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清晨,都市在晨曦中缓缓苏醒。
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初升的阳光,如同一片片金色的鳞片。
唐浩随着早高峰的人流,涌向这座城市的金融心脏。
他穿着一丝不苟的衬衫,领带系得端正,但比起周围那些眼神困倦、步履匆忙的同行,他的步伐显得更为沉稳,眼底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
他像往常一样,提前五分钟踏进了“亿豪投资”交易部的办公室。
清晨的办公室尚未完全苏醒,只有零星的键盘声和咖啡机的嗡鸣。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程式化的宁静,混合着消毒水、打印墨粉和昂贵香水的味道。
唐浩喜欢这个时刻,这是一天中为数不多的、可以清晰思考的间隙。
然而,今天这份宁静被打破了。
他的部门经理王建,正背对着门口,一动不动地站在他的工位旁。
王建通常会在九点后才出现在交易大厅,此刻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异常信号。
唐浩的脚步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随即恢复正常,走向自己的位置。
“王经理,早。”唐浩主动打招呼,声音平静。
王建闻声转过身,他的脸色有些不同寻常,不是惯常那种略带疏离的威严,而是一种混合着凝重、探究和一丝微妙不安的神情。
他抬手看了眼腕上那块价值不菲的欧米茄,动作显得有些刻意。
“唐浩,你来了。”王建的声音比平时低沉了几分,仿佛刻意压低了音量,“八点半,顶楼c会议室,合规部的李总监要见你。”
尽管心中早已预设过各种可能,但“合规部李总监”这几个字像一颗冰冷的石子投入湖面,在唐浩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
他感到心脏猛地收缩了一下,但多年的历练让他面上依旧不动声色,甚至连眼神都没有丝毫波动。
他只是微微蹙眉,露出恰到好处的疑惑:“合规部?王经理,是关于什么事?”
他试图从王建那张略显紧绷的脸上读出更多信息,哪怕是细微的暗示。
王建摇了摇头,眉头皱得更紧,形成一个清晰的“川”字。
“我也不清楚具体内容。李总监的助理刚来的电话,只说要你准时到场。”
他顿了顿,向前凑近了半步,压低声音,那声音几乎成了气音,带着一种办公室政治特有的暧昧,“你是不是最近操作太猛了?
合规部那帮人鼻子灵得很,一点异常波动都会盯着。
记住,问什么答什么,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千万别画蛇添足。”
这番话,听起来像是上级对下属的关心和提点,但唐浩清晰地捕捉到了其中划清界限的意味。
王建作为部门经理,有权知道下属被合规部约谈,却无权过问具体内容——这是公司铁律,也是自我保护的本能。
他既在提醒唐浩谨慎,也在暗示这件事与他王建无关,一切后果需唐浩自行承担。
“谢谢经理提醒,我会注意的。”唐浩点了点头,语气诚恳。
然而,在他平静的外表下,大脑正在飞速运转。合规部门的动作比他预想的更加迅速,而且更为隐蔽。
直接跳过王建这个中间环节,由总监级别的李明哲亲自出面,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看来,他之前的操作,确实触动了某些敏感的神经。
八点二十五分,唐浩提前五分钟到达位于顶楼的c会议室。
这一层通常是高管办公区,地毯更厚,环境更安静,空气中也弥漫着一种不同的、更为肃穆的压力。
c会议室被称为“静思室”,是公司专门用于进行敏感谈话和内部调查的隔音房间,光是这个名字就足以让大多数员工心生寒意。
他深吸一口气,推开了厚重的木门。
会议室里的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合规部总监李明哲端坐在长方形会议桌的主位,他年约五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而冷静,仿佛能穿透一切伪装。
他身边坐着一位年轻的调查专员,面无表情,面前摆着打开的笔记本电脑和一摞厚厚的文件夹,像两个等待审判的法官。
房间里没有寒暄,没有客套,甚至连基本的问候都省略了。
空气仿佛凝固了。
“唐浩同学,请坐。”李总监指了指对面的座位,语气平淡,没有任何温度,直接使用了公司内部对年轻员工的通用称呼,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唐浩依言坐下,脊背挺得笔直,双手平放在膝盖上,呈现出一种开放而镇定的姿态。
谈话持续了整整四十分钟。
这四十分钟,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心理攻防战。
李总监显然有备而来,他的提问精准、犀利,直指核心。
他几乎没有废话,直接切入主题,精确地指出了唐浩在印度泥夕亚锡矿减产消息发布之前买入“业兴银锡”股票,以及在上周一果断清仓“业兴银锡”转而全仓买入新股“N盟古力”,并在其暴涨后迅速撤出,再次换回“业兴银锡”这一系列操作的“异常精准性”。
李总监用的词是“异常精准性”,这个词本身就像是一个标签,暗示着某种不合规的可能性。
“请你详细说明一下这几笔交易决策的依据和过程。”李总监的目光透过镜片,牢牢锁定在唐浩脸上,不放过任何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
唐浩早已准备好了说辞。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解释,语气平稳而清晰,极力强调这一切都是基于公开信息的独立分析和判断。
关于“业兴银锡”,他解释道,在那条惊天动地的减产消息出来之前,该股票的走势已经相当健康。
这是他加入亿豪投资之前就长期关注的一只股票,其基本面良好,属于细分领域的龙头。
更重要的是,在消息发布前一个多月,该股已经走出了一波缓慢而稳健的上升趋势,成交量温和放大,这在他看来,是明显有实力强劲的主力资金(他委婉地称之为“强庄”)早已埋伏其中的迹象。
“庄家布局,静待风来”,他只是在确认了这股“慢牛”趋势的可靠性后,基于技术分析,认为其“化龙”在即,才提前买入布局。
至于印度泥夕亚减产的消息,他坦言那完全是意外之喜,是运气,是恰好点燃行情的“助推剂”,并非他事先知晓。
至于“N盟古力”,他则重点突出了其作为新股的独特优势。
发行价极低,仅有5.32元,流通盘非常小,只有4000万股,这在A股市场极易被资金炒作。
更重要的是,该公司所属的题材正是当下市场游资最为热衷的概念。
因此,在上周一新股上市时,他经过综合分析,认为“N盟古力”的短线爆发潜力远远超过已经连续上涨、可能需要调整的“业兴银锡”,这才决定进行切换,博取短线收益。
他承认“N盟古力”后来的疯狂表现有运气成分,而第二天开盘即腰斩的极端走势,也让他意识到风险,因此选择了获利了结,但作为一名实习助理,他肯定不可能无脑清仓,必会在当天寻找高点卖出,这是作为一名即将转正的交易员,最基本的素质。
随后,他看到“业兴银锡”连续两日回调,尤其是第二天低开4个点,较前日他清仓的价格低了十几个点,这对于一只强势股而言是正常的技术性回撤,是再次上车的良机,于是他理所当然地重新买回了自己依然看好的标的。
整个解释过程,唐浩力求逻辑自洽,将惊人的收益率归功于对市场的敏锐判断、扎实的技术分析以及一部分不可或缺的运气。
他尽量避免使用任何内幕消息相关的词汇,所有的理由都建立在公开可得的信息和普遍认可的分析方法之上。
自始至终,李总监的表情都保持着一种职业性的平静。
他时而低头记录,时而抬眼注视唐浩,偶尔会插入一两个追问细节的问题,但脸上看不出信,也看不出不信。
那种深不见底的平静,反而给人更大的心理压力。
旁边的调查专员则全程沉默,只是飞快地敲击键盘,记录下每一句话。
最后,李总监合上了面前的文件夹,这个动作仿佛宣告了问询的结束。
他做了总结性陈述,语气依旧平稳,但每个字都带着千钧重量:
“唐浩同学,你的解释,我们已经详细记录在案。
你需要明白,今天的谈话,是依据公司《员工手册》第7.3条进行的例行合规问询。
持续异常的交易记录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合规风险点。
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监控体系,能够捕捉到任何细微的可疑行为。
我们的职责是保护公司的声誉和利益,确保所有业务在合规的框架下运行。你好自为之。”
没有明确的警告,没有直接的指控,但每一句话都像是重锤,敲在唐浩的心上。
“例行问询”意味着此事可大可小;“持续异常”点明了他已被重点关注;“完善的监控体系”是一种无声的威慑;而“好自为之”则是最严厉的提醒。
他签署了一份《合规谈话记录》,确认了谈话内容的真实性后,才被允许离开会议室。
当他重新回到交易部时,已经快到九点半,交易即将开始。
大厅里人声渐沸,但唐浩能明显感觉到几道探寻的目光似有若无地扫过来。
那些平日里或许会点头致意的同事,此刻都刻意避开了他的视线,或者用眼角的余光悄悄打量。
他像是一个刚刚从隔离区回来的人,身上带着一种无形的标记。
经理室是透明的玻璃墙,他看到王建正拿着电话,表情严肃地说着什么,但在他走进来的那一刻,王建的目光迅速地从他身上扫过,却没有立即过来询问,而是继续着通话,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午休时分,唐浩在茶水间遇到王小翠。
她正借着接咖啡的机会,磨蹭着等待。
眼见四周无人,她用极低的声音快速说道:“我刚被叫去合规部签了个字,证明我俩只是普通的工作交流,聊的都是公开研究报告。
他们问得很细,连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聊了多久都问了。
你那边怎么样?”
“一样。”唐浩言简意赅,一边接着水,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门口,“风控等级提高了。”
王小翠眼神一紧,闪过一丝担忧,随即迅速隐去:“明白了。以后得更小心。”她说完,便端起杯子,若无其事地转身走开了,整个过程不过十几秒,像是再普通不过的一次擦肩而过。
整个下午,唐浩都感到一种无形的束缚。
他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正处在一个完全透明的鱼缸里。
每一笔委托下单,每一次敲击键盘,甚至每一个微小的表情变化,都可能被无数双看不见的眼睛记录、分析、解读,就连个人证劵账户,也不例外。
下班时分,办公室里的喧嚣逐渐平息。
王建才仿佛不经意地踱步到他的工位旁,手里拿着一个空水杯,像是要去接水。
“没事吧?”王建问道,语气像是随口一问,但眼神却带着审视,仔细地观察着唐浩的反应。
“没事,”唐浩抬起头,露出一个轻松的笑容,轻描淡写地回答,“李总就是例行公事,了解了一下我上周的操作思路和逻辑,可能觉得我这个新人手风比较顺吧。”
“嗯。”王建点了点头,没再深究,只是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年轻人,有锐气是好事,但也要懂得藏锋。
这里是公司,是团队作战,不是个人的赌场。
规矩,很重要。”
“明白了,谢谢经理指点。”唐浩恭敬地回应。
看着王建端着水杯离开的背影,唐浩知道,经理的疑虑并没有真正打消。
那句“藏锋”和“不是个人赌场”,与其说是提醒,不如说是一种敲打。
他得到的不是一次公开的警告,而是一张无声的、持续生效的“监控令”。
他之前凭借系统带来的信息优势所获得的短暂自由,似乎已经到了尽头。
真正的考验,在看似风平浪静的水面之下,现在才刚刚开始。
他必须更加谨慎,如同在雷区中行走,每一步都要计算得精确无误。
喜欢都市:股市疯狂敛财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都市:股市疯狂敛财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