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筹粮,此事由子仲、运得办理,半年之内至少购买三十万石粮草,预算一亿,无上限,越多越好,另外看看能不能打通济南方向的商路,购买生铁前来。”
江浩对着糜竺、刘达两人说道。
“得令。”
一石粮草就是三百钱,一亿钱,差不多,下半年再给钱呗,糜竺虽然富裕,但集团的发展不能光靠糜竺,就算糜竺倾家荡产,也填不平青州百万黄巾。
江浩的目的,年底存下余粮草两百万石,这就能勉强养活百万人口三个月,是的,即便是以工代赈,粮草要实实在在有,挨饿的情况下,也只有造反一条路。
番薯是不用想了,江浩只会控制种到几十亩地,之后不会扩大种植面积,至少要等三分天下有其二后才会瞬间铺开全国,以此鼓励生育,以巨大的人口优势,成就大汉帝国。
这进度,快则五年,慢则十年吧!
不得不说,荀彧这货看人看事准得离谱,如果江浩不是开了穿越挂,即便乐安在手,正常积累两百万石粮草没有五六年水磨功夫是不可能的。
五六年,天下早已剧变,你刘备再强大,也没法以一郡之地硬抗别人三四州之力,经典案例参考诸葛亮和姜维。
“三是安军,各部将领要鼓励手下军士成家立业,尤其是冀州、幽州、颍川一带的将士,若有亲属在外,可积极召回,郡里分配田地耕作。
若有一技之长,虚席以待。各部将领要做好表率工作,这一点,仲德和仲康干的就很好。”
江浩眼睛略过田豫、赵云等人说道。
许褚挺着身子,一脸傲娇。
程昱暗自心惊的看着一脸春风笑容的江浩,又脑补了些阴谋论,江惟清之策,阳谋笼人心,阴计缚手足,诚可怕也!
众将一时间窃窃低语。
“豫明日将派人前往渔阳,将家中老母等人接来。”
田豫坚定的说道。
他是衣锦还乡,功成名就,事业正在上升期,自然不会舍刘备而去。
“云,也将派人前往常山,邀请兄长等人前来乐安,共建功业。”
赵云目光闪烁,但为了大局和手下将士的幸福,还是开口说道。
“袛也将……”
“慈也……”
众将见状,纷纷开口道。
刘备麾下将军文臣就不讨论了,刘备现在的军士,几乎都不是乐安本地人,主要分为起家的五百涿郡老兵、平原县五千讨董军士、四千并州狼骑转正、洛阳难民两千、外加徐荣的四千中央军。
涿郡、平原这两个地方的士卒,离得近,士兵家人可以一起过来,并州、洛阳就不行了,找个媳妇安个家,家在乐安,他们就会踏实、安心下来了。
江浩此举,本质还是为了田豫、赵云、太史慈等人。
他真不想田豫突然有一天,告诉他和刘备,家中老母无人奉养、我回幽州老家尽孝去了。
或者赵云冷不丁为兄长守孝回常山去了。
“四是水利工程……,五是难民房屋,六是户籍统计……,七是外交……”
后续议题更加细化,水利工程要重修淄水渠系,难民房屋采用标准化营建,先数十人一个屋子挤一挤,之后等房子多了再分开,户籍实行“三核制”,各地屯田民众的救济粮额度……
江浩洋洋洒洒说了一个多时辰,每个方案都配有详实数据与备用计划,众人不时补充疑惑,江浩则耐心的答疑解惑,丝毫不卖关子。
有些谋士,逼格高的很,什么按我说的去做,不用多问,到时候就知道了,这种江浩一点不喜欢。
开会就是议事,或者说安排事情给将领们执行,就是得让执行者知道事情是什么样的,目标是什么?
交待清楚,才能准确执行。
“好,我也说了这么多了,接下来,请子丰为大家讲解屯田事宜。”
江浩差点脱口而出,请大家掌声欢迎。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屯田,江浩也许可以规划设计,略微加点创新,但终究还是枣袛专业些。
“大家且看舆图,此为乐安全郡地图。”
枣袛派人挂起了一幅画了约几十个圈的舆图,上面详细记载了乐安郡各县和河流、平原分布。
可以说,自从他见到程昱认命归顺刘备后,就拿来了乐安的地图详细研究,前天到了后,更是查阅历年文书档案,实地考察,两天两夜辛苦付出,才有了这副画了几十个圈圈的舆图。
江浩开会前简单看了一下枣袛的舆图,再看着枣袛的熊猫眼,惊为天人,天赋加上勤奋,果然很无敌。
“诸位且看,这些圆圈代表屯田点,每个圈都大约在四万亩左右,拿国让的千乘县为例子,漯水穿梭其中,南北皆可屯田,各自有五个点位,约四十万亩田地可供屯田。”
枣袛执竹鞭点向舆图说道。
“具体点位对应的屯田人数。若是平民,则五人为一组,耕作百亩地,一千人为一部。
若是军士,则五人耕作两百亩地,依旧一千人为一部。也就是说,国让的千乘县,可以让约两万余百姓集中屯田。”
枣袛解释道。
可别小瞧这个数字,这可是集中屯田,尽管乐安被霍霍了,要想整合一大块土地既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的约束,又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
零零散散的田地加起来,也有约十万亩,基本又能让万余百姓耕作。
至于这个数据的核算,也是经得起考验的。
《汉书·食货志》引晁错话:“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
五人一组,方便好记,再考虑老弱妇孺,百亩之地,绰绰有余。
而军士为什么能耕作两倍,因为江浩从糜家采购了一批耕牛,数量不多,只有千余头,只能说每支军屯部队分个百余只。
曲辕犁,江浩凭空也捏造不出来,几副造出来也没用,而且还要加以调整适用,另外这要搭配着耕牛使用,才能实现耕地效率的三倍到五倍。
唉,第一届总是吃亏的,明年青州北部这一片黄巾屯田时,就有福气了,耕牛加曲辕犁,效率翻倍,完全可以采用广种薄收模式。
“原来如此。”
“懂了,就是管理军队一般管理屯田百姓。”
赵云等屯田负责人有些恍然大悟的点点头,这样事情就捋顺了,每块都分开,管理难度直线下降。
喜欢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