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耘居的日常,如同江南水乡的晨雾般宁静而绵长。黎曼卿每日清晨都会在院中的老梅树下静坐片刻,感受着脚下泥土的湿润与芬芳,这种扎根大地的踏实感,让她十分享受作为乡村顾问的生活。她常常赤着脚走在田埂上,听着农人们讲述春耕秋收的故事,看着孩子们在稻田边追逐嬉戏。然而,顾泽楷和几位跟随多年的核心弟子却看着她奔波于全国各地的沙龙讲座和商业咨询之间,那些闪耀着智慧火花的只言片语如同散落的珍珠,被淹没在繁杂的事务中,不禁感到深深的惋惜。他们认为,将这些在商海沉浮中淬炼出的宝贵经验,特别是那些经历过烈火考验与寒冬洗礼的深刻洞见,系统地整理留存下来,必将成为这个浮躁时代更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这个提议让黎曼卿陷入了长达数日的沉默。她常常独自坐在书房里,望着窗外摇曳的竹影出神。立言传世,这个念头她并非没有在夜深人静时想过,但真正面对时,却意味着要将灵魂深处最隐秘、最疼痛的伤疤一一揭开,连同那些不为人知的挣扎与彷徨,都要毫无保留地公之于众。尤其是那些涉及最亲密之人的背叛,那些带着铁锈般血腥味的往事,每每想起都让她心如刀绞。她清楚地记得,在那些最艰难的时刻,当信任被最彻底地辜负时,那种从骨髓里渗出的寒意是如何啃噬着她的心。
就在她反复权衡利弊之际,出版界的邀约如潮水般涌来,带着令人目眩的金钱诱惑和耀眼的光环。几位顶尖出版社的王牌编辑,不约而同地造访了她那素雅的小院。他们侃侃而谈,描绘着如何将她包装成完美逆袭的商业女神,如何巧妙地淡化那些人生的阴影,只突出事业巅峰时的辉煌时刻。其中一位资深编辑更是信誓旦旦地说:读者需要的是希望,是需要仰望的偶像。我们要展现的是一个从低谷走向巅峰的励志典范。
黎曼卿的目光掠过院中那丛在风雨后愈发青翠挺拔的修竹,轻轻摇了摇头,声音平静却坚定:
抽掉了失败中的狼狈与挣扎,过滤掉背叛带来的刺痛与绝望,那样的希望是虚假的泡沫,那样的偶像是泥塑的偶像,看似光鲜却一触即溃。
她婉拒了所有试图历史的慷慨提议。那些天价稿酬,在她听来,如同收买她保持沉默的封口费,是对真实的亵渎。经过几个辗转反侧的彻夜不眠,她做出了一个令外界震惊的决定:放弃传统出版带来的巨额版税和商业机会,选择在一个非营利性知识共享平台,以实名账号免费连载回忆录,书名定为《涅盘之路》。
消息一经传出,舆论场上顿时议论纷纷,赞叹与不解之声此起彼伏。黎曼卿关闭了归耘居整整半个月,开始了这场如同自我解剖般艰难的书写历程。创作的过程远比她想象的更为艰辛。当她写到曼卿集团崩塌前夜,那段内外交困、众叛亲离的至暗时刻时,笔尖仿佛有千钧重。她必须直面那个她曾视为家人、却给予她最致命一击的儿媳——苏晚晴。
在书房柔和的灯光下,黎曼卿的指尖微微颤抖。那些记忆如同昨日重现,她清晰地记得那个阴冷刺骨的下午,那个包装精美、却散发着不祥气息的礼盒被送到办公室的场景。出于礼貌,她带着一丝疑惑打开了那个盒子,映入眼帘的,是满满一箱印着天地银行的冥币,那些粗糙的纸张和刺目的颜色,如同淬了毒的银针,猛地扎进她的眼底,刺痛了她的心。
几乎在同一时刻,她的私人手机突然响起,屏幕上跳动着苏晚晴的名字。她颤抖着接起电话,听到的不是应有的问候,而是那个曾经甜腻温柔、此刻却冰冷刺骨的声音,带着毫不掩饰的恶意与急切的催促:妈,收到生日礼物了吗?我看您活得这么累,不如早点自我了断,大家都轻松。这些钱,就当是我这做儿媳的,提前给您尽孝了。
那一刻,整个世界仿佛瞬间失去了所有的声音和色彩。她记得自己机械地握着电话,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如蝼蚁般渺小的车流人群,一种前所未有的寒意从脚底蔓延至全身。那不是来自商业对手的明枪暗箭,而是来自家庭内部、意图将她彻底摧毁的恶意。那种被最亲近之人从背后捅刀的剧痛与荒诞感,几乎在一瞬间击垮了她强撑多年的意志。
如今,要在回忆录中将这血淋淋的一幕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需要何等的勇气?这不仅仅是揭露苏晚晴的恶行,更是将自己曾经的无助、脆弱与不堪,赤裸裸地摊开在世人面前,接受审视。
顾泽楷默默地为她续上一杯热茶,轻轻握住她冰凉的手,无声地传递着力量。
如果太痛苦,可以换个方式表述,或者......
他小心翼翼地建议道,声音里满是关切。
黎曼卿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神已重归坚定与清明。
不,泽楷。如果连这最痛的一刀都不敢直面,那这本《涅盘之路》就失去了它最重要的意义——真实。粉饰痛苦,就是对所有正在经历背叛与绝望的人的二次伤害。
她重新提起笔,在纸上用力写道:
第三章:生日礼物
我收到过价值连城的礼物,也收到过恶毒的诅咒。但在我所有的生日记忆中,有一份最为特殊——一箱冥币。
它来自我曾无比信任、视为半女的儿媳,苏晚晴。
伴随这份而来的,还有一通电话,一句直白而冰冷的:妈,我看您活得这么累,不如早点自我了断。
那一刻的感受,我至今难以用言语精确描述。那不是普通的愤怒,而是一种......万念俱灰般的荒诞与刺骨的寒意。商业上的对手,即便刀光剑影,你来我往,那也是明面上的战场规则。但来自家庭内部的、以如此践踏人伦底线的方式递出的刀子,它的毒性,足以在瞬间腐蚀一个人对人性最后的信任。
我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第一次真正思考这个词的含义。是什么最终让我没有走向那一步?现在回想,或许是一种深深的不甘,一种被如此卑劣手段击倒的屈辱感,还有一种......连我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属于黎曼卿骨子里的韧性。
【本章思考题】
当你遭遇来自最信任关系的身心双重背叛与打击时,是什么力量(哪怕极其微小)支撑你没有立刻崩溃?当法律与道德在短期内无法给你公正时,你如何安置内心那头名为的野兽,才能让它不至于反噬自身,同时为未来的反击保存火种?
这一章的更新,如同在平静的互联网湖面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此前,外界对黎曼卿与苏晚晴的婆媳恩怨多有种种猜测,但从未得到当事人如此直接、如此血淋淋的证实。读者们被这极致的坦诚和残酷的细节深深震撼。评论区里,有人愤怒地表示:
天啊,竟然是苏晚晴!还是电话催命!这是多大的仇恨?
也有人感慨:
隔着文字都能感受到那种绝望,黎曼卿能挺过来,真的太不容易了。
更多的人则共鸣道:
这才是真实的商战,不止在商场,更在身边,在枕边!
这个关于支撑力量安置仇恨的思考题,更是精准地戳中了无数有过被背叛经历者的泪点与痛点。人们逐渐意识到,《涅盘之路》不仅仅是一部商业回忆录,更是一部关于人性、背叛、救赎与内心强大的深刻启示录。
这股强大的思想浪潮,迅速引起了国内顶尖商学院的高度关注。一位德高望重的院长亲自致电,表达了对她勇气的由衷钦佩,并正式邀请她将《涅盘之路》作为核心教学案例,开设系列线上课程,深入剖析企业治理、人性博弈与领导者心性修炼等重要课题。
黎曼卿欣然接受了这个邀请。
首次线上直播课,观看人数创下了平台的历史记录。镜头前的黎曼卿,穿着简单的素色衣衫,背景是满墙的书籍,眼神平静如深潭。她开场时一如既往地淡然:
晚上好。
随后她微微一笑,
我想,很多人是带着好奇,或者寻求复仇秘籍的心情来到这里的。
她稍稍停顿,目光温和地扫过镜头,仿佛能穿透屏幕看见背后无数双期待的眼睛。
但很抱歉,我无法提供任何爽文式的解决方案。我今天坐在这里,只想和大家做两件事:第一,共同审视那些可能导致我们万劫不复的人性陷阱关系危局,我的经历,愿作前车之鉴。第二,也是更重要的,我们一起探讨,当被至暗时刻笼罩,当公平与正义暂时缺席,我们如何能够......守住内心的秩序,哪怕狼狈,哪怕匍匐,也要像一个人一样,活下去,并且,最终,靠自己站起来。
如何避免毁灭,以及毁灭感降临时,如何像一个人一样地活下去并站起来。
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却因其承载的沉重分量,如同一记重锤,瞬间击穿了屏幕,引发了观众山呼海啸般的共鸣。
在课程中,她详细剖析了在接到那通电话后,自己如何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进行危机切割,如何在后续与苏晚晴、秦文渊的周旋中保持战略定力,以及最终如何在法律与道德的框架内,妥善了结这段恩怨。她反复强调的不是快意恩仇,而是在极端情绪下,如何做出最有利于长远生存与尊严的理性抉择。
课程结束后,《涅盘之路》的连载影响力达到了新的高峰。黎曼卿用她滴着血的坦诚,完成了智慧传承中最艰难,也最珍贵的一部分——不仅传授成功的经验,更分享如何在绝境中守护人性、维系尊严的深刻智慧。
顾泽楷在书房外静静地等她,递上一杯温热的参茶,眼中满是心疼与无比的骄傲:你今天的课,揭开了自己最深的伤疤,却可能挽救了无数个在类似困境中徘徊的灵魂。
黎曼卿接过茶杯,靠在他肩上,长长地、舒缓地吁出一口气,脸上带着卸下千斤重担后的疲惫与释然。
泽楷,说出这一切,就像把卡在喉咙里十年的一根毒刺,终于拔了出来。很痛,但从此,呼吸顺畅了。
她望着窗外皎洁的月色,轻声说道,
真正的传承,必须连同伤疤与教训一起交付。遮遮掩掩的智慧,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谎言。
月光如水,静静流淌在归耘居的院落里。《涅盘之路》的故事仍在继续,黎曼卿以笔为刀,剖开过往,将那些黑暗与光辉并存的岁月,毫无保留地呈现给这个世界。这场始于个人救赎的书写,已然演变成一场波及广泛的、关于勇气、韧性与人性的生动公开课。智慧的薪火,因其极致的真实与坦诚,燃烧得格外明亮,照亮了更多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人们前行的道路。
喜欢涅盘枭凰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涅盘枭凰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