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细的尸体被悄无声息地处理掉,仿佛从未出现过。但聚义厅核心几人心中都明白,梁山内部潜藏的危险并未消除,反而因这次未遂的刺探与果断的灭口,显得更加阴森难测。
戴宗加强了对蒋敬及其残余势力的监控,同时对山寨所有人员进行了更严格的背景核查,气氛无形中又紧张了几分。
武松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不仅要操练军马,巩固防务,还要分神应对这来自暗处的冷箭。连日来的殚精竭虑,即便是他这般铁打的汉子,眉宇间也难掩疲惫。只有在回到精舍,看到潘金莲点亮的那盏孤灯,喝到她默默备好的热汤时,紧绷的神经才能得到片刻松弛。
“叔叔,喝点参茶,安神。”潘金莲将温热的茶盏递到他手中,看着他眼下的青黑,心疼不已。
武松接过,一饮而尽,温热液体滑入喉管,带来一丝暖意。他握住潘金莲的手,感受着她掌心的微凉与柔软,叹道:“若非你心细,此番怕是要吃大亏。只是……这暗处的敌人,比明刀明枪更难对付。”
潘金莲依偎在他身侧,轻声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但只要我们自身不乱,内部团结,外人便难有可乘之机。叔叔如今威望正盛,更要稳住大局。”
正说着,戴宗匆匆来访,脸色是前所未有的凝重,甚至带着一丝惊惶。
“武松兄弟,潘娘子,出大事了!”戴宗甚至来不及寒暄,声音急促,“刚接到京城飞鸽传书,同时江南、北地多处探马回报……局势,剧变!”
武松和潘金莲心中皆是一凛。
“高俅……高俅那老贼,在府中吐血昏迷数日后,于三日前……一命呜呼了!”戴宗说出第一个消息。
高俅死了?!
武松和潘金莲都愣住了。这个与梁山有着血海深仇,屡次三番兴兵征讨的大敌,就这样病死了?武松心中并无多少快意,反而有一拳打在空处的错愕,以及一丝隐忧——高俅虽恶,但其存在某种程度上也牵制了朝中其他势力,他一死,朝廷对梁山的策略,恐怕会有变数。
“还有呢?”武松沉声问,他知道,能让戴宗如此失态的,绝不止这一件事。
戴宗深吸一口气,语气带着难以置信:“江南……方腊贼军势如破竹,连克睦州、歙州,其先锋已逼近杭州!两浙震动,朝廷……朝廷在江南的统治,已岌岌可危!”
方腊竟已壮大到如此地步!潘金莲心中巨震,前世的前世记忆碎片翻涌,她仿佛又看到了那燎原的烽火。
“这还不是最坏的!”戴宗的声音带着颤抖,“北地……北地金人,撕毁盟约,以‘张觉事件’为借口,由完颜宗望、完颜宗翰分率东西两路大军,大举南下!边关守将或降或逃,金兵铁骑已破燕山府,兵锋直指黄河!汴京……汴京告急!”
轰隆!
仿佛一道惊雷在武松和潘金莲脑海中炸响!
金人大举南下!汴京告急!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宋的北方门户洞开,国都危在旦夕!这已不是边患,而是倾国之危!
精舍内陷入死一般的寂静。油灯的光芒摇曳,映照着三人震惊而苍白的脸。
良久,武松才缓缓开口,声音干涩:“消息……可靠吗?”
“多方印证,千真万确!”戴宗重重点头,“如今东京城内,恐怕已乱成一团!皇帝……怕是自身难保!”
潘金莲强迫自己从巨大的震惊中冷静下来,她脑海中飞速运转。金人南下,方腊势大,高俅暴毙……这突如其来的剧变,彻底打乱了天下的棋局。对于梁山而言,这既是前所未有的危机,也或许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朝廷……还有余力顾及我梁山吗?”她轻声问道,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戴宗摇头:“绝无可能!如今朝廷首要之事,是抵御金兵,保卫汴京!其次是稳定江南,防止方腊彻底切断财赋。我梁山……在朝廷眼中,恐怕已暂时沦为疥癣之疾,无暇顾及了!”
压力,那一直悬在梁山头顶,来自朝廷大军的压力,骤然消失了!
然而,武松脸上却并无喜色,反而更加凝重。他看向潘金莲,两人目光交汇,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忧虑。
外部压力消失,内部一直被压抑的矛盾和分歧,很可能会迅速浮出水面!招安派会如何想?主战派下一步该如何走?梁山这艘船,该驶向何方?
“此事,必须立刻告知公明哥哥和众位头领!”武松当机立断。
……
聚义厅再次灯火通明,——当戴宗将这三个石破天惊的消息当众宣布后,整个大厅如同炸开了锅!
高俅死讯让人错愕,方腊势大引人侧目,而金兵南下、汴京告急的消息,则如同飓风,彻底席卷了每个人的心神!
“哈哈哈!报应!真是报应!”李逵挥舞着板斧,哇哇大叫,“让那皇帝老儿也尝尝被人打的滋味!”
鲁智深也抚掌大笑:“洒家看这大宋的气数是要尽了!”
不少主战派头领面露兴奋,觉得这是梁山趁势崛起的大好时机。
而宋江,在经历最初的震惊后,脸上却浮现出一种极其复杂的神色。有对国难的忧虑,有对高俅之死的茫然,但眼底深处,似乎……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死灰复燃般的微光?
吴用羽扇轻摇,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沉默的武松和若有所思的潘金莲身上,缓缓开口道:“诸位兄弟,天下剧变,于我梁山而言,福祸难料。朝廷无力征剿,确是我等喘息壮大之机。然,金虏南下,华夏危殆,我梁山……当真要坐视不理吗?”
他这话,隐隐又将“招安”、“报国”的话题,引了出来。只是这一次,披上了“抗击外虏”这层更冠冕堂皇的外衣。
厅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武松身上。
武松缓缓起身,他环视众人,声音沉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金虏南下,侵我河山,屠我百姓,凡我汉家儿郎,皆该奋起抗击!此乃大义!”
他先定下基调,表明抗击外敌的态度,随即话锋一转:“然,该如何抗?是接受那毫无诚意、只想让我等当炮灰的招安,被朝廷捆住手脚,还是……我梁山自成一股力量,联合天下抗金义士,自主行事,相机而动?”
他目光锐利地看向宋江和吴用:“将弟兄们的性命,交到那些昏聩无能、连都城都守不住的权贵手中,我武松,第一个不答应!”
“对!不答应!”
“自成力量!抗击金虏!”
主战派头领再次齐声响应,声势浩大。
宋江张了张嘴,看着武松那众望所归的气势,看着厅内汹涌的民意,最终,将那到了嘴边的、关于“顺应朝廷”、“共赴国难”的话,又艰难地咽了回去。他知道,在武松和眼前这群情激愤的兄弟面前,他那些招安的想法,已再无实现的可能。
吴用暗叹一声,知道事不可强为,便顺势道:“武松兄弟所言,亦是在情在理。如今局势未明,我梁山确当以静制动,加紧积蓄力量,同时密切关注朝廷与金虏战况,再行决断。”
聚义厅的会议,在一种看似统一、实则前路更加迷雾重重的氛围中结束。每个人都明白,高俅的死、金人的南下,如同投入水面的巨石,不仅改变了朝廷与梁山的关系,更将整个天下,都推入了一个更加混乱、也更加充满未知的时代。
梁山,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武松与潘金莲并肩走出聚义厅,望着黎明前最黑暗的夜空。
“金莲,”武松低声问,“你说,这第三条路,真的存在吗?”
潘金莲依偎着他,目光望向远方,仿佛要穿透这浓重的黑暗:“事在人为,叔叔。乱世已至,或许……正是英雄重塑乾坤之时。”
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力量。武松握紧了她的手,感受着那份坚定,心中的迷茫似乎被驱散了些许。
无论前路如何,他都将与她同行。而这天下风云,也必将因梁山的抉择,而掀起新的波澜。
高俅暴毙,方腊势大逼近杭州,金人两路大军南下破关,汴京告急!天下局势剧变,朝廷无力再顾梁山。梁山外部压力骤消,内部路线之争再起。武松主张自成力量抗金,反对受朝廷钳制,威望更盛。宋江招安幻想彻底破灭。梁山站在历史十字路口,未来何去何从,扑朔迷离。潘金莲暗示“第三条路”,乱世英雄或可重塑乾坤。
喜欢金莲重生在开窗时,今世做良人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金莲重生在开窗时,今世做良人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