑宵小。单靠内帑和些许税收,恐仍显单薄。”
杨、卜二人点头,这正是他们担忧的问题。
“但我们或许可以……换个思路。”朱高晟手指无意识地在桌上划动着,仿佛在勾勒那幅脑海中的地图,“大明境内银铜不足,然海外之地呢?譬如……东瀛倭国?”
“倭国?”杨士奇皱眉,“其国虽小,却桀骜不驯,常有寇边之举。且其地贫瘠,焉有大量金银?”
“杨先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朱高晟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一种掌控一切的自信,“据我所知(他恰到好处地停顿,仿佛来自某些海外异人的情报),倭国诸岛,山地众多,其地下埋藏之金银矿脉,远超世人想象!其所以显贫瘠,乃因技术落后,不识开采之法耳!”
卜士仁眼中精光一闪,他似乎抓住了什么:“殿下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朱高晟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海事衙门之船队,岂能仅限于贸易?当兼具‘探索’与‘开拓’之职能!我可奏请父皇,以‘追剿倭寇、勘察海情、宣慰藩属’之名,派遣精锐船队,携带精通矿冶之工匠,前往倭国‘友好访问’。”
他特意加重了“友好访问”四个字的语气,其中的深意不言自明。
“若能在其地,‘帮助’他们发现并‘合作’开发几处矿藏……则我大明银行之初始本金,何愁不厚?永乐宝钞之准备金,何愁不足?届时,晋商辈欲以银钱搅动风云,不过蚍蜉撼树耳!”
杨士奇和卜士仁彻底明白了!王爷这是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海事为幌子,行金融掠夺之实!目标直指倭国的金银矿!此计若成,简直是一本万利,足以奠定银行乃至整个金融改革的坚实基础!
虽然此举略显……霸道,但一想到其带来的巨大利益和对国家的好处,两位谋士的心也忍不住火热起来!
“殿下深谋远虑,臣等……叹服!”杨士奇长长吁了一口气,今日所闻所见,实在太过冲击,他需要时间好好消化。
卜士仁则抚掌轻笑:“妙极!此乃天赐之财,合该我为大明所用!老臣愿为殿下细卜东行吉凶,遴选得力之人!”
朱高晟看着两位被彻底说服并激发起斗志的谋士,心中豪情万丈。系统的奖励来得太及时了,不仅解决了实际的资金难题,更让他后续的战略规划有了坚实的支点和无限的可能性。
东瀛的金银,将成为他金融帝国起航的第一桶金,也成为未来撬动整个世界的杠杆!而且如果可以的话,一定要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后世的麻烦宁背一世之侵略骂名,也要让子孙万代享福!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喜欢朱棣的麒麟逆子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朱棣的麒麟逆子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