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成功的喜悦还没持续多久,更具体的挑战就接踵而至——按照组委会要求,所有参展项目必须提前提交一份详细的书面报告、核心样品以及展示方案概要,供专家评审组进行初步审核和展位规划。
书面报告有苏小远这位学霸在,自然不成问题,逻辑清晰,数据翔实,虽然隐去了关键工艺,但该展示的硬核数据和测试结果一个不少,甚至还附上了那辆“传奇自行车”在卡车碾压前后的对比照片,冲击力十足。
展示方案则由王胖子主导,林枫把关,设计了一个极具反差感的展示思路:一侧堆放着小山般的、清洗干净的废弃塑料瓶,另一侧则陈列着最终产出的、黝黑锃亮的碳纤维丝束、织物以及几个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的小物件(比如那个坚固的挂钩和修复好的自行车货架)。中间用醒目的标题连接:“从‘白色污染’到‘黑色黄金’的蜕变”。王胖子还强烈要求把那辆自行车“残骸”作为“镇展之宝”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被林枫以“过于骇人听闻,容易引发安全问题”为由暂时驳回,决定视情况而定。
最关键的,是样品的提交。
林枫精心准备了三份样品:
1. 一卷长度约十米、性能最稳定的pEt基碳纤维丝。
2. 一小块用多层碳纤维布和树脂糊成的复合材料板,巴掌大小,却坚硬无比。
3. 那个用碳纤维修复并强化过的自行车后货架,作为应用实例。
周三下午,林枫和苏小远带着这些样品,再次来到了组委会办公室。这一次,接待他们的不再是那位赵老师,而是一个由几位看起来更年长、气质也更沉稳的专家组成的临时评审小组。显然,他们那个“用塑料瓶做碳纤维”的项目,已经成功引起了组委会高层的“特别关注”。
办公室里的气氛比上次报名时凝重了许多。几位专家戴着白手套,面前铺着洁白的垫布,表情严肃,眼神里充满了审视和……浓浓的好奇。
为首的一位头发花白、戴着金丝眼镜的老教授(胸牌:材料组评审,孙教授)拿起那卷碳纤维丝,对着灯光仔细查看色泽、均匀度,又用手指轻轻捻动,感受其顺滑和强韧。
“观感……确实不错。色泽、手感,都像是那么回事。”孙教授喃喃自语,但眉头依然微蹙。他示意旁边的助手取来一个便携式的、精度更高的手持式显微镜。
透过镜头观察纤维表面和断面,孙教授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单丝形态……规则,表面相对光滑,无明显缺陷。这……不太像是实验室初级阶段能做出来的东西啊。”
另一位身材微胖、气场很强的女专家(李高工)则拿起了那块复合材料板,用手掂了掂分量,又用手指关节敲了敲,发出清脆坚实的“叩叩”声。
“重量很轻,刚性听起来不错。”李高工评价道,她尝试用手去掰,那板子纹丝不动。“小林同学,你们测试过这块板的力学性能吗?”
“测试过,”苏小远上前一步,流畅地报出数据,“弯曲强度达到850 mpa,层间剪切强度……”
听着苏小远报出的一个个专业数据和测试标准,几位专家交换了一下眼神,惊讶之色更浓。这些数据如果属实,已经达到了工程应用级别!
“数据很漂亮,”孙教授放下显微镜,目光锐利地看向林枫,“但是,同学,你们如何证明这些样品,是你们独立完成的?尤其是,如何证明其原料,真的来源于你们所说的废弃pEt塑料?”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这也是所有专家心中最大的疑团。
林枫早已准备好说辞,他拿出一个密封袋,里面装着的正是经过初步清洗、粉碎、但尚未进行“能量裂解”处理的pEt塑料碎片。“孙教授,这是我们使用的原料之一,您可以取样进行成分分析。至于制备过程,涉及我们团队独有的技术和设备,属于核心机密,恕难详细展示。但我们愿意接受任何对最终样品成分、结构的检测。”
他的回答不卑不亢,既保护了核心技术,又表达了配合检测的 openness。
专家们看着那袋平平无奇的塑料碎片,又看看那卷性能卓越的碳纤维丝,脸上的表情更加困惑了。这其中的技术鸿沟,在他们看来,几乎是不可逾越的。
最后,那位李高工拿起了那个修复过的自行车货架。当她看到货架上那精心铺贴的碳纤维层,以及旁边附上的、卡车碾压后货架完好无损的照片时,她的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这个……也是你们修的?”李高工指着货架,语气带着难以置信,“用你们自己做的这个碳纤维?”
“是的。”林枫点头,“您可以检查修复界面,也可以对这个货架进行破坏性测试。”他对自己的技术有信心。
李高工和孙教授凑在一起,对着那个货架研究了半天,尤其是修复部位和照片对比,越看越是心惊。这种修复技术和展现出的材料性能,已经超出了他们对于高中生科技项目的认知范畴。
“老孙,你怎么看?”李高工低声问道。
孙教授挠了挠他已经有些稀疏的头发,一脸纠结:“样品……从目前观察和基础判断来看,确实是真的,性能数据也……惊世骇俗。但这工艺来源……太诡异了。用塑料瓶……这怎么可能呢?难道他们发现了什么颠覆性的催化体系或者物理方法?”
“会不会是……”旁边一个年轻点的专家小声猜测,“背后有高人指点?或者……干脆就是拿别人的成果来参赛的?”
“不像,”李高工摇头,指了指苏小远那份逻辑严密、数据链完整的报告,以及林枫应对提问时的沉稳,“报告是这女孩的风格,思路清晰。那男孩(林枫)对技术细节也很了解,不像是完全靠别人。而且,如果真是窃取成果,谁会蠢到用‘塑料瓶’这种匪夷所思的原料来做借口?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专家们陷入了沉默。理性告诉他们这不可能,但眼前的样品和资料又让他们无法轻易否定。
最终,孙教授叹了口气,对林枫和苏小远说道:“样品和资料我们收下了,会安排进一步的成分和结构分析。你们这个项目……很特殊,也很……令人意外。先通过初审,具体展位和评审安排,等我们通知吧。”
他的语气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一种被颠覆认知的茫然。
林枫和苏小远道谢后离开了办公室。
门一关上,评审小组里就炸开了锅。
“疯了!真是疯了!我现在都怀疑我是不是没睡醒!”
“样品绝对是真的!但这来历……”
“赶紧送检!用咱们最好的设备!我倒要看看,这玩意儿到底是不是从塑料变的!”
“要是真的……这届科技展,可就要出大事了!”
而此刻,走在回家的路上,苏小远对林枫说:“他们不会轻易相信的,后续的检测和现场问辩,会是更大的考验。”
林枫点了点头,嘴角却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不怕他们检测,就怕他们不检测。事实,会说明一切。”
他已经能想象到,当那些权威的检测报告出来,证实这一切都是真的时,那些专家们脸上会是什么表情了。
这“工业狂魔”的路,就是要用一个个铁一般的事实,砸碎所有的质疑和常理!
喜欢工业狂魔:我的订单通诸天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工业狂魔:我的订单通诸天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