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芸的手指还贴在合金墙的裂缝上,那道“信”字刚消散不久。她没抬头,也没说话,只是把断裂的发簪轻轻压进纹路起点。莲花图案还在延伸,像是活的一样。
林浩站在主控台前,盯着遥感屏上的能量分布图。外部光墙稳定运行,内部应力场也趋于平衡。但他知道这不持久。星图仪表盘边缘开始泛青,说明能量吸收仍在继续。他看了眼时间,三小时倒计时已经启动。
“朱砂。”苏芸突然开口。
林浩转头。
她从随身小盒里倒出一点红粉,撒在莲花纹的八个交汇点上。粉末落下时没有飘散,反而被纹路吸住,在月尘微光中连成一条暗红线。原本模糊的弧线立刻清晰起来。
唐薇凑近扫描仪,“系统还是识别不了,标记为非标准扰动。”
“那就别靠系统。”苏芸用发簪尖挑起一粒朱砂,沿着第三条支脉划下去。当笔画走到转折处时,簪尖震了一下。她停住。
阿米尔听见了。他抬起手,掌心覆在塔布拉鼓面,“有频率。”
唐薇戴上耳机,信号跳了出来:“c调泛音,和应县木塔斗拱共振数据一致。”
苏芸抬头看向林浩,“这不是装饰。是导能结构。”
林浩快步走过来蹲下。他掏出钢笔,在电子板空白处画出莲花纹简图,输入“举折”公式。屏幕卡了几秒,弹出三维模型——能量流经纹样后,确实能均匀导入墙体薄弱区,效率提升百分之十五。
“老祖宗的东西……真能用?”赵铁柱抱着地球仪站在熔炉边,一直没动。现在他往前挪了一步,把仪器底部贴向墙面。液态指针轻微晃动,停在“己酉”偏南的位置。
苏芸没回答。她闭上眼,掌心重新贴回莲花中心。脑子里过了一遍《考工记》里的十六个字:“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
墙上的光忽然亮了半度。
外面的月尘旋了起来,围着防御工事打转。警报响了两声,提示静电积聚超标。林浩伸手要拉她,却被她抬手拦住。
“别打断。”
旋涡越转越快,可几秒后又慢下来。尘埃不再乱飞,而是层层沉降,最后形成三个同心圆环,像年轮一样套住整个基地。
林浩调出地磁图。月尘含铁量的分布,和莲花纹拓扑完全重合。
“它在建锚点。”他说。
苏芸睁开眼,“这些纹样不是我们刻的,是材料自己想起来的。”
林浩盯着她指尖下的裂缝。那里又有新纹路冒出来,细得像发丝,但走势规整。他让系统追踪记录,发现新分支正以每分钟0.7毫米的速度生长。
“你刚才做了什么?”他问。
“我念了心法。”她说,“修古建的人,心里得装着规矩。不然手再稳也没用。”
林浩沉默了一会儿,转身回到主控台。他打开工程日志,翻到上次修复记录。那天他们用了失蜡法重铸合金构件,算法模板来自曾侯乙尊盘的铸造图。而那个模型,正是苏芸提供的藻井编码。
“所以不是随机出现。”他说,“是我们之前的操作,唤醒了某种记忆。”
唐薇摘下耳机,“我建议把c调泛音设为常规模拟信号,试试能不能引导更多纹样生成。”
“不行。”苏芸摇头,“刚才那次是双向响应。如果我们强行注入频率,就像对着废墟喊话,不会有回音。”
阿米尔一直没动。这时他轻敲鼓面,试了一段短节奏。外部光墙波动了一下,但纹样没反应。
“它只认特定条件。”他说。
林浩看了看星图仪。青光还在表盘下游走,但比之前缓和。他知道时间不多。主能源舱的压力值已经开始爬升,一旦超过阈值,连锁崩溃无法阻止。
“你还能再试一次吗?”他问苏芸。
她点头,又把手放回去。这次她没闭眼,而是盯着纹路生长的方向。新的分支正在往右上方延展,形状越来越像《营造法式》里的“斗拱承重图”。
她用发簪尖轻轻划过一个节点。音叉残片再次震动,这次声音更清楚。唐薇立刻记录:“频率稳定,谐波层级增加两级。”
林浩调出全息投影,把新纹样和敦煌壁画中的建筑彩画做对比。相似度达到百分之八十二。尤其是一些细节转折,几乎一模一样。
“母亲当年修复的时候……”他低声说,“总说这些图案是有生命的。不是画上去的,是长出来的。”
苏芸看了他一眼,没接话。她的注意力全在墙上。新的纹路已经分出第八条支脉,正好构成完整莲花。而在中心点下方,又有一个小圈开始浮现。
“这里不一样。”她说。
林浩凑近看。那个小圈不像花瓣,倒像是某种符号。他放大图像,对比数据库,发现它接近宋代匠人留下的“工记暗印”,用于标记关键承力点。
“它是用来定位的。”苏芸说,“不只是导能,还在告诉我们哪里最危险。”
赵铁柱突然出声:“地球仪动了。”
他把仪器举起来。指针原本停在“己酉”,现在慢慢转向“庚戌”。没人碰它,也没有外力干扰。
“这个方位……”赵铁柱皱眉,“对应的是月壳应力集中区。我们上次勘探时标过。”
林浩立刻调出地质图。果然,那个区域正位于基地西南角下方六百米处,属于潜在裂带。
“纹样指向那里。”苏芸说,“它在预警。”
林浩马上下令:“关闭非必要线路,把备用电源调向西南区护盾。”
系统执行中,苏芸却没松手。她感觉到掌心下的纹路又有变化。这一次,不是延伸,而是收缩。莲花八瓣缓缓收拢,像一朵花正在闭合。
“它要消失了?”阿米尔问。
“不是消失。”苏芸摇头,“是在准备下一阶段。”
话音刚落,墙面上的朱砂红点同时闪了一下。紧接着,所有纹路一起亮起,持续三秒后熄灭。再亮起时,图案变了。
不再是莲花,而是一个方形结构,四角带斜撑,中间横竖交叉,形似古代城门的木架。
“这是……”林浩认出来了,“隋代城楼的标准承重框架。”
唐薇快速检索,“匹配度百分之九十以上。但它怎么会自动切换?”
苏芸的手还在墙上。她感到一股轻微的脉冲,像是材料内部在传递信息。
“它不需要我们设计。”她说,“它记得怎么修。”
林浩看着她。她的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眼神很稳。他知道她在想什么。这些人造材料里埋着的,不只是数据,是千年来工匠的手感、经验、甚至执念。
“你说‘材有美’。”他忽然说,“是不是因为这些材料,本来就有自己的记忆?”
苏芸没回答。她拿起发簪,开始沿着新纹路描记。每一笔都很轻,像是怕惊扰了什么。
外面的月尘环带静止不动。光墙频率微微下调,进入节能模式。整个基地陷入一种低噪的安静。
林浩看了眼倒计时:两小时十一分。
他正要说话,苏芸突然抬手。
“别出声。”
她指尖下的纹路又动了。这一次,是从方形结构中分出一条细线,斜斜向下,直指地面某个坐标。
林浩立刻调出地下三维图。那条线指向的位置,正是西南裂带的核心点。
“它在规划加固路径。”他说。
苏芸点点头,继续记录。她的手指沾了朱砂,一笔一笔把新纹样抄在控制台边缘。发簪划过金属面,发出轻微的刮擦声。
唐薇重新校准频谱仪,准备捕捉下一次共振信号。阿米尔双手悬在鼓上,随时准备响应。赵铁柱抱着地球仪,盯着指针的微小摆动。
林浩站在苏芸身后,看着那道不断延伸的线条。它不急不缓,一路向前,仿佛早已知道终点在哪。
苏芸写下最后一个节点。
她抬起头,说了三个字:
“开始了。”
喜欢月球计划:广寒工程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月球计划:广寒工程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