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

汉末小吏

首页 >> 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 >> 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楚兵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神武天帝崩仙逆道灵剑尊九域神皇许你盛世安宁交锋三国:我被曹操挖出来天下王者
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 汉末小吏 - 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全文阅读 - 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txt下载 - 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65章 三类班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他知道,在这个乱世,建一个名动天下的大书院不现实,但办一个培养实用人才的培训班,还是大有可为的。

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江浩低声自语,嘴角泛起自信的微笑。

他敢肯定,这个小书院培养人才的效果,绝不会比那些声名显赫的大书院差。

说到底,教书育人,无非四样。

一方能遮风挡雨的屋舍,几位德才兼备的师者,足以开蒙启智的典籍,再加上一个懂得统筹调度的主事之人。

不过一个时辰,李华便领着八百名孩童抵达了书院。

这位年过三十的读书人,是江浩在洛阳时招揽的,名字后世人耳熟能详。

虽出身寒门,却满腹经纶,于经史子集无所不通。

更难得的是有一颗真诚的教育之心,无意仕途,只想让更多平民能读书识字。

由此可见,如郑玄那般品行高洁、将教化视为己任的师者,世间并非孤例。

只是各人境遇不同,有些人自身尚在贫困中挣扎,连糊口都成问题,又何谈去实现那“有教无类”的理想?

即便是郑康成公,也是如此?

史载他游学十余载方归故里,却因家贫,不得不在东莱做个“客耕”的农夫。

即便如此,追随他求学的弟子,竟也达到了数百上千人之众。

他正是在这般清贫与坚韧中,为天下教育硬生生开辟出一条道路,这或许正是他令后世景仰的根源。

当然,郑公的讲学多为巡游四方的大课,颇似后世的巡回讲学。

但凡听过他一堂课的人,便可自称是康成公门下。

因此他的弟子遍布天下,就连刘备,也曾名列其中。

为提前结下善缘,江浩还以刘备的名义,给郑玄送去一首诗:

“荒山书院有人耕,不记山名与县名。为问黄巾满天下,可能容得郑康成。”

这诗原是明代大儒顾炎武的《不其山》,被江浩白嫖过来。

他心中自有盘算,最迟后年,刘备必能拿下青州南部。

届时,正好可借重郑玄在士林中的清望与影响力,双方携手,共同兴建一座真正能容纳四方学子的高等学府。

江郡丞。

李华恭敬地行礼,他身后跟着十多位老师,都是这些日子招募来的读书人。

孩子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即将成为他们新家的地方。

他们其中有五百余是洛阳无家可归,无亲无故的难民孩童,剩下三百人都是军士和部分乐安官员的孩子,年龄在八岁到十五岁之间。

太小的,容易夭折且不好管教,江浩都让一些无后的老卒认领回家,太大的,没必要,可塑性不强,十五岁以上都到了娶媳妇的年龄了,直接安排屯田。

至于面向乐安郡招生,江浩暂时还不想这么做,教育资源有限,培养每个人才都需要成本,刘备或者说这些小孩的家庭,负担不起。

书院可以免费,但供养是个很大的问题。

况且,孩子也算半个劳动力,大部分农民家庭都不会让自家少个劳动力而去读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很可悲,说的是孩子出生后,到了五六岁就得帮大人干活,比如放牛羊、喂鸡割猪种菜捡柴火之类的,这种现象到建国七八十年代还存在。

到了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可以下田耕地犁地了。

缺乏耕牛?人就是耕牛,就是下地干活的牲口。

这既是旧有观念的落后,也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典例。

问题不大,等纸张和印刷问题解决好了,普发书籍,安排人员建立比如“冬季扫盲班”、“送字下乡”、“说书人”等,再加上科举制,能够迅速提高一代人的识字率。

他记得近代中国祁先生使用注音识字创造了《速成识字法》,在1.26万名干部、战士中试行,15天就能识字1500,文化水平达到小学五年的水准,三个月便彻底扫除了军队文盲。

不过这个东西,十年内怕是没戏,只能慢慢谋划。

一个机灵的小男孩从人群中钻出来,朝江浩用力挥手。

江浩认出这是任睱,也笑着朝他招手。

大家都还习惯吗?

江浩走到孩子们中间,亲切地摸摸这个的头,拍拍那个的肩。

有些孩子腼腆地低着头,有些则大胆地回以笑容。

他们中很多人还记得,是这个和蔼的江郡丞在洛阳救了他们,给了他们饭吃,还要教他们读书识字。

李华将几卷竹简递给江浩:

江郡丞,这是分班名册和课程安排,请您过目。

江浩展开竹简,仔细阅读起来。

按照他之前的设想,孩子们被分成三类班级:

深造班,八到十岁,学制五年,打牢基础后再因材施教;

精英班,十一到十三岁,学制三年,主要培养基层文职人员;

速成班,十四到十五岁,学制一年,结业后到军中实习,优秀者直接担任基层小吏。

课程设置兼顾识字、算术和农事等实用技能,看得出李华是花了心思的。

安排得很妥当。

江浩点头称赞,但随即话锋一转。

只是课程还是太宽松了。从明日起,每日卯时就要起床晨读一个时辰。每周只休一日。速成班的学生,每半月才可休息一天。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稚嫩的面孔:

每月都要组织考试,我会亲自监考。成绩不合格的,调到技术处学习木工等手艺。

接着,他特别补充道:把任睱调到速成班,任命他为班长。

李华略显惊讶:任睱才十三岁,是不是太......

“无妨,任睱能跟上进度的。”

望着远处的湖水,江浩意味深长的说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孩子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对他们严格,才是真正为他们好。”

他何尝不心疼这些孩子?

但乱世之中,唯有真才实学才能立身处世。

这些贫苦出身的孩子,能够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已是万幸。

学得好,将来可以出将入相;学得不好,至少也能识文断字,留在书院当个老师。

无论如何,都比在乱军中颠沛流离要强得多。

“诺。”

李华回应道,听着江浩对课程安排的要求,他心中暗自心惊。

他回想起自己当年在颍川求学时的艰辛,每日挑灯夜读,自以为已是刻苦至极,却不想江浩为这些孩童定下的学习强度,竟是他当年的两倍有余。

他不禁抬手擦了擦额角并不存在的汗水,心中既惭愧又钦佩。

这并不能怪李华不认真读书,只能说汉代的学宫不少,但没有形成制度性。

课程不正规,不像后世的学校一样,每天都有固定的课程必须要上,有的经师只在一年的某些时节召集学生讲经。

老师不专业,牛的老师遇不到,流动性高,差的老师也不固定,学习基本靠自学。

考试空心化,没有所谓的结业考试,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这样的题卷更是没有的,因为考试本身无意义,没有例如科举这样明确的指向性。

在这种情况下,能学成的寒门子弟,多少都有两把刷子。

李老师,带孩子们去认认自己的宿舍和教室吧。

江浩收回思绪,对李华说道,被褥都已经备好,每人一套。告诉孩子们,从今天起,这里就是他们的家。

李华躬身领命,转身去安排孩子们入住。

喜欢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欧希乐斯的日记崩仙逆道签到千年,从凡尘仆役到仙界至尊赘婿修仙,夫人求我回府玄幻,仙帝也是我弟子美漫哥谭,阿卡姆的警长叶君临李子染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全方位幻想大茶商辛夷传这个主角明明很强却异常谨慎第一宠婚:老公,坏坏坏!我在民政局摇到了世界首富亿万婚约:她的财富帝国火影:我春野樱会算命!都市之盖世英豪夜玄周幼薇末世大佬穿成炮灰女知青帝王冷妃火爆禁区狂妄医妃驾到,摄政王心头宠
经典收藏我与着名帝皇们的争霸人生校花的贴身狂少逍遥小里正抗日小山传奇回到三国做皇帝:我刘禅称霸世界武英殿权倾天下,皇帝也怕我三分锦衣卫创始人曹操:逆子,你怎么浑身都是反骨三国之龙战八方放浪形骸歌你呀就缺一味药夫君!生娃这种事不能靠走量啊万世秦疆大唐极品闲人大唐神级太子我在秦朝当神棍大夏憨婿开天鸿蒙诀煌煌帝国之大秦
最近更新太平重生我在澳洲当开荒君王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神女转世,平定四方清史错位录朕的北宋欢乐多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让你当山匪,你抢天下美人建神朝大殷王朝之墨香剑影李世民:选你当官,你怎么邪修啊阿飘有什么可怕?明明都是小可爱重生少年破局夺魁,逆转宿命!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汉末立志传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红头册蟠龙谜局穿越大唐,我安史两兄弟横推天下双穿之:太平军铁蹄横扫清廷红楼:开局融合项羽模板反击皇宫
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 汉末小吏 - 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txt下载 - 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最新章节 - 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