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春天总来得格外鲜活,漫山遍野的青草冒出嫩尖,野杏花漫山遍野地开,粉白的花瓣落在草地上,像撒了层碎雪。主蒙古包外的柳枝抽了新绿,风一吹,枝条轻轻晃着,连空气里都裹着清甜的花香。
这几日的蒙古包格外安静,门口挂着块红绸,部落里的人路过时都放轻了脚步——晴儿要生了。昭烈穿着件淡蓝色蒙古常袍,腰间的玉带没系紧,松松垮垮挂着,他在蒙古包外来回踱步,手里攥着块绣着“平安”的丝帕,那是晴儿当年送他出征的信物,如今被他攥得边角都有些起毛了。
“郡王,您别来回走了,稳婆说福晋身子好,肯定能顺利生的。”乌兰端着碗热奶茶过来,小心翼翼递到他手里,“您喝口奶茶暖暖身子,从昨天到现在都没歇过。”
昭烈接过奶茶,却没喝,目光还盯着蒙古包的门帘:“里面怎么没动静?昨天还听见晴儿跟我说话,今天怎么这么安静?”
正说着,蒙古包里忽然传来一声响亮的啼哭,清脆得像草原上的百灵鸟叫。昭烈手里的奶茶碗“哐当”一声放在石桌上,几乎是踉跄着扑到门帘前,却又猛地停住,手指攥着门帘边角,竟有些不敢掀——他这辈子打过猎、平过叛,从没这么紧张过。
“郡王,您快进来!是个男孩,白胖白胖的!”稳婆掀开帘子,脸上满是笑意,伸手把他往里让。
昭烈迈着轻步走进蒙古包,暖炉里的炭火正旺,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草药香和奶香。晴儿躺在铺着三层羊毛毯的榻上,脸色还有些苍白,却笑着看向他,乌黑的长发散在枕头上,额角还沾着细密的汗珠。她身边的襁褓里,裹着个小小的婴儿,粉雕玉琢的,小拳头紧紧攥着,眼睛还没睁开,小嘴巴却时不时动一下。
“你来了。”晴儿的声音有些虚弱,却带着难掩的喜悦,“快过来看看咱们的孩子。”
昭烈走到榻边,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却又不敢碰婴儿,生怕自己力气大,碰疼了孩子。他看着晴儿苍白的脸,伸手替她擦了擦额角的汗,声音都有些发颤:“辛苦你了,晴儿。疼不疼?”
晴儿摇摇头,拉过他的手,放在婴儿的小手上:“你摸摸,他的手好小,跟你的手指头差不多粗。”
昭烈的指尖刚碰到婴儿的小手,那小小的拳头竟轻轻攥住了他的指尖,暖暖的温度从指尖传过来,昭烈的眼睛瞬间红了——他这辈子见过草原的辽阔,见过战场的壮烈,却从没见过这么柔软的小生命,是他和晴儿的孩子。
接下来的几日,蒙古包天天热闹非凡。部落里的人听说福晋生了个男孩,都提着贺礼来探望。老额吉颤巍巍地捧着件小蒙古袍,袍角绣着银线狼图腾,胸口却缀着朵京城的海棠花——那是晴儿之前教部落妇女绣的纹样,老额吉特意学了半个月,才绣好这件小袍子。
“福晋,这袍子您给孩子穿上,保准暖和!”老额吉把袍子递到晴儿手里,笑得满脸皱纹都挤在一起,“咱们部落好久没添小娃娃了,还是郡王和福晋有福气,生了这么俊的小子。”
晴儿接过袍子,轻轻展开,布料是用部落里最好的羊毛织的,软得像云朵:“谢谢您,额吉。这袍子绣得真好看,等孩子满月了就给他穿。”
昭烈站在旁边,给老额吉倒了杯奶茶:“额吉您坐,喝口奶茶。以后您常来,孩子还得您多教教草原的规矩。”
老额吉笑得更欢了:“那可太好了!我教他骑马、射箭,福晋教他读书、写字,这孩子以后肯定有出息!”
部落长老额尔敦也来了,他手里拿着块通透的玉佩,玉佩上刻着“平安”二字,是长老珍藏了多年的老物件。“郡王,福晋,这玉佩给孩子戴着,是咱们科尔沁部的规矩,能保孩子平平安安长大。”长老把玉佩放在襁褓边,看着婴儿,眼神里满是慈爱,“以前部落里的孩子,能活下来就不容易,哪有这么多好东西?现在有了学堂,有了贸易点,咱们的日子好了,孩子也能享福气了。”
昭烈点头,握着长老的手:“都是托部落的福,也是晴儿的功劳。要是没有她开学堂、建贸易点,咱们的日子也不会这么好。”
晴儿笑着说:“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咱们的孩子,也要跟部落里的孩子一起长大,一起学草原的本事,一起学京城的学问。”
给孩子取名那天,昭烈特意把部落长老和学堂的先生都请来了。蒙古包的桌上摆着纸和笔,还有几本从京城带来的圣贤书。昭烈坐在晴儿身边,手里拿着笔,却没下笔,先看向晴儿:“你想给孩子取个什么名字?”
晴儿摸着婴儿的小脸蛋,笑着说:“我想让他心里光明,做事文雅,不如叫‘明轩’?”
昭烈眼睛一亮,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博尔济吉特·明轩”几个字,笔锋刚劲,又带着几分柔和:“博尔济吉特·明轩,好名字!‘明’是光明磊落,‘轩’是文雅大方,既像草原的汉子一样坦荡,又有京城的书生才气,正好合了咱们满蒙一家的心意。”
长老凑过来看了看纸上的字,连连点头:“好名字!既有咱们蒙古的姓氏,又有京城的文雅,这孩子以后肯定能为部落出力,为满蒙和睦出力!”
学堂的先生也笑着说:“‘明轩’二字,出自《诗经》‘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有光明正大之意,福晋和郡王真是用心了。”
没过几日,京城的使者也来了,还带来了乾隆和太后的赏赐。太后送的是个金长命锁,上面刻着“富贵平安”,还有一箱子婴儿的小衣服,都是用最好的丝绸做的,上面绣着龙凤呈祥的纹样。乾隆则送了一把小弓箭和一套圣贤书,还特意下了道圣旨,说“博尔济吉特·明轩为满蒙和睦之见证,特赐黄金百两,绸缎千匹,以贺科尔沁部添丁之喜”。
使者还带来了紫薇和小燕子的信。紫薇的信写得工工整整,说她亲手绣了个小荷包,里面装着京城的花籽,让晴儿等孩子大了,种在草原上,“花开的时候,就像我和小燕子在你身边一样”;小燕子的信则写得歪歪扭扭,字里行间满是活泼,说“等明轩长大了,我就去草原教他爬树、掏鸟窝,谁敢欺负他,我就揍谁!”
晴儿拿着信,笑着念给昭烈听,昭烈靠在她身边,看着襁褓里的孩子,伸手轻轻碰了碰孩子的小脸蛋:“等明轩再大些,咱们就带他回京城,让他见见太后,见见紫薇和小燕子。”
“好啊。”晴儿靠在他肩上,声音温柔,“让他看看京城的御花园,也让他知道,他有两个家,一个在草原,一个在京城。”
到了晚上,蒙古包外的红绸还亮着,远处传来牧民们唱的祝福牧歌,调子悠扬又温暖。昭烈坐在榻边,小心翼翼地抱起婴儿,动作笨拙得很,他学着晴儿的样子,轻轻拍着婴儿的背,嘴里哼着草原的摇篮曲——那是他小时候额娘教他的,现在他唱给自己的孩子听。
晴儿看着他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你抱得太紧了,孩子都快喘不过气了。”
昭烈连忙松开些,却还是不敢放手,眼神里满是温柔:“你看他的鼻子,跟你一样,小小的;还有这眼睛,闭着都能看出,肯定跟我一样亮。”
晴儿笑着点头,伸手握住他的手:“等他长大了,咱们教他骑马、射箭,也教他读书、写字,让他成为既懂草原,又懂京城的孩子。”
昭烈低头看着她,在她额头上轻轻吻了一下,声音轻柔得像草原的晚风:“嗯,咱们一起教。有你,有孩子,有这草原,我这辈子就圆满了。”
婴儿在昭烈怀里渐渐睡熟了,小嘴巴还时不时动一下,像是在做甜甜的梦。暖炉里的炭火“噼啪”响了一声,映得两人的影子落在帐篷上,紧紧靠在一起。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襁褓上,像给孩子盖了层银纱。远处的牧歌还在继续,歌声里满是祝福,祝福这对夫妻,祝福这个孩子,也祝福这片草原,永远平安,永远和睦。
喜欢综影视:女配她又幸福了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综影视:女配她又幸福了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