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夏日,闷热而多雨。秦淮河上画舫如织,笙歌隐隐,市井街坊依旧热闹喧嚣。然而,在官署衙门和高门大宅之间,一种隐秘的躁动正在蔓延。
关于北征军中某位皇子“不听调度、贪功冒进、险些酿成大祸”的风言风语,开始像潮湿空气里的霉菌一样,在官员们茶余饭后的窃窃私语中滋生。源头模糊不清,但说得有鼻子有眼,甚至细节都开始丰满起来——有的说那位王爷是为了抢功,有的说是被奸人蒙蔽,还有的则暗示其早有异心。
都察院的几位御史显得尤为活跃,虽未正式上书,但私下交换意见时,皆是一副忧国忧民、义愤填膺的模样。兵部的一些中层官员,特别是与汉王系将领关系密切者,言谈间也常对“不知兵而瞎指挥”的行为大加抨击。这种舆论,在有人刻意引导下,虽未形成浪潮,却已营造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
东宫里,朱高炽的心情比天气更加闷郁。他刚刚又收到了来自北疆的密信,内容依旧是强调朱高晟之“过”,这加深了他的焦虑。他甚至开始有些相信这个版本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何四弟能突然做出如此惊人之事——必定是走了狗屎运然后鲁莽坏事!
“殿下,”杨荣低声道,“流言已起,时机将至。一旦正式战报抵达,无论内容如何,我们的人都已准备好了应对之策。若战报言功,则强调其过程之险、后果之贻误,功不掩过;若战报言过,则顺势而为,穷追猛打。”
朱高炽叹了口气,揉着眉心:“但愿……父皇的旨意,能……能稍加节制。”他内心无比矛盾,既希望父皇平安得胜,又不希望四弟因此一飞冲天。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而整齐的脚步声,伴随着高声唱喏:“北征大营六百里加急捷报——!捷报——!!”
声音由远及近,迅速传遍东宫乃至整个紫禁城!
朱高炽猛地站起身,因为太急,肥胖的身体晃了一下,旁边的海涛赶紧扶住。杨荣、蹇义等人也立刻神色一凛。
一名风尘仆仆、背插赤翎的信使被引进大殿,单膝跪地,高高举起一个铜筒,声音因为激动和疲惫而沙哑:“启禀太子殿下!北征大捷!陛下于饮马川大破鞑靼主力阿鲁台部!斩首无数,俘获甚众!此乃陛下亲笔捷报及论功谕旨!”
殿内瞬间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铜筒上。
朱高炽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上前接过铜筒,验看封印无误后,亲手打开,取出了里面明黄色的绢帛圣旨。
他展开圣旨,当众宣读。声音起初还算平稳,但越读,越是难以抑制地微微颤抖。
圣旨中,朱棣以激动和自豪的口吻,详细叙述了如何精准锁定阿鲁台主力于饮马川(略去了朱高晟具体如何获得情报的过程,只言“得报”),如何运筹帷幄,如何派出一支“奇兵”深入敌后(未明确说明统帅),如何里应外合,最终取得辉煌大胜。特别点名表彰了在此战中表现出色的将领,而排在受赏名单最前面的,赫然竟是——“晟王高晟,忠勇睿敏,临机决断,亲冒矢石,率偏师奇袭敌酋巢穴,擒获元凶妻孥及瓦剌使者,救我被俘大将,厥功至伟!特晋封亲王双俸,加赐金帛田庄,其功另叙!”
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敲在朱高炽的心上。与他收到的密报截然相反!不是过失,是天大的功劳!不是失圣心,是圣眷正隆!晋封双俸,这是何等的荣宠!
朝堂之上,众臣在短暂的震惊后,立刻爆发出热烈的议论和祝贺之声。“陛下神武!”“天佑大明!”“晟王殿下竟有如此胆略英才!”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朱高炽站在御座前,脸上勉强挤出笑容,接受着百官的祝贺,宣布着按旨意进行嘉奖的指令,但内心却一片冰凉,甚至有一丝恐惧。四弟……竟然真的做到了?他隐藏得如此之深!
退朝之后,朱高炽立刻召杨荣、蹇义等人再入密室。他的脸色无比难看:“杨先生,蹇尚书,你们都听到了!父皇的旨意……这……这与我们之前所获,截然不同!四弟他……竟是首功!”
杨荣面色凝重,沉吟片刻道:“殿下,此事实在蹊跷。但圣旨已下,嘉奖之令已发,我等绝不可公然质疑陛下。为今之计,唯有按第二套方案行事。”
“立刻加速运作!”朱高炽咬牙道,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必须让所有人都知道,在这‘泼天之功’的背后,是同样巨大的‘风险’和‘过失’!绝不能让功劳完全掩盖了过程!去告诉汉王的人,该他们上场了!”
“是!”杨荣躬身领命,眼中寒光一闪。斗争进入了更复杂、更危险的阶段。
与此同时,汉王府内,朱高煦也收到了捷报的详细内容。他先是目瞪口呆,随即暴怒地砸碎了手边的花瓶。
“首功?!双俸?!父皇老糊涂了吗?!”他咆哮着,“老大呢?老大那边有什么反应?”
谋士回道:“太子殿下已按旨意下令嘉奖。但东宫那边刚刚传来密信,言道‘望汉王勿忘前约,共维大局’。”
朱高煦喘着粗气,脸上肌肉扭曲。他明白了,老大这是要硬着头皮嘉奖,但同时要继续暗中下绊子。
“好!好得很!”朱高煦狞笑起来,“老大想当好人,让老子当恶人?行!老子就当这个恶人!传令下去,让我们的人,立刻上书!就弹劾朱高晟擅权专断、不顾大局、险致三军危殆!要把‘功是侥幸,过是必然’这八个字,给老子钉死!”
北疆的捷报如同阳光穿透乌云,却照见了南京城内更加汹涌的暗流。嘉奖的旨意和弹劾的奏章,几乎同时开始在官场流传。一场关于如何定义朱高晟漠北之行的舆论战,骤然打响。而身处风暴中心的朱高晟,此刻还远在数千里之外,对自己的命运在南京引发的这场地震,尚且一无所知。
喜欢朱棣的麒麟逆子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朱棣的麒麟逆子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