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摆摊的巨大成功,如同久旱甘霖,不仅彻底解决了团队的资金危机(赚到的钱远超九十元目标),更让三人士气大振。尤其是陆晗,在经历了“靠脸砍价”的奇妙体验后,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眼神中多了几分此前未有过的生动与自信。
喧嚣渐散,已是晚上十点多。他们帮学姐摊主收好剩余的少量货物,结算了可观的提成,正准备离开这片承载了他们一夜奋斗与惊喜的场地。
就在这时,一个瘦小的身影吸引了邓潮的注意。那是一个看起来约莫十岁左右的男孩,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背着一个破旧的书包,正独自在已显冷清的夜市摊位间徘徊。他停在一个卖文具和书包的摊位前,眼神紧紧地盯着一个印着卡通图案的粉色新书包,小手在口袋里反复摩挲着,脸上写满了渴望与挣扎。
摊主正在收摊,见状催促道:“小朋友,要收摊了,买不买啊?”
男孩踌躇了一下,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零钱,大多是皱巴巴的一元、五元纸币和硬币,摊在手心数了数,怯生生地问:“阿姨……这个书包……多少钱?”
“六十八。”摊主报出价格。
男孩手中的钱明显不够,他眼神瞬间黯淡下去,失落地低下头,小声说:“哦……谢谢阿姨。”然后慢慢转过身,准备离开。
这一幕,恰好被邓潮、陈贺、陆晗三人看在眼里。那孩子眼中的光芒由亮转暗的过程,像一根细针,轻轻刺中了他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等等。”邓潮率先开口,叫住了男孩。
男孩疑惑地转过身。
陈贺已经心领神会,他发挥自己亲和力强的优势,蹲下身,与男孩平视,笑着问:“小朋友,这么晚了怎么一个人在这儿?想给谁买书包呀?”
男孩看着眼前这三个陌生的大哥哥,虽然有些拘谨,但陈贺的笑容让他放松了些许,小声回答:“给……给我妹妹。她上学用的书包带子断了,用针缝了好几次……我想用我攒的零花钱,给她买个新的生日礼物。”他的声音越来越小,“可是……钱不够。”
陆晗站在一旁,安静地听着,看着男孩手中那把零钱,仿佛看到了某种熟悉的、关于守护与无奈的情感。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口袋里刚刚分到的摆摊收入。
邓潮没有说话,只是走到文具摊前,拿起那个粉色书包,仔细看了看,又指了指旁边一套崭新的文具盒和画笔,对摊主说:“老板,这些一起,多少钱?”
摊主看了看他们,又看了看那男孩,似乎明白了什么,语气缓和下来:“书包六十八,这套文具算你三十,一共九十八。”
邓潮二话不说,直接从自己那份收入里抽出一张一百元,递了过去:“不用找了。”
陈贺也立刻凑上来:“哎哎哎!潮哥,见者有份!算我一份!”他也掏出二十块钱,塞给摊主,“老板,再拿几盒好点的铅笔和橡皮!”
摊主笑着接过钱,手脚麻利地把书包和文具装进一个袋子里。
男孩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睁大了眼睛,不知所措。
陆晗走到男孩面前,蹲下来,将那个装满新文具的袋子,连同邓潮买下的新书包,一起轻轻放进男孩怀里。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对男孩露出了一个温和的、鼓励的笑容,拍了拍他的肩膀。
男孩看着怀里崭新的书包和文具,又抬头看看三位面带善意的大哥哥,眼圈瞬间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哽咽着,努力想说出感谢的话,却激动得语无伦次:“谢谢……谢谢哥哥……我……我妹妹她……一定会非常开心的……”
“快回家吧,这么晚了,家人该担心了。”邓潮摸了摸男孩的头,语气温和。
男孩用力地点点头,抱着那份沉甸甸的礼物,朝着他们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转身,迈着轻快又有些踉跄的步伐,消失在了夜色中。
望着男孩远去的背影,三人都沉默了片刻。夜市的热闹已然褪去,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宁静而温暖的气息。
陈贺长舒一口气,打破了沉默:“嘿,感觉……比赚了多少钱都舒坦。”
邓潮点了点头,目光深远:“是啊。我们这节目,记录的不只是我们的狼狈和搞笑,如果能偶尔传递一点这样的温暖,或许会更有意义。”
陆晗轻声说:“他妹妹收到礼物时的笑容,一定很美。” 他想起了自己童年时渴望某个玩具却得不到的遗憾,此刻,仿佛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某种弥补。
没有摄像机刻意对准(杜仲基安排的单人隐蔽摄像机可能记录下了部分画面,但团队并未刻意表演),没有煽情的台词,只是一个偶然的相遇,一次发自内心的善意举动。但这短暂的一刻,却让三人的心靠得更近,也让这趟充满艰辛的旅程,蒙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杜仲基在远处监控车里看着传回来的画面,没有出声打扰。他知道,这种无法设计、自然流露的真情实感,才是节目最宝贵的财富。它让《哈哈哈哈哈》不仅仅是一档搞笑综艺,更拥有了触动人心的力量。
帮助留守儿童圆梦的插曲,像一颗温暖的种子,悄然埋下,提升了节目的格调,也为接下来的最终挑战,注入了新的能量。
喜欢综艺之王:从导演开始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综艺之王:从导演开始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