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的雨夜终于停了。
议事堂窗外传来滴答声——水珠从屋檐落下,如同敲在刘备心上。
众人刚因刘备一句“往荆州去”而振奋,
但刘备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的乌云,心神却忽然沉了下去。
他轻声问:
“……亮,子统……
我若南去荆州,算不算违了我对大哥的诺?”
“大哥”,
不是曹操的官位,不是丞相,而是刘备私底下称呼的那个——
曹操曾在城头,一口“云长”一口“大哥”与他交心的那个人。
张飞愣住了,但还没说话,刘备已继续喃喃:“当年在兖州,我与大哥结盟。
后来在下邳,他让我去徐州……
他说他不争天下,只想安定百姓……”
刘备声音压得很低:
“我说过——
‘愿与大哥共扶汉室’。”
他的背影在灯下显得有些孤单。
张飞忍不住吼出声:
“哥哥!你忘啦?大哥是为了天下百姓才托你去徐州,
不是让你在徐州待一辈子的!”
“你这是替天下走,不是背叛大哥!”
张飞越说越急,眼睛都红了:“难道你以为大哥希望你像刘琮一样窝着?
等着别人灭你吗?”
法正轻轻叹息:“主公,您承诺辅佐大哥,是为了‘天下安’。”
他顿了顿:“可如今曹氏新立世子府、曹操退隐、朝局摇摆……
主公在徐州不动,天下不会安,只会更乱。”
刘备眉尖动了动,但仍低着头:
“可我若夺荆州,那便是吞同僚之地……”
诸葛亮上前一步,语气温和却字字如敲在心上:“主公,曹公虽然退隐,但天下局势他比谁都明白。”
亮轻轻合上羽扇:“若曹公在此,他会阻您么?
不。他会说——
‘刘玄德,你善用仁德,去荆州安百姓’,
‘你最终是为了汉室,不是为了自己。’”
刘备抬起头,看着诸葛亮。
诸葛亮缓缓跪下,郑重如誓:
“主公心怀仁义,不可逆道而行——
但若因为私心守诺,而放任荆州战乱、百姓涂炭……
那才是违了大哥之意。”
赵云补上一句:
“主公,曹公待您如兄长,
他最希望的,是您能做那‘能保天下之人’。”
赵云停顿片刻,又柔声道:“若荆州落孙权手,江东必北上;
若落曹昂手,天下必二分。
唯主公入荆州,可护中原南方百姓。”
“这不是违诺。
这是替曹公做他不能做、也不愿做的事。”
刘备终于开口,他的声音沉而缓:
“……我若去,是为了天下。”
诸葛亮起身,郑重点头:“为天下者,不违信。
为自己者,才违信。”
刘备胸口的那口郁气似乎散了些,却仍有些沉重。
他轻声道:“亮,我不是怕战,也不是怕担罪。我只是……
不想让大哥失望。”
诸葛亮回望他,露出极温柔的笑:“主公若现在步步后退,大哥才会失望。
但主公若为天下民生走出徐州一步——
曹公若得知,
必拍案而笑:
‘这才是我刘玄德!’”
张飞重重一拳砸在胸口:“对!哥哥就是该这么干!”
法正抿着茶,深深颔首:
“天下大义,不在一诺之中。”
赵云则拱手:“主公,若主公尚犹豫不前,
便是天下百姓的失望。”
刘备沉默了很久。
终于,他深吸一口气,那眼中曾有的犹疑,被决心一点点取代。
他转身面向众人:
“……好。”
洛阳城外初雪未融,风穿过长安门时吹起一阵刺骨的寒意。
而就在这样阴冷的日子里,司隶校尉府递来一道文书——
“河内郡群议举孝廉司马懿为计掾。”
这消息传到洛阳时,正值朝堂议事。
曹昂第一眼看见奏疏,眉心微微一动。
那动作极轻,却被站在一旁的荀攸敏锐捕捉到了。
“世子,可认识此人?”荀攸低声问。
曹昂点点头:
“久闻其名。河内士族推他不止一年。
只是……听闻他‘龙行虎步’,心机深沉,不肯轻易出仕。”
话音刚落,曹丕抬起眼,笑意浅浅:
“人心机深不深,不如见了再说。
我倒听闻司马懿与张春华齐名,人称‘河内双璧’。
此人若愿为朝廷用,未必不是福。”
曹植也笑,摇着酒盏:
“我倒听闻他少年聪慧,六岁能文十二能论,大约是有些傲气。
不过……傲一些好,至少不是庸人。”
皇帝坐在殿上听着三兄弟说话,眼神微微动了动。
他对这种“并非曹家推举,而是郡中士族举荐”的人物,
向来格外关注。
他低声问:“司马懿……是司马防之子?”
曹昂上前一步,恭敬回答:
“是。司马防为河内四世名门,其家曾主持太学。
司马懿素有才名。臣听闻,他前几次被举为茂才、孝廉,皆以‘癫病’辞不受。”
皇帝不禁笑了:
“癫病?他不过十七八岁就癫病?”
曹植忍不住补上一句:“陛下,他恐怕……是不愿仕事,才假病推辞。”
皇帝轻轻点头,眼底却闪过某种意味深长的光:
“朕正缺的,就是愿仕事之人。”
他将奏疏放在案上,看向曹昂:
“世子,朕交此事由你处理。司马懿若真有才能,朕想亲眼见见。”
曹昂拱手:“臣遵旨。”
数日后的一场风雪里,曹昂亲赴河内。
司马府的门很普通,但门前站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风雪里却稳稳直立。
那正是司马懿。
他身穿浅青色长衫,衣领微敞,眉目深沉却目光明亮,如同未鸣的利刃。
见到曹昂,他拱手:“见过魏国世子。”
曹昂看着他那一眼——心底隐隐升起一股说不清的不安与惊艳。
这少年聪明得过于锋利。
曹昂笑着作揖:“郡府推举你为计掾,陛下也欲召你入洛。
不知仲达此番可愿出仕?”
司马懿沉默片刻,然后忽然抬眼:“世子以为,我该出仕么?”
曹昂微愣。
这是个反问。一个带锋芒、带挑衅、带试探意味的反问。
但曹昂没有回避,他认真地回答:“若你真有才,那便不该在乱世藏才。
更不该让别人决定你的人生。”
雪落在他的肩头,化开一片潮湿。
司马懿久久望着这位世子,像是在衡量、在判断。
半晌,他弯腰作揖:
“……仲达谨遵圣命。”
数日后,司马懿入洛阳朝见。
百官本以为只是一个普通孝廉出仕,却没想到——皇帝破例召入内殿。
皇帝问他治政,问兵法,又问天下局势。
司马懿对答如流,语气沉稳,不卑不亢。
曹植站在皇帝身侧,看着司马懿,眼中带着几分欣赏:
“此人气深沉,才亦深沉。”
曹丕则在殿外悄声对曹昂说:
“这个人……将来不好驾驭。”
曹昂目光凝重:“所以必须早让他明白,朝中谁是主,谁是臣。”
“谁是主?”曹丕问。
曹昂的手落在腰侧佩剑上:“当然是皇帝——与我们曹家。”
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
皇帝对司马懿极为喜爱。
第二日的朝会上,皇帝亲自为司马懿授官——
任黄门侍郎。
这是贴近天子的职位。
朝中一片哗然。
有朝臣低声议论:
“陛下身侧已有曹植与曹彰,如今再添司马懿……这是要自立中枢之臣么?”
“曹家虽有世子,但陛下似乎另有平衡之心。”
“魏国未来……怕是要变天了。”
曹昂一脸凝重地说道:“司马懿此人,陛下需要,我们也需要。
但必须让他为我们所用,而不是为自己。”
曹丕微微皱起眉头,表示赞同道:“他比我聪明,比子建沉稳。如此厉害之人,如果日后成为了我们的敌人,那可真是后患无穷啊!”
一旁的曹植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但很快就恢复了自信满满的笑容,并接口说道:“他读的书比我还多……真是可怕。
不过……若是与他论文,我倒想试试。”
就在这时,刚刚从洛阳戍卫处赶回来的曹彰插嘴打断了他们三人之间的对话。只见他一边大步流星地走进房间,一边喘着粗气对众人说道:“刚才我在外面碰到那个司马懿了,此人眼神太深,看不透。不像读书人,更像是准备打仗的人。”
入夜,司马懿在客舍写字。
——风雪里他写下四个字:“天命未定。”
他并没有完全表明忠心。
他正在观察皇帝、观察曹昂、曹丕、曹植,观察整个洛阳。
他知道——大时代开始转向,他也随之踏入了风暴中心。
徐州城外的山风呼啸,吹得议事堂外的竹叶沙沙作响。
刘备披着浅色斗篷在正厅来回踱步,步伐比往日更急,仿佛心中千斤重担难以放下。
他刚刚接到密报——
东吴厉兵秣马,荆州刘琮惶惶不安,曹植以皇命前往安抚,局面日趋紧张。
这意味着三件事:
第一,孙权随时可能南北并举,兵锋指向荆州。
第二,刘琮摇摆不定,可能向任何一方倒下。
第三,曹植在荆州收拢民心,魏国正强化影响力。
刘备深知:
荆州是天下咽喉。得荆州者得南方。
就在此时,诸葛亮缓步步入。
亮拂去肩头风尘,先行一礼:“主公忧的是荆州吧?”
刘备苦笑:“亮,我不能违了对大哥的诺,但我不能坐视江东乘虚而入。
我若夺荆州,是背义;我若不夺,是负天下。”
诸葛亮轻摇羽扇:“主公错了。”
刘备愣住:“何错?”
亮道:“主公以为‘夺’或‘不夺’是二选一。
其实——
天下从来不只二途。”
他缓缓道出三个字:
“兵不血刃。”
刘备目光一凝,呼吸微紧:“亮……你有办法了?”
诸葛亮道:“荆州之民、多望仁德;刘琮之心、多是怯弱;
蔡氏一族、处处自保;
曹植安抚人心,意在稳定,不在夺权。”
亮收扇,声音沉稳而缓:“荆州这局,三分其心:
民心属仁,政心属怯,士族属利。
主公若要‘得荆州’,两件事便够了。”
刘备屏息:“哪两件?”
诸葛亮伸出一指:“第一,护。
告诉刘琮,你不会攻他,你是来‘助荆州抵御东吴’。
刘琮害怕孙权胜过害怕你。
主公此举,是‘义’。”
第二指弹出:“第二,担。
你担‘荆州之重’。
不以刘琮为敌,不夺其权,只辅其政。
而荆州士族——怕乱,不怕主公。
他们会希望主公掌兵守城,而非刘琮。”
亮收指:
“如此,主公兵行荆州,却不战一兵。
刘琮不反你,士族不抗你,荆州百姓感恩你。”
刘备心动,却仍有顾虑:“那……刘琮呢?他会愿意么?”
诸葛亮轻笑:“刘琮若不愿,那是‘争权’;
刘琮若愿,那是‘托孤’。”
刘备眼神微震。
亮继续道:“东吴虎视眈眈,魏国也在旁观。
刘琮既无勇,也无谋,不会拒绝‘有人替他挡刀’。”
“主公若写一封信,
言明:‘愿为荆州前锋,甘为刘琮藩篱’,
刘琮必喜。
蔡瑁必松。蒯越必稳。
百姓必迎。”
刘备久久沉默。
张飞忍不住骂道:“哥哥!这不是跟曹操大哥当年一样吗?
刘琮要当甩手太守,那你就替他扛呗!
反正荆州你守着就是了!”
法正笑道:“翼德所言虽粗,却不失其理。
刘琮若交兵权,主公即是荆州之主。
他不交,主公也不会压他。
你我并未违义。”
赵云拱手:“主公守荆州,是为了天下安定。
曹公在世也会赞同。”
刘备闭上眼,似乎在和心中的影子对话。
“大哥,我是为天下,而不是为自己。”
片刻后,他睁开眼,眼神坚定:
“亮,写信。”
亮微微一笑:
“我已写好草稿,只待主公落笔。”
刘备失笑:“你这军师……”
他接过信,亲自加上几句肺腑之语:“玄德愿护荆州,不为地利,只为江汉百姓。”
亮问:“主公,信使何人?”
刘备想了想:
“云长不在,我亲自去。”
张飞大惊:“哥哥怎能亲自去?万一破坏了关系——”
刘备摇头:“我去不是‘争夺’,是‘安抚’。”
“兵不血刃,不可让任何人以为我来夺荆州。”
赵云上前一步:“主公,我随你。”
刘备点头:“好。云,你随我。”
诸葛亮深深一揖:“主公此行,既是仁,也是义。
荆州——十之八九,会落主公手中。
且天下人,无一敢说你不仁。”
刘备望向夜空的月光,轻声自语:“愿此生不负大哥,不负天下。”
《曹操重生后摆烂了》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才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才小说!
喜欢曹操重生后摆烂了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曹操重生后摆烂了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