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哥有些迂腐了。
叶问溪听的起急,插话道:“这前后也没有看到村子,想来是走远路的人砍的多了,留下不要的。”
“对对!”叶景宁也立刻点头,热切的看着大哥。
叶景珩迟疑一会儿,还是摇头:“做这些竹筒,不知道要费多少功夫,堆的又是如此整齐,必是要回来取的,我们拿去不好。”见弟弟、妹妹还要说,一手拉一个,直接往外走。
叶问溪心里着急,可也没有办法再劝,只得指指不远处道:“那些总没有人要了。”
叶景珩转头去瞧,只见是一些散碎的竹枝,上边还带着竹叶,显然是整竹砍下来做完竹筒剩下的,当即点头:“嗯,这些想来不要。”
叶景宁忙道:“刚好,爹要一些树枝做窝棚,我们带回去。”见大哥点头,立刻跑去,快手快脚的收拾。
叶景珩和叶景辰也把泥巴交给叶问溪拿着,过去把竹枝、竹叶整理成三捆,扯细竹条扎好,背着回去。
营地那里,叶牧、叶峰几个人刚收集到一些树枝,见四人带回这么多竹枝,也很惊喜,忙接了过来,一起动手,简单扎出两个人字窝棚,里边铺上干草。
叶牧再用席子挡住帐篷一端,就向叶问溪道:“溪溪,夜里你和娘睡这棚子里。”
叶问溪看看另一个,见江氏婆媳往里抱被褥,知道是给她们做的,就问:“爹和哥哥们呢?”
叶牧见她居然懂得关心爹和哥哥,就笑:“这外头生着火,也不冷,爹和哥哥们轮着看火。”
叶问溪绕着窝棚转一圈,轻声问:“为何不多扎几个?”
叶牧揉揉她的头:“天黑了,竹枝也就那么些,席子也只那么两张。”说着又催,“粥快熬好了,过去吧。”
叶问溪点点头:“我先放了泥巴。”抱着泥巴进窝棚去。
叶牧也不在意,见官差过来分窝头,也就过去拿自家那份。
窝棚里,叶问溪拽一块泥巴,只是几下就捏出一个老汉的模样,揉两颗小泥丸装上眼睛,从窝棚的缝里放了出去,在头上摸一下道:“去吧!”眼瞧着泥人活动一下手脚跑开,这才出窝棚去火边坐下。
这个时候,冯氏已盛了几碗粥出来,先捧一碗给江氏,见她过来,又端一碗给她道:“溪溪,你吃了早些歇息。”
叶问溪忙道:“爹和五叔五婶还有小叔还不曾吃。”
叶大太爷育有三子,长子是叶牧之父叶继风,叶峰和叶滔是三子叶继扬之子,叶问溪喊的“五叔”、“小叔”,是叶大太爷一脉,叶牧堂兄弟的排行。
叶峰娶妻胡氏,还没有子嗣,叶滔年刚二十,还没有娶妻。
叶滔见她小小年纪居然懂得礼让,含笑道:“溪溪,碗不够用,你们女人孩子吃了先去歇着,横竖我们要看火,随后再吃。”
叶问溪去看叶牧,见他点头,只得谢了,把碗收回来,又接了冯氏递过来的半个窝头,也不急着吃,只是说:“再弄几只碗就好了。”
叶牧摸摸她的头,应道:“回头我们找到工具,锯些大竹子做碗。”
可以这样?
叶问溪看看他,眨眨眼,点头,低头安心喝粥。
正吃着,突然就听到前边官差大喝:“什么人?”
叶氏族人纷纷抬头去看,就见暮色里,一个老汉挑着担子从林子里出来,被官差一喝吓了一跳,急忙摆手:“老汉是坡下村子里的,不知道这里有官爷。”
一个官差迎过去,向他上下打量,问:“这天都黑了,你来这里干什么?”
老汉赔笑:“白天老汉在这里砍了些竹筒,没顾上取回去,直到此刻才得了空。”说着,拿担子给他瞧。
官差往后看看,见只有他一个人,点点头放行。
老汉又是鞠躬,又是道谢,忙着斜过大路往对面的山坡过去。
叶家兄弟几个听到“竹筒”两字已经都竖起耳朵,叶问溪却已放下碗跑了过去,向老汉打招呼,“老伯。”
冯氏和叶牧齐齐吃一惊,急忙起身追去:“溪溪,快回来。”
可老汉已经停下和女儿说话,等他们追过去,就见老汉已经从挑子两头各拎一捆东西放在叶问溪脚边,挑着剩下的东西往坡下走。
冯氏惊异的问:“溪溪,怎么回事?”
叶问溪回头,喜滋滋的道:“我和老伯借砍刀,说爹爹想做几个竹筒,老伯就把这些竹筒给了我。”
叶牧惊讶:“就这么给了你?”
叶问溪点点头,指指脚边的东西说:“放下就走了,说是婆娘等着吃饭。”
叶牧去弯腰去瞧,果然是草绳捆着的几十个竹筒,又往山坡下瞧瞧,早已经没了人影,不由感叹:“老伯真是好人。”不要说不知道老汉住在哪里,就算是知道,自己这些人不能离开官差太远,也没处还去,只好拎着竹筒回来。
叶家三兄弟此刻也已经跟了过来,取竹筒瞧瞧,又互视几眼。
这分明是半个时辰前他们在竹林里看到的竹筒,想到有主,也想到主人来取,没想到的是,这些竹筒还是到了他们手里。
叶问溪拉着冯氏问:“娘,我们有竹筒,是不是可以煮些水装进去,明儿道上就不用喝生水了?”
其实于村里人,喝生水是常事,只是想白天没有时间启火,倒是可以熬些米汤带着。
冯氏欣喜的点头,又道:“这么些竹筒,我们也用不完。”
叶牧点头:“我们每人留一个,余下的我去给族人分分。”
冯氏答应,把自己两家要用的十个竹筒数出来,余下的让叶牧拿走。
出来两天,叶家族人有好几户没有带取水的器具,昨天渴了一日,今日全凭带水的几家支援,此刻见他拿了竹筒过来,都是说不出的欣喜,也顾不上天黑,和官差打个招呼,忙着去打水。
这一边,冯氏和江氏、胡氏吃了粥,也把竹筒拿去河边清洗干净,回来等另几人也盛了粥,把水倒进瓦罐里,再添一把米,熬起米汤。
另一边,叶家兄弟去采了大些的竹叶,又将干草搓些草绳,先将每个竹筒绑上一条用来手提,等到灌了米汤进去,再用竹叶封了口,用细草绳扎好。
这些事,大伙儿自然不用叶问溪,吃过粥就催她回去睡,也没有人知道,挑担子的老汉下了山坡就化成一坨泥巴。
喜欢失魂七年后叶家姑娘还魂了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失魂七年后叶家姑娘还魂了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