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8月下旬,波兰华沙,贝尔维德宫(总统府)
气氛紧张而凝重。波兰总统伊格纳齐·莫希奇茨基、外交部长约瑟夫·贝克上校、以及军队总参谋长瓦迪斯瓦夫·博尔特诺夫斯基等军政高层齐聚一堂,紧急商讨如何应对柏林发来的、措辞“恳切”却内容苛刻的照会。
外交部长贝克上校首先发言,他试图从积极的角度解读德国的意图:“总统先生,各位同僚,柏林这次的照会,虽然要求极为苛刻(归还但泽、在走廊修建治外法权交通线),但其形式是‘邀请谈判’。这与他们此前在奥地利、苏台德乃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上直接进行武力威胁和煽动内部叛乱的方式,有显着不同。这或许说明,希特勒确实有所顾忌。”
他走到地图前,分析道:“希特勒的顾忌来源,很可能就是我们与英国、法国签订的《互助条约》!英法在西线的军事力量,尤其是法国强大的陆军,是悬在德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希特勒不敢像对待捷克斯洛伐克那样,轻易地对一个拥有明确且强大盟国的国家动武。他希望通过谈判来获取利益,这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我们之前的结盟政策是有效的!”
军队总参谋长博尔特诺夫斯基元帅性格更为谨慎,他皱着眉头说:“贝克部长的分析有一定道理。但是,我们绝不能低估希特勒的贪婪和欺诈本性。他的所谓‘谈判’,很可能只是麻痹我们的烟雾弹,为军事进攻争取时间和制造借口。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加强但泽和波德边境的防御。”
“博尔特诺夫斯基元帅的担忧是必要的。” 总统莫希奇茨基最终拍板,他试图在希望和警惕之间找到平衡,“但我们不能放弃和平解决争端的任何可能。如果因为我们拒绝谈判,而给了德国人发动进攻的口实,那我们将在道义上和外交上陷入被动。英法盟友也会质疑我们寻求和平的诚意。”
他做出了一个最终决定,这个决定基于对国际条约的迷信和对希特勒诚信的严重误判:“我们认为,当前的最佳策略是:不与德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同时展示我们愿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的姿态,以此牢牢绑定英法盟友,让希特勒找不到出兵的借口。”
“因此,”莫希奇茨基总统指示贝克上校,“立即组织一个高级别代表团,由你或指定的副手率领,前往柏林进行谈判。谈判中,我们的底线是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但可以在一些次要问题上表现出灵活性,以拖延时间,并向世界展示波兰的和平诚意。同时,将我们与德国接触的一切情况,实时通报给伦敦和巴黎,让我们的盟友清楚德国的无理要求,从而巩固同盟关系。”
贝克上校立刻领命:“是,总统先生!我会亲自处理,确保在谈判中既维护国家尊严,又不给德国人留下任何动武的借口。我们要让希特勒明白,攻击波兰,就意味着与整个英法联盟开战!”
带着这种“以谈判求和平、以联盟保安全”的致命错觉,波兰政府迅速组建了代表团,准备前往柏林。他们将德国的欺诈性“最后通牒”误判为一次真正的“外交机会”,幻想着能够重复1938年慕尼黑会议上那种(尽管是屈辱的)妥协,来避免战争。
他们严重低估了希特勒的决心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带来的战略剧变。他们不知道,希特勒邀请他们谈判,根本不是想达成协议,而恰恰是为了制造“谈判破裂”的假象,为入侵寻找一个自欺欺人的理由。波兰代表团的柏林之行,从出发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是一场自投罗网的悲剧。他们的每一步妥协和犹豫,都将被希特勒的宣传机器扭曲为“顽固不化”和“漠视德意志民族权益”,从而成为纳粹铁蹄踏平波兰的“正当”借口。
就在波兰代表团怀着不切实际的幻想踏上前往柏林的列车时,德军的百万大军已经完成了进攻的最终部署。波兰的命运,早已在莫斯科的密室里被注定,而华沙的决策者们,却仍在贝尔维德宫内,为如何在外交上“巧妙周旋”而绞尽脑汁。这是一场信息完全不对称的博弈,也是一场即将被鲜血淹没的天真幻梦。
1939年8月底,柏林,威廉大街外交部大楼
谈判室内气氛剑拔弩张。波兰首席谈判代表、外交部副部长扬·舍姆贝克伯爵面色铁青,强压着怒火。他对面的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则是一副居高临下、不容置疑的傲慢神态。双方围绕但泽和波兰走廊的归属问题,已经进行了几轮毫无进展的激烈争吵。
“里宾特洛甫部长先生!”舍姆贝克伯爵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我必须再次重申波兰共和国的坚定立场:但泽自由市的现状和波兰走廊的主权,是由《凡尔赛和约》及其后续国际协定所保障的,具有完全的法律效力!这是对波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遭受的巨大牺牲和领土损失的正当补偿!您所说的‘民族自决’,不能凌驾于既定的国际法和国家主权之上!如果但泽的德意志居民希望返回德国,我国政府可以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协助他们有序撤离,但波兰的领土完整,一寸也不会退让!”
里宾特洛甫冷笑一声,用轻蔑的语气反驳道:“伯爵先生,您还在抱着那个该死的、强加于德意志民族头上的《凡尔赛条约》当圣经吗?那个条约是英法帝国主义用来扼杀德国的枷锁,是历史上最卑鄙、最不公正的文件!德意志帝国从未承认其关于领土条款的合法性!德国政府有权收回本属于德意志民族的每一寸土地!但泽和走廊地区的人民渴望回归祖国,他们的意志必须得到尊重!”
舍姆贝克伯爵被对方赤裸裸的强盗逻辑激怒了,他猛地站起身,再也无法保持外交礼仪,直接戳穿了德国的双重标准:“不公正?里宾特洛甫部长!当德意志第二帝国逼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勒索了天文数字的赔款时,你们怎么不说不公正?你们当时可是心安理得地拿走了每一分马克!现在,轮到你们认为自己受到‘不公’时,就大喊大叫要撕毁条约?这难道不是最无耻的双重标准吗?对自己有利的条款就承认,对自己不利的就说是‘枷锁’予以否决?我从未见过如此…如此蛮横的外交逻辑!”
这番话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里宾特洛甫脸上。他被驳斥得一时语塞,脸色瞬间涨红,恼羞成怒地拍案而起:“舍姆贝克先生!请你注意你的言辞!《辛丑条约》是历史问题,与我们现在讨论的欧洲领土问题完全是两码事!德意志国(指魏玛共和国及之后的纳粹德国)作为第二帝国的合法继承者,享有其一切权利,自然也包括收回被非法割让的领土的权利!但泽自古以来就是德意志的土地!”
“继承权利?真是天大的笑话!”波兰代表团的一名法律顾问也忍不住愤然插话,“按照您的逻辑,波兰王国也能继承几百年前的领土吗?国际秩序如果都按几百年前的版图来算,那全世界岂不是要陷入永无休止的战乱?”
“够了!”里宾特洛甫彻底失去了耐心,他意识到谈判已经无法进行下去,而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他粗暴地打断了对话:“看来波兰政府毫无解决问题的诚意,一心只想维持那个不公正的现状!谈判已经破裂!后果将由你们完全承担!”
说罢,里宾特洛甫带着德国代表团成员,怒气冲冲地离开了会议室,留下了目瞪口呆又满腔怒火的波兰代表。
几小时后,德国官方通讯社德意志通讯社(dNb)发布了一份充满火药味的政府声明,强烈谴责波兰政府“顽固不化”、“漠视但泽德意志同胞的自决权”、“蓄意破坏和平解决争端的努力”,并声称德国政府“有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境外德意志同胞的利益与安全”。
消息传回华沙,波兰政府高层震怒。总统莫希奇茨基和总司令雷兹-希米格维元帅在紧急磋商后,决定强硬回应。波兰外交部也发表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声明,痛斥德国的“无理要求和战争讹诈”,宣誓“波兰军队和人民将坚决反击任何侵犯波兰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侵略行为!”
与此同时,一封加密急电从华沙发往伦敦和巴黎。电报中,波兰政府紧急呼吁英法盟友履行《互助条约》的义务,明确要求:“一旦德国军队越过波兰边界,请英法联军立即在西线对德国发动大规模进攻,以迫使希特勒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然而,无论是华沙还是伦敦、巴黎,他们都严重低估了希特勒的决心和《苏德条约》带来的战略巨变。希特勒根本不在乎英法是否对德宣战,因为他已与斯大林达成了瓜分波兰的密约,确信英法会按兵不动,从而使他可以集中全力先解决波兰。
柏林总理府内,希特勒拿着波兰的声明和给英法的求援电文抄件,冷笑着对身边的将领们说:“看吧!波兰人果然拒绝了我们的‘合理’要求,还天真地指望英法来拯救他们。他们不明白,斯大林同志已经和我们站在一起了。现在,我们有了最完美的开战借口!命令部队,按‘白色方案’最终计划,准备行动!”
1939年9月1日拂晓,德国军队不宣而战,越过德波边境,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而波兰代表团在柏林那场激烈而徒劳的争吵,成为了和平的最后挽歌,也彻底暴露了纳粹德国在外交上的欺诈本质和侵略野心。
喜欢美利坚望族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美利坚望族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