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是定下了,目标是崇高的,但现实是骨感的,尤其是当王胖子拿着林枫罗列的采购清单,跑到化工商店和网上询了一圈价之后。
“枫哥!疯了!真的疯了!”王胖子冲进林枫家那间刚刚被简单清理出来、挂着“龙巢工坊研发中心(临时)”手写牌子的地下室,挥舞着手机,脸皱成了苦瓜,“你知道高性能的pAN原丝多少钱一公斤吗?还有那些你说的什么‘特殊催化剂’,有些名字我都没听过,价格更是贵得离谱!咱们那点预算,够买几斤原丝啊?这还没算其他乱七八糟的耗材呢!”
林枫正在对照系统提供的“低温催化石墨化”原理图,试图用捡来的旧烤箱和几个温控器拼凑一个“简易碳化炉”,闻言头也没抬:“慌什么?老爷子说了,咱们这是‘土法’验证,追求的是思路,不是规模。用量可以很少,做个小样品够展示就行。”
“土法?”王胖子指着那个由旧烤箱、几个破旧温控探头、以及一堆看起来像是从报废电器上拆下来的元件组成的“四不像”装置,声音都在发颤,“枫哥,你管这玩意儿叫‘实验设备’?这玩意儿要是能做出碳纤维,我王胖子把那个烤箱吃了!”
正在一旁用笔记本电脑建模、模拟碳纤维丝在特定催化环境下可能的结构变化的苏小远,闻言抬起头,推了推眼镜,冷静地补刀:“从热力学和流体力学角度分析,这个自制设备的温控精度、气氛控制和张力系统都存在巨大缺陷,理论上成功概率低于0.1%。”
林枫老脸一红,梗着脖子道:“你们懂什么!这叫打破常规思维!老爷子传授的是内功心法,设备只是皮囊!重点在于催化剂的配比和能量场……呃,是温度场的精准控制思路!”他差点说漏嘴,把系统原理里提到的“能量引导”给秃噜出来。
“能量场?”苏小远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不寻常的词,眼神锐利地看向林枫。
“口误!是温度场!温度!”林枫赶紧纠正,背后冒出一层冷汗。跟学霸说话真得打起十二分精神。
尽管质疑声不断,但在林枫的坚持(以及系统任务的压迫)下,“低成本高性能碳纤维”项目还是磕磕绊绊地启动了。
王胖子负责的采购果然遇到了麻烦。一些高性能原丝和特殊催化剂需要资质才能购买,他一个高中生根本搞不定。最后还是林枫不得不再次求助“万能的系统”,支付了额外的“因果点”,让系统直接“合理化”出了一小批符合要求的“基础实验材料”,伪装成王胖子从某个“神秘渠道”搞来的。
看着那几卷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白色原丝和几瓶贴着不明标签的粉末,王胖子啧啧称奇:“老爷子果然神通广大!这渠道,绝了!”
苏小远则是对这些材料的来源持保留态度,但检测后发现其纯度确实极高,也就暂时按下疑问,专注于实验本身。
实验过程更是鸡飞狗跳。
第一次尝试预氧化,林枫试图用他那套“土法温控系统”精确控制升温曲线,结果旧烤箱火力不稳,温度瞬间飙高,几根珍贵的原丝直接碳化过度,变成了一碰就碎的渣渣。
“我的钱啊!”王胖子看着那堆黑灰,心痛得无法呼吸,仿佛烧的是他的肉。
第二次,林枫吸取教训,小心翼翼控制温度,但自制的张力系统(用钓鱼线和几个小砝码拼的)不稳定,导致纤维收缩不均,得到的“碳纤维”强度还不如一根棉线。
“这就是你说的颠覆性材料?”苏小远用镊子夹起那根软趴趴的黑色细丝,语气平淡,但眼神里的质疑几乎凝成实质。
林枫脸上挂不住,嘴硬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这说明我们的催化剂活化和石墨化过程设计有待优化!”
他把自己关在“研发中心”里,对着系统提供的原理图和各种失败数据苦思冥想。法师米拉对魔力稳定导入卷轴基材的理解,让他意识到前驱体分子链的稳定排列是关键;矮人格罗姆对金属内部晶格的锤炼思路,启发他思考如何在外场(比如……系统原理里暗示的某种特定频率的能量扰动?)辅助下,让碳原子更有序地排列。
这些想法天马行空,甚至有些玄幻,但结合系统提供的科学原理外衣,似乎又有一条若隐若现的路径。
第三次实验,林枫调整了催化剂的预处理方式,并且在碳化过程中,尝试加入了一个他自己绕制的、通着特定频率微弱电流的线圈(美其名曰“结构导向场发生器”),据说是“老爷子”独门秘技。
王胖子看着那个滋滋冒着微弱电火花的线圈,心惊胆战:“枫哥,这玩意儿不会炸了吧?我这辈子还没见过用电磁炉思路做碳纤维的……”
苏小远则是默默后退了一步,拿出了手机,似乎随时准备拨打火警电话。
然而,奇迹发生了。
当林枫小心翼翼地从经过一系列复杂(且在外人看来极其不靠谱)工序处理后的炉子里,用镊子夹出一缕闪烁着幽深金属光泽、纤细而强韧的黑色丝状物时,整个地下室安静了。
王胖子凑过去,瞪大了眼睛:“这……这成了?看起来好像……像那么回事了?”
苏小远立刻上前,接过样品,先是仔细观察,然后用手指尝试拉扯、弯曲。那缕黑色丝线表现出惊人的强韧和弹性。
“初步目测,形态和力学性能与传统碳纤维相似。”苏小远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她立刻将样品连接到刚刚到货的便携式光谱仪和一台借来的简易材料力学测试仪上。
数据很快出来。
虽然受限于设备精度,无法得到最准确的数据,但显示出的模量和强度指标,已经明显超出了普通级碳纤维,接近了t300级别(航空航天常用的一种中高端碳纤维)的水平!而他们使用的,仅仅是市面上最普通的pAN原丝基础型号,成本极低!
“我的天……老爷子……不,枫哥!你神了啊!”王胖子看着测试仪上跳动的数字,激动得语无伦次,“用这破烤箱……还有那电线圈……真给你搞出来了?!低成本!高性能!我们真要发了!”
就连一向冷静的苏小远,也深吸了一口气,看向林枫的眼神充满了难以置信:“林枫,你……或者说你背后的‘老爷子’,到底掌握的是什么技术?这种催化石墨化效率和外场辅助取向的机理,完全超出了现有理论的范畴!”
林枫心中狂喜,系统提供的思路果然有效!但他表面上还得装作风轻云淡,擦了擦额头并不存在的汗(其实紧张得手心全是汗),故作高深道:“都说了是独门古法,原理比较玄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关键是,我们成功了第一步!”
他拿起那缕在灯光下泛着幽光的碳纤维样品,感受着它轻盈而坚韧的质感,心中豪情万丈。民用量产碳纤维,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竟然真的在自家地下室,用一堆破烂设备,迈出了第一步!
然而,还没等他高兴多久,王胖子就开始掰着手指头算账了:“枫哥,就算咱们成本低,但这前期投入……旧烤箱改造费、温控器、线圈、还有那些‘神秘渠道’来的催化剂和原丝……加起来也小一万了!就做出这么几根丝……这性价比……”
林枫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苏小远也适时地泼来冷水:“这仅仅是实验室环境下的极少量样品,距离真正的‘量产’和‘稳定性’还有十万八千里。而且,其性能的再现性和普适性还需要大量重复实验验证。”
刚刚升起的豪情,瞬间被现实和伙伴们的“提醒”浇灭了一半。
林枫看着手里那缕价值“万金”的黑色丝线,又看了看角落里那堆“废铜烂铁”,突然觉得肝有点疼。
这“工业狂魔”的路,果然每一步都烧钱,而且烧得心惊肉跳,成果还暂时只能看,不能变现!
他仿佛已经听到父亲林国正得知他花了近万块“鼓捣”出一撮黑线时,那即将响起的咆哮声了……
这碳纤维,还真是个“烧钱”的玩意儿!
喜欢工业狂魔:我的订单通诸天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工业狂魔:我的订单通诸天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